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

2006-11-16 12:20 am
秦始皇的一生
( 請詳細回答)

回答 (6)

2006-11-16 12:23 am
✔ 最佳答案
秦 始 皇(前 259 ~ 前 210 ),中 國 統 一 的 秦 王 朝 的 開 國 皇 帝。 嬴 姓, 名 政。 秦 庄 襄 王 之 子。 13 歲 即 王 位, 39 歲 稱 帝。 戰 國 末 年, 秦 國 實 力 最 強,已 具 備 統 一 東 方 六 國 的 條 件。秦 王 政 初 即 位 時,國 政 為 相 國 呂 不 韋 所 把 持。公 元 前 238 年,他 親 理 國 事,免 除 呂 不 韋 的 相 職, 并 任 用 尉 繚、李 斯 等 人。自 公 元 前 230 年 至 前 221 年,先 后 滅 韓、 魏、 楚、 燕、 趙、 齊 六 國,終 于 建 立 了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統 一 的、多 民 族 的、專 制 主 義 中 央 集 權 制 國 家 -- 秦 朝。

秦 王 政 創 立 了 “皇 帝” 的 尊 號,自 稱 始 皇 帝,宣 布 子 孫 稱 二 世、 三 世, 以 至 萬 世, 代 代 承 襲。 隨 后,他 在 全 國 范 圍 內 廢 除 分 封 制,代 以 郡 縣 制﹔ 在 皇 帝 的 直 接 控 制 下,建 立 自 中 央 直 至 郡 縣 的 一 整 套 官 僚 機 構。 以 秦 國 原 有 的 法 律 令 為 基 礎,吸 收 六 國 法 律 的 某 些 條 文, 制 定 和 頒 行 統 一 的 法 律。 將 原 六 國 貴 族 豪 富 遷 至 關 中、 巴 蜀,以 防 止 他 們 的 分 裂 復 辟 活 動。 又 明 令 禁 止 民 間 收 藏 武 器, 銷 毀 沒 收 得 來 的 武 器, 鑄 造 12 個 金 人。

在 經 濟 上 推 行 重 農 抑 商 政 策,扶 植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發 展。 始 皇 三 十 一 年 (前 216) 下 令 占 有 土 地 的 地 主 和 自 耕 農 只 要 向 政 府 申 報 土 地 數 額, 交 納 賦 稅, 其 土 地 所 有 權 就 得 到 政 府 的 承 認 和 保 護,并 以 商 鞅 所 制 定 的 度 量 衡 為 標 准 統 一 全 國 的 度 量 衡 制 度。統 一 全 國 幣 制。 為 發 展 全 國 水 陸 交 通,又 實 行 “車 同 軌”, 修 建 由 咸 陽 通 向 燕 齊 和 吳 楚 地 區 的 馳 道, 以 及 由 咸 陽 經 云 陽 (今 陝 西 淳 化 西 北) 直 達 九 原 (今 內 蒙 古 包 頭 西) 的 直 道﹔ 在 西 南 地 區 修 筑 了“五 尺 道”,開 鑿 溝 通 湘 江 和 漓 江 的 靈 渠。

在 文 化 思 想 方 面, 以 秦 國 通 行 的 文 字 為 基 礎 制 定 小 篆, 頒 行 全 國。 并 利 用 戰 國 陰 陽 家 的 五 德 終 始 說,以 秦 得 水 德,水 色 黑,終 數 六, 因 而 規 定 衣 服 旄 旌 節 旗 皆 尚 黑, 符 傳、法 冠、輿 乘 等 制 度 都 以 六 為 數。水 主 陰,陰 代 表 刑 殺, 于 是 以 此 為 依 據 加 重 嚴 刑 酷 法 的 實 施。 始 皇 三 十 四 年, 下 令 銷 毀 民 間 所 藏 《詩》、 《書》、 百 家 語, 禁 止 私 學。隨 后 因 求 仙 藥 的 侯 生、 盧 生 逃 亡, 牽 連 儒 生、 方 士 四 百 余 人, 而 將 其 全 部 坑 殺 于 咸 陽。

