為什麼會有皮膚病?

2006-11-16 4:27 am
我想知道皮膚病的主要成因。

回答 (2)

2006-11-16 4:33 am
✔ 最佳答案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靈魂,皮膚病與其它疾病一樣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治療.同一種皮膚病的不同階段,可以出現不同的症候;不同的皮膚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同樣的症候.因此,同是一種皮膚病,表現的症候不同,治療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的皮膚病,只要表現的症候相同,運用同一治療方法,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這就是中醫學的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皮膚病的主要病機

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組成,外有皮膚肌肉,內有五臟六腑,二者通過經絡互相聯系,內外相應,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皮膚病的辨證必須運用四診八綱,論治也要內外并重,要貫徹“治外必本諸內”的原則.

《黃帝內經》說:“諸痛癬瘡,皆屬于心”.心主火、主熱;火為熱之甚,熱為火之微,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癬.《諸病源候論》說:“肺主氣,候於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皮腠開,為風濕所乘;內熱則脾氣溫,脾氣溫則肌肉生熱也.濕熱相博,故頭面身體皆生瘡”.所以,急性皮膚病所表現的紅腫,糜爛、滲液、燥熱、癢痛、水泡、膿泡等,多與風、濕、熱、邪侵襲有關,多表現有心、肺、脾三經的症狀,多屬實證.而慢性皮膚病的皮膚干燥、鱗屑、色素沉著、脫發等,常為血管虛損,與肝腎不足有關,多屬虛證,此外,亦有由蟲直接致病或由血瘀等因素致病的.

皮膚病的各種症候群

皮膚病都有不同的皮膚損害,皮膚損害的形態常常是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一般來說,水泡多屬濕熱,膿泡多因熱毒;白斑多因氣滯,紅斑多因血熱,紫斑多因血瘀;丘疹多因風熱;風團紅色為風熱,風團白色為風寒;血痂多因血熱,膿泡為熱毒未清;糜爛多因濕熱;急性皮膚病的鱗屑為余熱未清,慢性皮膚病的鱗屑為血虛風燥;抓痕多因風盛;皺裂因寒或燥;結節多因氣血凝滯;苔癬樣變早期多因風熱,晚期多因血虛.以皮損為基礎,加上四診,基本上就可以論治了.

為了辨證論治上的方便,本人把皮膚病的臨床表現歸納為風症、寒症、暑症、濕症、燥症、火症、蟲症、血瘀症等八個症候群.至于血虛、肝腎不足、毒等症候群,可以概括在前述八個症候群當中.血虛生風則歸到風症,血虛化燥則歸到燥症;肝陰腎陰不足則表現為血虛,最終也是化風化燥,肝陽腎陽不足則表現為寒症;所謂毒症,主要是藥物過敏、食物過敏、漆過敏等皮膚病,臨床表現為風症和火症.

皮膚病的內治法

袪風法

養血袪風法:適用于體內血虛生風的皮膚病,往往同時有陰血不足的表現.如桂枝當歸湯加減,常用于干燥的、鱗屑較多的皮膚病,如魚鱗病、靜止期及消退期銀屑病等.

固表袪風法:適用于表虛而感受風邪所致的皮膚病,常表現有怕風症狀,多數有慢性反復發作的病史,如玉屏風散加味,常用于慢性過敏性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等.

解表袪風法:用于感受風邪的表實症.如消風散,常用于急敏性皮膚病.如急性蕁麻疹、急性皮炎等.

散寒法

溫經散寒法:適用于感受外界寒邪而使經絡血脈凝滯不通所致的皮膚病.如當歸四逆湯,常用于有急性皮膚血循環障礙的皮膚病,如凍瘡等.

助陽散寒法:適用于機體陽氣不足、臟器機能減退而引起經絡血脈凝滯不通所致的皮膚病.如陽和湯,常用于有慢性皮膚血循環障礙的皮膚病,如硬皮病等.

清暑袪

利濕清暑袪:適用于感受暑邪而挾濕邪所致的皮膚病.如青蒿苡仁湯,常用于夏天季節性皮膚病,如夏令皮炎等.

解毒清暑法:適用于夏季化膿性皮膚病.如清暑湯,常用于癰腫、膿泡瘡等.

利濕法

清熱利濕法:適用于感受濕邪、鬱濕化熱所致的皮膚病,常表現滲液較多.如萆薢滲濕湯.常用于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等.

健脾利濕法:適用于脾虛不運化水濕所致的皮膚病,常表現有脾虛症狀.如健脾滲濕湯,常用于體質較差的過敏性皮膚病,如嬰兒濕疹的體虛者、兒童慢性蕁痲疹等.

潤燥法

養血潤燥法:適用于由?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常有陰虛症狀.如地黃飲,常用于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如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

生津潤燥法:適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膚病.如潤膚湯,常用于干燥性瘙癢性皮膚病,如皮膚瘙癢症等.

