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要詳細資料

2006-11-15 11:21 pm
關於<內蒙古>資料or網址

回答 (2)

2006-11-15 11:25 pm
✔ 最佳答案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
地貌
  全區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還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氣候
  全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的複雜多樣的氣候。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秋霜凍往往過早來臨;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間,無霜期在80-150天之間,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時以上。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是全區氣候差異的重要自然分界線,大興安嶺以東和陰山以北地區的氣溫和降雨量明顯低於大興安嶺以西和陰山以南地區。
自然資源
  內蒙古是中國重要的資源富集區。
  動植物:各類植物2351余種,植被組成主要有喬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類群,其中草本植物分佈面積最廣。野生動物眾多,共有獸類117種,鳥類362種,其中,列入國家和地區重點保護的動物有49種,珍貴、稀有動物10多種。
  水資源:內蒙古自治區現有水資源總蓄量903億立米,其中地表水為675億立方米。境內有大小河流近千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條;大小湖泊千余個,其中水面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8個。此外,全區還有不少含有多種治療功能礦物質的礦泉水和溫泉。全區共有水面98.43萬公頃。其中可利用淡水水面65.5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淡水水面的10.68%。
  森林草原耕地:耕地面積722.4萬公頃,佔全國的6.11%;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佔全國的73.3%;森林面積1866.7萬公頃,佔全國的15.8%。
  礦產:礦床類型比較齊全。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種礦產資源中,內蒙古就有120多種。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一的有5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65種。其中,稀土資源儲量8459萬噸,佔世界的80%,佔全國的90%以上;已探明煤炭儲量2247.5億噸,居全國第二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等金屬礦產以及化工原料、工業輔料等非金屬礦產種類繁多,儲量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十分可觀,已探明13個大型油氣田,預測石油資源總量為20-30億噸,天然氣總量為10000億立方米。礦產資源儲量(不含石油、天然氣)潛在價值達13萬億元,佔全國的10%以上,居第三位。

  旅遊資源: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如: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草原風光,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黃河景觀,神奇的響沙灣,眾多湖泊和溫泉,還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長城,陰山古剎五當召,五塔寺,百靈廟,東漢壁畫墓群等古跡。


環境狀況和對策
  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自治區很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一直比較惡劣,近幾十年來,溫室效應、非科學的開發利用等因素,進一步加劇了乾旱少雨,風蝕沙化,水土流失,全區荒漠化或潛在荒漠化土地已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0%,並仍以每年約67萬公頃的速度擴展。

  草場的沙化、退化、鹼化,使近年來沙塵暴頻繁發生;東部大興安嶺山地涵養水源的功能衰退,成為松遼流域發生洪澇災害的生態根源;區內僅黃河和西遼河流域段每年流失土壤近3億噸,相當於每年損失3萬多公頃土地,同時,泥沙淤積河床,加劇河流斷流。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十大工程"之首的"生態建設工程"近年陸續啟動,包括:農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牧區種草休牧工程、國家生態重點縣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大興安嶺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移民工程。

  生態建設目標: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局面;到2010年,生態建設初見成效;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記者14日從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廳清欠辦了解到,截至10月底,內蒙古清理拖欠工程款比例和政府投資專案工程款清理拖欠比例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均排名倒數第5位。
截至10月底,內蒙古累計清欠工程款37.07億元,清欠比例為93.24%,在全國排名第27位,其中政府投資專案工程款清欠比例為96.03%,在全國排名第27位。據介紹,內蒙古大部分盟市總清欠比例已經超過90%,但是通遼市、烏海市和鄂爾多斯市總清欠比例不到90%,其中鄂爾多斯市僅為80.85%,名列全區倒數第一。興安盟、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呼倫貝爾市和鄂爾多斯市的政府投資專案工程款清欠比例不到95%,其中鄂爾多斯市最低,為91.79%。
今年年底是完成國務院提出的3年清欠任務的最後時限,自治區政府要求各地區、各行業要高度重視,加大清欠力度,按照自治區政府與各盟行政公署、市政府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簽訂的清欠目標責任書,對照本地區清欠工作進展情況,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大本地區、本行業清欠工作力度,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清欠任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nmg.xinhuanet.com/xwzx/2006-11/15/content_8524116.htm
2006-11-15 11:33 pm




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

首府
呼和浩特

區委書記
儲波

自治區主席
楊晶

面積
- 總面積
- 占全國面積%
- 水域面積%
第3位
1,183,000 平方千米
12.3%
xx%

人口
- 總人口 (2001年底)
- 占全國人口%
- 人口密度
第23位
23,770,000
1.86%
20.1/平方千米

國內生產總值
- 總值 (2002年)
- 占全國生產總值%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第24位
1732.48億人民幣
1.69%
7290元人民幣