秦 始 皇 即 位 后,派 蒙 恬 率 兵 出 擊 匈 奴,還 把 戰 國 時 秦、趙、 燕 三 國 北 邊 的 長 城 連 結 起 來, 修 筑 西 起 臨 洮 (今 甘 肅 岷 縣)東 至 遼 東 的 萬 里 長 城。在 征 服 百 越 地 區 后,設 置 桂 林、 象 郡、 南 海 等 郡。 始 皇 末 年, 秦 郡 數 由 統 一 之 初 的 36 郡 增 至 40 余 郡, 其 版 圖 “東 至 海 暨 朝 鮮, 西 至 臨 洮、 羌 中, 南 至 北 向 戶, 北 據 河 為 塞, 并 陰 山 至 遼 東”。

秦 始 皇 在 統 一 六 國 之 后, 修 建 豪 華 的 阿 房 宮 和 驪 山 墓, 先 后 進 行 五 次 大 規 模 的 巡 游,在 名 山 勝 地 刻 石 紀 功, 炫 耀 聲 威。為 求 長 生 不 老 之 藥,又 派 方 士 徐(即 徐 福)率 童 男 女 數 千 人 至 東 海 求 神 仙 等 等,耗 費 了 巨 大 的 財 力 和 人 力, 加 深 了 人 民 的 苦 難。三 十 七 年,秦 始 皇 巡 游 返 至 平 原 津 得 病。于 是 作 書 命 長 子 扶 蘇 送 葬,并 繼 嗣 帝 位。行 至 沙 丘 (今 河 北 廣 宗 西 北),秦 始 皇 病 死。 趙 高 勾 結 始 皇 少 子 胡 亥 和 李 斯, 偽 造 遺 詔 立 胡 亥 為 太 子,并 賜 扶 蘇 死。 秦 二 世 胡 亥 即 位 后 不 久, 即 爆 發 陳 勝、 吳 廣 領 導 的 農 民 大 起 義。秦 朝 滅 亡。
2006-11-25 8:41 am
2006-11-23 10:22 pm
文 化 思 想都流行隸書
2006-11-16 7:33 am
秦始皇帝姓嬴,名政,生於西元前259年,死於西元前210年,爲秦莊襄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的創立者。

爲了鞏固新生的封建政權,他推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政策,即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以秦小篆爲全國通用文字,以秦”半兩”錢爲流通貨幣,並統一了全國的法規刑律。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爲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亭、里。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直接聽命於皇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軍政官吏皆由皇帝任免,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形成一套新的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

他拆毀戰國時各國邊鄰地區的城防工事,修築馳道,還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這一系列大刀闊斧、前無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鐵腕行動,對於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秦始皇的改革並對此後2000餘年的中國式封建政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爲了強化專制統治,嬴政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又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此外,他還興師動衆,五次遠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書坑儒。這些作爲大幅度摧殘並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嚴重社會危機。秦始皇去世才1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飛煙滅。而這短暫的十五年,不僅大大地改變了中國大陸和東亞世界的局勢,更為整個歷史開創出嶄新的一頁。

能一統中國,結束長年來分崩離析、混亂局勢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人物呢?其風貌、性格又如何呢?其實,要對二千二百年前的人物進行具體的探索與了解,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就連文獻上所記載始皇的生平、畫像也多出於後世之手,因此,始皇的真面目就益發模糊不清了。

不過有一件事倒是值得慶幸,那就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由於司馬遷生於秦滅亡後約六十年間,故當時老一輩的人們對於秦始皇仍有鮮明的記憶,再加上當時秦宮廷中遺留下來的公文書簡及相關文物資料也都相當豐富,使得司馬遷得以文字保存了關於秦始皇的許多珍貴紀錄,從而寫成了《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

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用由魏國招募而來的兵法家尉繚如此形容秦始皇:

繚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游。」《史記‧秦始皇本紀》

由此可知,身材魁梧雄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心性,無形中具有一股令人生懼的特異性格。尉繚的這一席話可說是對秦始皇極為貼切的描繪吧!