瀉火法

解毒瀉火法:適用于感受火熱毒邪所致皮膚病,多表現為急性感染性病灶.如五味消毒飲.常用于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如全身症狀較重的膿泡瘡.

涼血瀉火法:適用于內臟之火太過所致的皮癰病,常有血熱症狀,多表現為紅斑比較廣泛,全身症狀比較嚴重.如生地銀花湯,常用于急性有紅腫熱痛的皮膚病,如漆性皮炎等.

袪瘀法

涼血袪瘀法:適用于血熱雍滯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膚病,表現有紅斑、結節等.,如涼血四物湯.常用于毛細血管擴張性、紅斑性、組織肥厚的皮膚病,如酒渣鼻、進行期銀屑病等.

活血袪瘀法:適用于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皮膚病.如補陽還五湯.常用于結節性、疼痛性皮病,如結節性紅斑、脂膜炎等.
2006-11-16 4:31 am
皮膚血管瘤

定義: 中醫稱血瘤,起源于中胚層,是先天性毛細血管增生擴張的良性腫瘤,多在出生時或出生 後不久發生。隨年齡而增大,到成年停止發展。

病因: 屬先天疾患,為皮內毛細血管擴張增生,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及血管畸形所致。

臨床表現: 臨床上分為鮮紅斑痣,單純性血管瘤,海綿狀和混合型血管瘤四型。

鮮紅斑痣:又稱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常在出生後不久發生。以枕部, 面部多見,多為單側,偶發雙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嬰兒期生長快,以後發展 緩慢,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擴大,有些可以自行消退,較大或廣泛者可持續終生。
單純性血管瘤:又稱毛細血管瘤或草霜狀瘤,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半球形柔 軟而分葉狀腫瘤,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後3-5周出現,生長速度快,在部分在1歲內 長到最大限度,可消退,少數並發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常發生在皮下和粘膜下,可深達肌層,多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 發生,好發于頭部和面部,損害為紅色、紫紅色、深紫色,呈扁平狀、半球形、 結節形,不規則形,指頭大至雞蛋大,邊界清楚或不清楚,觸之柔軟似海綿樣, 壓之縮小,去壓後恢復,增大時可破潰或繼發感染。
混合型:由兩種類型的血管瘤同時存在,而以一型為主。
診斷: 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生大小不等鮮紅色或紫紅色的新生物。

治療:

鮮紅斑痣:可用32P或90Sr敷貼,二氧化碳激光和冷凍均有效。
單純性和海綿狀血管瘤:可用淺層X線照射,小者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凍, 大者可手術切除。
皮質激素:瘤體增大不適宜手術者,可用醋酸強的龍局部注射,每周1-2次, 縮小後減量。

鱗狀細胞癌

定義: 簡稱鱗癌,又稱表皮樣癌,是發 生在皮膚、附屬器或粘膜的惡性腫瘤。

病因: 認為與環境有關,尤其是陽光的刺激有明顯關係,長期日光曬曝和慢性刺激是主要 發病潛因,外傷、放射線照射、焦油類衍生物亦可誘發本病,盤狀紅斑狼瘡、慢性 潰瘍、粘膜白斑、燒傷瘀痕及長期不愈的肉腫均可誘發鱗狀細胞癌。

臨床表現: 多發于50歲以上的男性,常見于面部、頭皮、下唇、手背、前臂、陰部等處。尤其 是皮膚與粘膜交界處更易發生。初起為暗紅色堅硬的疣樣小結節,表面毛細血管擴 張,中央有角質物附著,不易剝離,用力剝後可出血。皮損逐漸擴大,形成堅硬的 紅色斑塊,表面有少許鱗屑,邊境清楚,向周圍浸潤,觸之較硬,迅速擴大形成潰 瘍,潰瘍向周圍及深部侵犯,可深達肌肉與骨骼,損害互相粘連形成堅硬的腫塊, 不易移動,潰瘍基底部為肉紅色,有壞死組織,有膿液、臭味,易出血。潰瘍邊緣 隆起外翻,有明顯炎癥,自覺疼痛。如發生在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固潮濕與摩擦更 易出血,發展更快,可形成菜花狀,破壞性大,有明顯疼痛,易轉移,預後不良。

組織病理: 表皮角化,腫瘤由鱗狀上皮細胞團塊所組成,不規則地向真皮內浸潤,棘細胞呈瘤 性增生,呈條索狀或巢狀細胞團,邊緣以基底細胞層,中心部有角化性癌珠,在癌 細胞團內有很多分裂象,周圍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診斷: 根據皮損,臨閑表現,組織病理變化。

防治: 避免日光照射,積極治療原發病。

手術治療:爭取早期手術,對較大腫瘤及分化良好者,首選手術切除,切口要注 意廣度和深度,手術後照X線,切除標本送病檢。
其它療法:二氧化碳、電烙、液氮冷凍均有效。


收錄日期: 2021-04-13 20:01: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5000051KK036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