行政區類別
自治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3/China-Inner-Mongolia.png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蒙古文: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Inner_Mongolia_in_Mongolian.png/35px-Inner_Mongolia_in_Mongolian.png
)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的一個自治區。首府是呼和浩特。
歷史
內蒙古陰山一帶遠古人類活動,有悠久歷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東北發現的距今50萬年前的「大窯文化」發生於與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時期的舊石器時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戰國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東胡人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游牧生活。戰國後期,燕國、趙國、秦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今天的內蒙古地區,中原的華夏民族開始在內蒙古南部定居。如趙武靈王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境內始建雲中城。「趙長城」經過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燕將秦開擊敗東胡之後,構築「燕北長城」,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寧城。
秦朝修築萬里長城,連接從前各國的長城,以防禦匈奴。內蒙古南部,如雲中郡,是邊防重鎮。而北部塞外主要是匈奴人和烏桓、鮮卑等東胡人的領地。西漢時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取勝,匈奴勢力北遷、西遷。在整個漢朝及其後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南匈奴人和東胡人逐漸和華夏民族融和,形成今天的漢族的前身。漢朝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立郡縣。如(前127年)西漢設置五原郡,轄境相當於今巴彥淖爾盟東部、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伊克昭盟)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地。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呂布就出生於此。
隋唐時突厥勢力左右蒙古高原。北宋時鮮卑人的一支後裔契丹人創立了遼國,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個都城上京。遼被金滅了之後,鮮卑人的另一支後裔蒙古人進入這一地區,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明朝成立後蒙古人的勢力退回塞外,內蒙古地區北部是蒙古人北元的疆域,南部則是明朝對抗北元的前線。清朝的滿族統治者通過聯姻或征服的方式將整個蒙古收入版圖。清時通常將蒙古以大漠為界,分為內扎薩克蒙古和外扎薩克蒙古。其中前者演變為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後者演變為今天的蒙古國。清亡之後外蒙古走向獨立,而內蒙古則一直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被分為若干個省。抗日戰爭期間,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曾被日軍佔領,德王為首的一些人與日本人合作,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機構,管理內蒙古地區。
194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就受蘇聯政策的影響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包含了當時的察哈爾省、興安省以及寧夏省、熱河省和綏遠省的部份地區。
地理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區(194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北),接鄰八個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和寧夏
接鄰國家:蒙古國和俄羅斯
內蒙古有18個邊境口岸,其中滿洲里口岸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陸路口岸,二連浩特是對蒙古國的最大邊境口岸。

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赤峰、呼倫貝爾和烏海
行政區劃
現轄9地級市,3盟,共計21市轄區,11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參見:內蒙古行政區劃
地級行政區共計12個,即9個地級市和3個盟。
9個地級市:
·呼和浩特市(自治區首府)
·包頭市
·烏海市
·赤峰市
·通遼市
·鄂爾多斯市
·呼倫貝爾市
·巴彥淖爾市
·烏蘭察布市
3個盟:
·錫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興安盟
11個縣級市:
·阿爾山市(興安盟):
·額爾古納市(呼倫貝爾市):
·二連浩特市(錫林郭勒盟):
·豐鎮市(烏蘭察布市):
·根河市(呼倫貝爾市):
·霍林郭勒市(通遼市):
·滿洲里市(呼倫貝爾市):
·烏蘭浩特市(興安盟):
·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盟)
·牙克石市(呼倫貝爾市):
·扎蘭屯市(呼倫貝爾市)
經濟
內蒙古的優勢產業:能源、化工、冶金、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高新技術
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的GDP占全自治區的51.8%
2005年全自治區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過中國大陸平均水平。
經濟發展優勢

資源優勢:資源豐富,儲量大開發條件好。
地理優勢:邊境口岸眾多,與京津、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密切。
地廣人稀:有利於收縮生產力佈局,以及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恢復和保護生態環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於阿拉善盟境內
資源和物產
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儲量居世界首位
內蒙古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畜牧業發達,通遼地區號稱「肥牛之鄉」,其活牛存欄量120萬頭,其中供應香港的科爾沁種西門塔爾牛是通遼肥牛中的上品。[來
人口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人口已經遠遠超過蒙古國(原外蒙古)的蒙古族人口總數(約250萬)。
以漢族為主體(1847萬,占79%),其次是蒙古族(400萬,占17%),此外還有滿(50萬)、回(21萬)、達斡爾(7.7萬)、鄂溫克(2.6萬)、朝鮮(2.2萬)、俄羅斯(5020人)、鄂倫春(3573人)、錫伯(3023人)等49個民族。
文化
全區共有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扎蘭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
旅遊

成吉思汗陵
大興安嶺
教育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醫學院
內蒙古財經學院
赤峰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
集寧教育學院


收錄日期: 2021-04-21 18:05: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5000051KK016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