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愚昧的罪人(五十三1~6)
本篇詩在實際上乃是第十四篇的重複,故其內容是完全相同的。這篇詩的頭三節保羅也曾引用來論證人類罪惡敗壞的普遍性(參羅三10~12)。
.人的敗壞(1~4)──
1. 他否認有神存在,但神不會因他的否認就不存在,所以神稱他為「愚頑人」。
2. 由於他不能體會到神的存在,就自然不會受神統治,因此任意妄為、無惡不作、完全沒有善心。
3. 他的生活以己為中心,完全沒有顧念別人的需要,當然也不會求告神了。
.神的攻擊(5~6)──神發出嚴厲的話來攻擊他,直斥其非!祂更宣佈要棄絕他,使他蒙羞,顯出神的義忿。
在本篇詩中我們看見一個明顯的真理:凡棄絕、抗拒神者,他的道德自然就敗壞,這正是現今世代的情形,無論國家或個人也是一樣。為此世上最愚昧的事,便是否認神了。
祈禱 求保守我不要成為信徒中的「愚頑人」。──《新舊約輔讀》
第五十三篇(愚者之言)
一、題目:愚頑人(屬世界的人)
本篇題目和內容與十四篇相同
二、作者:大衛
三、大綱:
1、人不認識神(一至三節)
2、惡人壓迫義人(四至五節)
3、義人向神的歎息(六節)
四、中心節:一節
五、小引:
本篇與十四篇差不多完全相同,所以查考本篇的時候,讀者可以順便參考本書第一零八至一一二面中論十四篇的講解。本篇與十四篇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十四篇在二、四、六、七節稱神為“耶和華”,在五十三篇中完全用“神”。“耶和華”是以色列人所用神的稱呼,意思乃‘慈愛信實的神’,表示他們本國本民的神。 “神”在希伯來文中是Elohim——‘伊羅欣’,可表示他是萬國萬民的神、審判公義的神。從此可以推想本篇是神的靈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候向他們第二次啟示的。有解經權威認為當以色列人在外邦人中的時候,就多用“神”少用“耶和華”,因為要向外邦人見證他們所拜的神是萬國的神。詩篇卷一(即一至四十二篇)中,一共有二百七十二次“耶和華”,但是卷二只有廿六次。十四與五十三這兩篇雖相同,但總是兩次寫成的,並且其中的話可能是指著人類兩個時代所說的。比如十四篇可能指猶太人的時代,五十三篇是指後來外邦各國。神不是單單一個時候“垂看世人”,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垂看世人”,結果還是一樣的評論:“沒有一個人行善。”
本篇的標題是“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詩班固然要歌唱神的榮美,稱頌他的恩惠,同時也不可忘記自己的敗壞。神既安排,將這詩兩次交給當時的詩班,我們這些現在的信徒更當留意的誦讀,這樣的詩顯然不是快樂的詩,乃是一種憂悶的詩。“麻哈拉”原文的意思就是‘疾病’。世人心目中忘記了神,乃是人類所有最大最厲害的疾病。本篇實可稱為歎息的哀歌,歎息人類不認識神的惡疾。
六、詳解:
第一節“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愚頑人當然如此說,因為他正是愚拙的。愚頑人在自己的無知中頑視深奧的事。‘無神主義的人’,心思和頭腦兩方面都是愚拙的。人心中既認為沒有神,就自然沒有律法、規則、和廉恥了。他們是“心裏”如此說,雖然口不說出來,心中卻巴不得將關於神的念頭完全取消。他們向神說: “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詩篇二篇三節)。人既不願意順從神,神就給他們一個生髮錯誤的心,叫他們信從虛謊。
世人怎樣待耶穌,證明瞭人心向神的態度。一直到如今,人心還是這樣。沒有聖靈和聖靈的光照,人不會知道自己心中的惡。主耶穌奇妙的愛,就是“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他為我們死了。有人以為非基督徒還是良善的好人。只是羅馬書第一、第二兩章把人的真情(即心中的意念)描述了出來。保羅被聖靈感動的時候,也是一樣的肯定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羅馬書三章十至十一節)。
第二節“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他的沒有”。從古以來,神就尋找求告他的人。“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説明向他心存誠實人”(歷代志下十六章九節)。父神心裏歎息,就是他從來沒有找到一個心裏渴望尋求他的人。
第三節“他們各人都退後,一同變為汙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神的眼目是無所不見的,然而,還找不著一個行善的人。這樣可見除了耶穌以外,世上實在再沒有一個好人。主耶穌對一個年輕的官如此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十八章十九節)。難怪父神情不自禁的對主耶穌這樣的說了幾次:“你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有了這一個可喜、可愛的善者,神心中就得了無限的快樂。因此他今後的目的乃是要以聖靈的大能,照著耶穌的模樣造一些像他的新人。
神在基督裏這樣的計畫必要成功。惡人的惡行必害死自己。他們要到神為魔鬼預備的地方去。然而,神所喜悅的人卻承受他所賜的天國(詩篇卅四篇廿一節;馬太廿五章四十六節)。
第四節“作孽的沒有知識麼;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神。”這些人當然沒有天良,也不顧他們惡行的結果。他們不想神要報應他們。惡人犯罪如同喝水一樣。足見得惡人沒有智慧,因為他們不想自己罪的結果。他們眼中沒有神,所以真是沒有知識。
第五節“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之人的骨頭散開了;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那些心中不怕神的人,必有許多的驚惶攪擾他們。他們的良心發作,就害怕自己惡行的報應要臨到他們身上。他們終夜不能安眠。
第六節“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神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全世界一同歡喜,等著“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到那時再沒有人說‘沒有神’。以色列人因為不認識神,所以被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直到神再一次向他們施恩的時候,他們在大患難中,才認識他們自己的彌賽亞。詩人的歎息和全世界的盼望,都必在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成就。當那日全世界要和雅各一同快樂。現在眾信徒也正是為這事禱告說:“主啊!我願你來。”
七、講道的材料:
根據本篇可以講罪。亨利馬太(Matthew Henry)有以下的綱要:
l、罪的事實 有神見證
2、罪的責任 是“可憎的”——第一節
3、罪的來源 心裏——第一節
4、罪的愚頑 第一節
5、罪的汙穢 第二節
6、罪的結果 “蒙羞”、被“神棄絕”——第五節
7、罪中有懼怕 第五節
── 包忠傑《詩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