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的生平,

2006-11-16 3:18 am
氷樂皇帝佢有咩好同埋5好?你like係覆雨翻雲個朱捸(弟)嗎?同埋真正ga氷樂皇帝係5係好似佢咁好?明朝你like邊幾個皇帝?

回答 (2)

2006-11-16 7:01 am
✔ 最佳答案
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 )。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永樂初,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永樂初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七年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十四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大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於四年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中官李達等官員出使西域,隨後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吐魯番、失剌斯、俺都準、火州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征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羡」,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朱棣對典籍的整理也比較重視,組織大批人力編修了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

為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余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余國。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內屬,於其地設交趾布政使司。

永樂時全國範圍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

二十二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嘉靖時改成祖。

明朝me like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because仁宗為一位比較開明的皇帝,他隨父征戰多年,知道創業很難,採取了一系列減少國家開支的措施,對國力的恢復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在位期間,他褒獎直言,虛懷納諫,減輕刑法,對開封、山東等地賑災免糧。用人,行政均得後人稱善。
宣宗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
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將漢王父子廢為庶人,鞏固了中央政權。
為了休兵養民,宣宗一改永樂時期的討伐政策,主動從交阯撤兵,節省了財力,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交阯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流。
整頓統治機構,罷免「貪津不律」、「不達政體」、「年老體疾」的官員,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
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數,實行保舉和欠任。
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減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
參考: wikipedia &me
2006-11-16 6:32 am
樂大帝
明成祖


(http://www.epochtimes.com)
明成祖(1360-1424)名朱棣,14O2至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來被封爲燕王,後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了皇位。他死後的諡號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書又稱他爲“文皇”。他的廟號是太宗,所以在《明實錄》中他的實錄就被稱作《太宗實錄》。後來,嘉靖皇帝將他的廟號改爲“成祖”,所以後人便一直稱他爲“明成祖” 明成祖的壯舉包括五次親征漠北、鄭和下西洋、完成永樂大典、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明成祖的精明幹能是歷代帝王所罕見。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行爲聯繫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一世英名形象受損。

明成祖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群雄並起,互相征伐。在成祖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在交戰。明成祖朱棣自稱是馬皇后嫡生,實際上他的生母是個貴妃。明成祖長大後被封爲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他娶徐達的長女爲妻,成了他的好內助。燕王是諸王當中勢力最強的一個,在抵禦蒙古諸部的內擾中,他得到了鍛煉,也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元末是個戰亂年代,大批老百姓流離失所。真是亂世出英雄,朱元璋異軍突起,以應天(今南京)爲根據地,積極擴充地盤。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是他26個兒子中的第四子。明朝建立時,朱棣已是一個八九歲的兒童。那時全國仍很凋敝,滿目瘡痍。

朱棣11歲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清君側”爲名起兵“靖難”,三年之後攻佔京師(今江蘇南京),並奪取帝位。改年號爲永樂。立妃徐氏爲皇后。永樂四年(1406年)決定營建北京宮殿。永樂七年(1409年)派亦失哈等設置奴兒幹都司,管轄今黑龍江,精奇裏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爲留都。

在位期間,解除藩王兵權,鞏固中央集權;重用宦官,設置東廠,開始宦官幹政時期。又屢次派兵打擊蒙古貴族的勢力,鞏固北部邊疆。曾派鄭和出使南洋等地,遠到東非,使中國與亞非各國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得到促進。受朝命並入貢者達30余國。曾命解縉等編纂《永樂大典》,以保存大量古代文化典籍。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出征北疆,七月卒于征途榆木川。後尊諡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北京昌平明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上尊諡曰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子4人,女5人。 永樂皇帝朱棣是紫禁城裏的第一個皇帝,也是明代一位比較有作爲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二年,在明代政治,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頗多作爲。



(http://www.dajiyuan.com)



--------------------------------------------------------------------------------

相關文章


靖難之變與永樂之治 (9/3/2001)
永樂大典 (9/3/2001)
明成祖五次親征漠北 (9/1/2001)
永樂大鐘 (8/23/2001)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57: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5000051KK031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