另外,從《史記》的記述中,我們還可窺知秦始皇具有下列數點性格:

猜疑心重,無法信任他人。

心胸狹隘,易怒。

喜好新奇事物。

好大興土木工程。

秦始皇雖給人一種殘暴獨裁的印象,然而,在描繪秦始皇的總體性格時,另有兩點不可不提的善政。此兩點即為:

廣納賢才。

勤勉治國。

秦始皇廣用他國的人才,只要擁有真才實學,便會一視同仁地予以擢用,並有採納諫言的度量。此外,秦始皇勤勉的態度,直可視之為「工作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說是律己非常嚴謹的君王。而富強盛極一時的秦帝國,就是在這般性格的秦始皇手中造就出來的。若暫且不論其性格,單就結束長達五百多年的紛爭戰亂,為中國首度帶來和平這一點,秦始皇無庸置疑地是一位相當有能力的政治領導人物,而且統一的結果,使中國在東亞世界,成為政治、文化兩方面都領先的大國。

秦始皇於西元前210年,死於第五次全國巡幸之旅的半途中,享年五十歲,而他所建立的王朝,在他死後僅維持三年,隨即滅亡。換句話說,最初的統一國家──「秦帝國」,也就幾乎等於是秦始皇一生的寫照。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爲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他的曾祖父是秦昭王,祖父是孝文王,父親是莊襄王。公元前 259 年正月,嬴政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戰國末期,秦趙兩國關係緊張,為了取信對方,開始互派質子。秦昭王把嬴政的父親異人,派到趙國去當人質。這就是作為秦國王室成員的嬴政生於趙國的原因。

由於秦始皇生於趙國,按當時因生地而姓的習俗而姓「趙」,取名為「趙政」。就在趙政出生的那年,秦國向趙國發動進攻,趙國因而迫害秦國的人質。因此,趙政雖然具有秦國王室的血統,實際上是出生在險惡的環境中。

秦始皇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動蕩的環境中度過的。

公元前257年,趙政(即秦始皇)兩歲時,秦軍長途跋涉,圍困邯鄲。趙成王非常生氣,想殺掉趙政的父親異人泄憤。

異人與呂不韋合謀賄賂守將,逃出邯鄲,返回秦國。趙王又想殺趙政和他的母親,結果母子二人匿藏在外公家中,才倖免於難。趙國為了緩和與秦國之間的關係,把趙政和他母親送回秦國。回到秦國後,趙政改姓為「嬴」,改名為「嬴政」。

不久,孝文王死,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對呂不韋十分敬重,任為相國。嬴政因父母的關係,受呂不韋影響頗深。

秦莊襄王只當了3年國君便去世。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史書上把他稱作「秦王政」。當時秦王政年僅13歲,年紀尚小,因此國家大事均委託大臣處理。

秦王政年滿22歲,在雍城加冕,開始親政。他首先誅殺后黨,清除權臣,把大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然後招攬人才,重用客卿,獎勵耕戰,調兵遣將,用10年時間,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大秦王朝。

統一後,他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朝政,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繫,維護與拓展秦朝遼闊的版圖,使秦朝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戰,調兵遣將,用10年時間,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大秦王朝。


公元年代中國紀年大事簡編
前259年秦昭王48年秦始皇生,取名趙政。
前251年秦昭王56年始皇及母回秦國
前246年秦王政元年莊襄王死,嬴政繼秦王位,由太后處理朝政,尊呂不韋為相國。同年,秦擊取晉陽,建成鄭國渠。
前244年秦始皇3年蒙驁擊韓,攻取13城。
前242年秦始皇5年蒙驁攻取魏酸棗二十城,初置東郡
前241年秦始皇6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軍攻秦。
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親政,平定嫪毐之亂,滅其三族。
前236年秦王政11年罷免呂不韋相位,逼遷蜀地;招攬人才,重用客卿。王翦攻齊,取9城。
前235年秦王政12年助魏擊楚;呂不韋自殺。
前234年秦王政13年定平陽、宜安;韓派韓非來使,遭李斯毒死。
前230年秦王政17年調兵遣將,開始統一大業。派內史騰率師滅韓。
前228年秦王政19年派王翦猛攻趙國,大破趙軍,俘趙王遷,佔領趙都邯鄲。
前227年秦王政20年秦王在咸陽宮遇刺。殺荊軻,增兵趙地,派王翦進攻燕國。
前226年秦王政21年王賁擊楚。
前225年秦王政22年派王賁擊魏,水灌大梁,消滅魏國。
前223年秦王政24年派王翦、蒙武攻克楚都壽春,俘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前222年秦王政25年派王賁攻佔遼東,俘燕王喜,消滅燕國殘餘勢力。
前221年秦始皇26年滅掉齊國,吞併天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統一各種制度。
前220年秦始皇27年第一次出巡,修馳道,完善道路系統,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繫;厲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前219年秦始皇28年第二次出巡,巡視郡縣,登封泰山;開鑿靈渠;始建阿房宮。
前218年秦始皇29年第三次出巡,遭張良率力士於博浪沙行刺,誤中副車,天下各郡大索十日。
前216年秦始皇31年重申「重農抑商」政策,令「黔首自實田」。
前215年秦始皇32年派蒙恬北擊匈奴,盡取河南之地。第四次出巡,巡視北邊,自上郡回咸陽。
前214年秦始皇33年平定南越、西甌,移民戍邊,修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前212年秦始皇35年築九原通甘泉直道。
前210年秦始皇37年第五次東巡,病死於沙丘。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因為在趙國出生,又叫做趙政。13歲即王位,39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稱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平定了嫪毐的叛亂,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自稱「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創建「皇帝」尊號,自稱始皇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另外,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統一文字;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統一使用的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
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並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為了達到控制人民與加強專制統治,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而有以下的措施:

