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中國1949年至1978年之間既經濟發展狀況

2006-11-15 9:16 am
我想知道呢幾年之間中國經濟發展既狀況, 由點樣變成點樣,

發生過d咩事, 同埋造成咩野影響~ 詳細d都冇問題~ Thanks~

回答 (2)

2006-11-15 6:52 pm
✔ 最佳答案
    不幸的是,中國在從1949到1979這三十年期間,經濟波動之劇,世所罕見。本來,1958年前,毛澤東不直接插手經濟事務的時候,中國經濟發展尚稱穩健,速度也不低。沒料想毛澤東對此卻很不高興。為了發揮他趕英超美的奇思妙想,不惜耍手腕逼迫周恩來提出辭職再挽留,既殺雞儆猴,又順勢奪取經濟指揮大權,掀起了一場歇絲底裡的全民大狂熱。結果,1961年社會總產值下降34%,1962年再降10%,倒是創造了經濟大躍退的世界奇跡,其間高達幾千萬的非正常死亡,更創造了二十世紀世界之最。
    面對千萬餓死冤魂,毛澤東不得不拱手交出經濟指揮大權,退居二線,終日懶床。毛閉關不管事,國民經濟也就開始逐漸恢復生氣。經過周恩來、陳雲、劉少奇等人數年調理,經濟重新步入軌道,至1965年已大致出現全面增長的起飛勢頭。偏偏毛澤東又不甘寂寞了,他發動了舉世聞名、史無前例、至今仍被毛派們津津樂道緬懷不已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其直接後果,是中國經濟再次出現連續兩年大衰退:1967年生產下降10%,1968年再下降5%。除此之外,無數項目停工,設備銹蝕,工程報廢,資本損失更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報廢的工程,仍然算在毛時代的經濟成就中,沒有人想到將其從國民收入中除去。
    兩次大衰退的結果,從1958年到1968年整整十年,通扯計算中國工業產值,呈現一個大S型,幾乎沒有增長,幾近於十年停滯。如此劇烈的經濟衰退,如此漫長的工業停滯,縱觀自1911年推翻滿清以來近9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記錄,只有在那八年慘烈非凡的抗日戰爭中才出現過。嗚呼!就其對經濟的摧殘言,毛禍之烈之慘,惟日禍可以比擬。
    然後就到了文革時期。中國經濟就像患了瘧疾一樣,大打擺子。兩年經濟衰退之後,1969年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速度高達25%。 同時毛澤東強調發揮地方積極性,財政經濟管理權限大幅下放給地方,雖然刺激了經濟回升,卻削弱了中央綜合平衡能力,各地大肆投資,經濟過熱,以致1970年增長率仍在24%居高不下。 過大的基本建設規模導致原材料全面緊張,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此即所謂一放就亂,無法持久。於是社會總產值增長速度逐年下滑,1972年降低到只有4.5%。以後就像打擺子一樣,一年奇高,一年又奇低:1973年增長率漲到8.6%,74年卻跌到僅1.9%,在鄧小平整頓下,1975年增長率上升到11%,1976年毛澤東打倒鄧小平,增長率又跌落至僅1.4%。 而國內生產總值(GDP),更出現了1949年以來的第三次負增長。
    在中國這樣靠高投入來維持經濟增長的國家,增長率隔一年就降低只有1-2%的水平,是極不正常的事情。扣除經濟波動帶來的資本損失後,這實際上相當於零增長甚至輕微負增長。這是極為危險的信號,其嚴重程度僅次於1961-62年和1967-68年的經濟崩潰。當時主持經濟工作的鄧小平,稱國民經濟已到崩潰的邊緣,顯然是有根據的。
    可笑今天為毛時代翻案的左派們,連這點最基本的歷史事實都不敢承認。只能玩弄花招,將25%的高峰增長率與負10%的大衰退平均平均,然後兩眼一瞪,說道:這不是還有7%的增長率嗎?於是得勝還朝,洋洋得意地宣稱,所謂「崩潰的邊緣」是個大謊言。照這種邏輯,大概60年代初的大衰退大災荒也是不存在的--將61-62年的負增長與前三年的增長率一平均,不是也有4-5%的增長嗎?怎麼能說是衰退呢?
    前面已經說明,由於大起大落所導致巨額資本損失,這種平均增長率的水分極大,可能大大高於實際的經濟增長。有意思的是,就算用如此誇大了的增長率來計算經濟成就,也不能證明某些文革派所吹噓的,文革時期或毛時期的增長率創造了「世界奇跡」。請看下表:
  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率
  ===========================================================
       社會   工業  國民  職工平   居民消費水平
  時期  總產值  總產值  收入  均工資  農村   城鎮
  -----------------------------------------------------------
  56-66   6.46  10.3  4.66  -0.31   1.29   1.34
  66-76   6.79   8.8  4.95  -0.14   1.48   3.30  
  76-86  10.59  11.8  9.10   8.14   7.32   5.12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1
    不難看出,文革時期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充其量也只是與曾經發生大災荒的1956-66年持平,其工業發展速度甚至還低於後者,根本沒有什麼好吹的。國民收入增長率還不到5%,不僅遠遠低於後來的鄧小平時代,也比不上同時代的東亞鄰國和台灣。如果這樣的中等增長也可以吹成奇跡,那麼毛澤東的奇跡似乎也太便宜了一點兒。
    最說明問題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動。文革時期連同其前十年,職工平均工資不僅沒漲,反而持續下降。即使加上各項福利,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才有3%的低速增長。農民更慘,消費水平只有1.5%的些微提高,辛辛苦苦三十年,到1976年仍有兩億五千多萬農民食不裹腹,衣不保暖,掙扎在溫飽線以下。過來人回憶文革時期的困苦情形,至此完全從統計資料中得到了證實。
    既然經濟發展了,為什麼人民生活水平沒提高?擁毛人士回答說,前人載樹,後人乘涼,當時人民都勒緊褲腰帶積累了,才掙下了鄧小平時代高速增長的家底。如果此說為真,毛時代的積累率應當大大高於以後才是。實情如何呢?我們還是用統計數據來說話:
  各個時期的積累和消費占國民收入比率
         積累率(%)   消費率(%)
  1952-57    24.2      75.8
  1958-62    30.8      69.2  
  1963-65    22.7      77.3  
  1966-70    26.3      73.7 
  1971-75    33.0      67.0  
  1976-80    33.2      66.8  
  1980-85    31.2      68.7 
  1986-90    34.3      65.7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1
    顯而易見,毛時代的積累率通常只有25-30%左右,不僅不高,反而低於毛後時代的30-35%。擁毛人士特別喜歡引用的積累一說,完全無法得到統計數據支持。事實上,前三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無法用高積累來說明。
  依俺看,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實際經濟增長極為緩慢。在毛澤東左一個運動,右一個運動的瞎折騰下,多少工程上馬了又下馬?多少不合需要的產品生產了又丟?折騰來折騰去,有多少被當官的浪費了的「學費」,沒有使人民得到實惠,卻始終魚目混珠於增長數字中,為那個時代硬充著門面?
    回顧前三十年,即使按照充滿水分的平均增長數字,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只不過是平平庸庸的中速增長,完全無法與毛後時代輝煌燦爛的高速發展相比擬。扣除水分後,更是令人難堪的低速增長。人民生活改進的驚人緩慢,不少地方甚至日益貧困化,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絕對貧困人口增加到兩億五千多萬,在在為此提供了映證。


收錄日期: 2021-04-15 23:22: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5000051KK002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