遷富豪。下令將全國各地的富豪遷往咸陽,以方便監視。
收兵器。為了防止人民造反,下令沒收民間的兵器,運到咸陽,與九鼎一起,鑄成十二銅人與許多大鐘。
焚書坑儒。為了鉗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議,除了《秦史》、農業、卜筮和醫藥的書籍外,下令將所有史書一律燒毀,全國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經書和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統一燒毀,此即「焚書」。由於百姓與士人不滿,而言論遍佈各地。有兩個方士(以求神仙、煉仙丹為業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過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們,他們已經逃跑了。秦始皇大為惱火,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來。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驪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殺,也就是活埋。由於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其餘犯禁的儒生被流放邊境。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在各處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為其後代。不過參考『史記』與『三國志』可知,此一說法在東漢之前並未出現。至於徐福即為神武天皇說,則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無文獻可考。)後世多認為秦始皇好大喜功,性格暴虐,在他統治下民不聊生。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刺殺秦始皇,功敗垂成,反被處死。在秦帝國建立後,韓國名門之後張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成功。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

[編輯]

參看
秦始皇兵馬俑
[編輯]

注釋
↑ 嬴政認為諡號乃是「子論父,臣論君」,大為不妥而廢除之,而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號。
前任:
秦莊襄王嬴子楚 秦國君主
第31代
前247–前221 繼任:

前任:

(戰國時代) 中國秦朝皇帝
第1代
前221–前210 繼任:
秦二世皇帝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5%A7%8B%E7%9A%87"
2006-11-16 12:32 am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東南之後西歸的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臨死之前,給公子扶蘇留下一道遺詔:“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指要扶蘇從上郡回到咸陽參與葬禮。這道遺詔在《李斯列傳》中還有“以兵屬蒙恬”及“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諸語,可見遺詔的實態究竟如何很難知曉了。秦始皇有20餘子,胡亥是他所愛的小兒子,並且當時就在他的身邊,扶蘇雖是長子,但秦始皇似乎並不怎麼喜歡他,那麼這道遺詔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趙高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告訴胡亥:始皇獨賜長子書,是明確表示要立扶蘇為皇帝。胡亥也認為父親的意思就是如此。此後趙高與胡亥、李斯密謀逼死扶蘇並造成秦代歷史的重大轉折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事了。

  漢初政論家賈誼認為,秦之速亡的原因是“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因此,他提出一個很有意義的命題:“取與守不同術也”。“取”是戰爭、是進攻、是奪取,“守”是安定、穩定、保全。那麼,秦始皇在統一以後的十幾年裏在社會建設上是否只有破壞、暴政,而毫無建樹呢?秦始皇是否在“取”與“守”的問題上沒作一點思考呢?考之史實,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例如,統一的法律對當時的社會治理就有益無害。漢代的政論家說秦赭衣塞途,囹圄成市,嚴酷的秦律把社會變成了一所大監獄。過去,我們對漢初法律不甚了解,因而對這些政論家的言論解讀難免片面。可是,拿近年出土的漢初法律與秦律比較一下,就發現其實差不多,秦律並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麼嚴酷,因此完全把秦律看成秦代社會穩定的對立物是不合適的。秦始皇在很多場合談到法律與社會的關係,如二十八年泰山刻石中說“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瑯邪刻石中說“端平法度,萬物之紀”、“除疑定法,鹹知所辟”,二十九年之罘刻石中說“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如此等等,都是強調整個社會的運行要有法可依,公平的法律是包括老百姓(“諸產”)在內的社會各階層的行為準則。老實說,這樣的思想沒有什麼不對。秦律確實比較細密,但法律細密與法律苛刻不能劃等號。秦律當然是保護剝削階級利益的法律,但秦律也體現了社會建設的思想,這一點值得研究,尤其要把二世時期的殘暴行為與秦律區別開來。

  其次,秦始皇並沒有全盤接受法家的社會思想。儒家說統治社會要講禮儀道德,法家講統治社會要依靠法、術、勢,要“愚民”。法家是敵視儒家社會思想的,這在韓非的言論中表現得最典型。但細檢秦文獻,發現秦始皇重“法”但也不棄“儒”。二十八年鄒嶧山立石,魯儒生就參與了議論,泰山石刻中還有“男女禮順”之語。同年瑯邪刻石中講到“法度”要“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義,顯白道理”。秦始皇還強調移風易俗,創造“廉清”的社會環境,這些都有儒家社會思想的痕跡。














秦始皇的事蹟

1、 完成統一:

當時群雄割據已久,老百姓都希望能夠統一,於是秦始皇就順應時勢完成統一。促使全國統一的力量裡,以商人的聲勢最高,同時商人也表達了「希望統一」的期許和行動。商人會支持始皇改革,是因為在始皇推行的新政中有許多對商人而言是額手稱慶的德政。由於有全國有力的商人們團結起來,才使統一的大業得以迅速完成。




2、 廢分封、設郡縣

在全國統一後,秦始皇不知該用何種政府形式來進行統治,許多大臣建議採用分封方式,唯獨李斯認為:將國王的子弟親屬分封出去,傳到後世親戚關係就疏遠了,最後戰爭不斷發生。對始皇的兒子們和大功臣,可以立為「封君」,用國家徵收的賦稅重賞他們,這樣使天下無二心,這才是鞏固統治的好方法,於是秦始皇便採用李斯的建議,廢分封。

3、 修馳道、鑿靈渠


為了有效地控制遼闊的國土,秦始皇在統一的第二年開工修築名為「馳道」的戰略大路,從咸陽東北到燕齊(今河北省山東一帶),東南到吳楚(今江蘇湖北一帶)。這種大路據說有六十九米寬,道路兩旁每月三丈種一棵青松,路基也很厚實,其有利於防止兵力分散或外重內輕本末倒置的兩種弊病,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很有戰略意義。

5、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陽宮的一次宴會,有一位「博士」又挑起郡縣與分封老問題的爭論,要求秦始皇恢復傳統的分封制,始皇命令群臣議論,而李斯認為像這樣下去不加禁止,皇帝權威就會下降,民間的反對派就要形成,應當禁止才好。於是提出了「焚書坑儒」,而秦始皇也批准照辦,使許多秦以前的始書燒燬無法流傳下來,還有許多知識份子被殺害,造成中國的損失。

秦始皇的秘密

始皇的曾祖父昭王非常長壽,在位時間非常久,在昭王四十二年時,冊立安國君為皇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始皇的父親子楚不過是其中之一,後來子楚藉著呂不韋的幫助,登上了王位,使秦始皇離王位更進一步。傳說中子楚曾向呂不韋提出,要呂不韋「將愛妾讓給他」,而當時,呂不韋之妾已懷有身孕,所以有人傳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始皇之死

當年博浪沙事件尚未平息,始皇又開始到各地巡視。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是在三十七年,始皇巡行到山東平原津一帶時開始生病。他不想死,於是,寧可花大錢讓徐福出海去求長生不老藥,但還是沒有求到,始皇終於在河北的沙丘崩逝。


五、 結論:


    秦始皇在位期間做了許多有利於中國發展的事情,創造了中國歷史悠久的「皇帝」制度,以及有利國防、民生的建設。但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中國許多的文化、史書失傳,所以秦始皇的政策建設對中國的影響也是蠻大的!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14: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5000051KK019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