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超急~!!(10點)

2006-11-15 5:11 am
唔該~!!!...
我想問下..
杜甫<<石壕吏>>...從何見得結構嚴謹~!!

回答 (4)

2006-11-15 5:15 am
✔ 最佳答案
杜甫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紛亂的社會局勢, 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和強烈的政治色彩。

1.描寫人民疾苦
杜甫以深刻的筆調和高度的同情心來描寫當時人民的疾苦, 其筆下出現
了老農、士兵、老婦和窮苦寡婦等許多平民的生動形象。其中《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反映了殘酷兵役給人帶來的痛苦。或寫母送弱子入軍之痛, 或寫官吏抓兵之凶, 或寫新婦別夫之悲, 或寫無家可別之哀, 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及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此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也是描寫人民疾苦的詩篇。

2.抒發愛國熱情
杜甫還有許多詩篇表現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無比熱愛, 字裡行間滲透著愛國的熱誠, 如《春望》:「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描寫了淪陷後的長安城池殘破、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 以及因戰亂不休、家人音訊隔絕而引起的愁苦心情, 深刻地抒寫了亡國的哀痛。此外,《登高》、《旅夜抒懷》等詩篇, 也充滿著悲壯的愛國激情。

3.揭露政治黑暗
杜甫有不少詩歌對統治者禍國殃民的暴行加以討伐。如《兵車行》反對統治者在開邊政策下所進行的長期的黷武戰爭, 通過征人的口述, 控訴了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發動不義戰爭的罪行, 嚴重地破壞生產, 為人民帶來極痛苦的生活。《麗人行》則揭露、諷刺了楊貴妃姊妹的荒淫, 寫出楊國忠的驕橫和炙手可熱的權勢。《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面貌, 同時揭露了社會貧富懸殊的現象:「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4.寫景詠物
杜甫還有不少寫景詠物詩。如《秋興八首》、《春夜喜雨》等, 都滲透著詩人熱愛國家人民、熱愛生活的激情。
2006-11-15 5:23 am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寫作者投宿石壕村時,耳聞目睹的官吏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是唐詩中廣為傳播的名篇。投:投宿,找地方住宿。捉人:這裏指強行抓壯丁。一何:此處的“一”是語助詞,用以加強語氣。男:兒子。偷生:苟且的活著。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小孫子。老嫗:老太婆,這裏是詩中的老婦自稱。幽咽:形容低微的哭聲。

【全詩串講】

傍晚過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徵兵的官吏抓人。
老頭子翻過牆悄悄逃走,老太婆去應付出了房門。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憤怒!老婦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聽到老婦走上前去傾訴:“三個兒子都去鄴城入伍。
一個兒子捎了信回來說,另兩個兒子最近剛戰死。
沒死的還得苟且的活著,死去的就是永久的終止。
這家中再也沒有別的人,就只一個吃奶的小孫子。
要哺乳孫子媳婦未改嫁,進出門沒一條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雖然體力衰退,也請你今晚上把我帶回。
河陽這一仗我可以應急,還能為兵士們準備晨炊。”
深夜了已經沒有說話聲,隱約間聽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時我要起身往家趕,只能與老頭子一人告別。

【言外之意】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在鄴城被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一帶強行徵兵,人民苦不堪言。當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他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有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詩在藝術表現上極其精煉。全篇句句敘事,既無抒情、也無議論,但又處處寓抒情、議論於敘事之中,愛憎強烈、傾向鮮明、褒貶明確,既省了大量筆墨,又避免了概念化的傾向。詩中還應用藏問於答的手法:老婦的“致詞”中用事件的轉折和結局暗示了官吏始終橫暴、蠻悍,不斷的逼問老婦的情形。

三個兒子參軍入伍,就已經死了兩個。寡婦兒媳帶著一個吃奶的孫子,連一條出門見人的裙子都沒有!老頭子雖然翻牆逃走了,老太婆卻當晚就被抓壯丁的官吏抓到軍中去為兵士做飯去了。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悲慘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啊!作者當時也身為國家官吏,面對這一悲慘現實,沒有美化遮掩,而是如實揭露,發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聲音一直迴響到今天。杜甫一生中固然費盡心力去發展詩歌技巧與方法,但他的名聲不是單憑詩歌技巧與方法就能成就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他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那顆赤誠之心,使得世代後人永遠把他記在心中。

希望幫到你啦~
2006-11-15 5:20 am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迎。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全詩串講】

傍晚過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徵兵的官吏抓人。
老頭子翻過牆悄悄逃走,老太婆去應付出了房門。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憤怒!老婦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聽到老婦走上前去傾訴:“三個兒子都去鄴城入伍。
一個兒子捎了信回來說,另兩個兒子最近剛戰死。
沒死的還得苟且的活著,死去的就是永久的終止。
這家中再也沒有別的人,就只一個吃奶的小孫子。
要哺乳孫子媳婦未改嫁,進出門沒一條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雖然體力衰退,也請你今晚上把我帶回。
河陽這一仗我可以應急,還能為兵士們準備晨炊。”
深夜了已經沒有說話聲,隱約間聽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時我要起身往家趕,只能與老頭子一人告別。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寫作者投宿石壕村時,耳聞目睹的官吏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是唐詩中廣為傳播的名篇。投:投宿,找地方住宿。捉人:這裏指強行抓壯丁。一何:此處的“一”是語助詞,用以加強語氣。男:兒子。偷生:苟且的活著。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小孫子。老嫗:老太婆,這裏是詩中的老婦自稱。幽咽:形容低微的哭聲。

【言外之意】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在鄴城被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一帶強行徵兵,人民苦不堪言。當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他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有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詩在藝術表現上極其精煉。全篇句句敘事,既無抒情、也無議論,但又處處寓抒情、議論於敘事之中,愛憎強烈、傾向鮮明、褒貶明確,既省了大量筆墨,又避免了概念化的傾向。詩中還應用藏問於答的手法:老婦的“致詞”中用事件的轉折和結局暗示了官吏始終橫暴、蠻悍,不斷的逼問老婦的情形。

三個兒子參軍入伍,就已經死了兩個。寡婦兒媳帶著一個吃奶的孫子,連一條出門見人的裙子都沒有!老頭子雖然翻牆逃走了,老太婆卻當晚就被抓壯丁的官吏抓到軍中去為兵士做飯去了。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悲慘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啊!作者當時也身為國家官吏,面對這一悲慘現實,沒有美化遮掩,而是如實揭露,發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聲音一直迴響到今天。杜甫一生中固然費盡心力去發展詩歌技巧與方法,但他的名聲不是單憑詩歌技巧與方法就能成就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他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那顆赤誠之心,使得世代後人永遠把他記在心中。
2006-11-15 5:19 am
本人認為杜甫的詩,石壕吏:言外之意】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儀等九節度使的六十萬大軍在鄴城被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到潼關一帶強行徵兵,人民苦不堪言。當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他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有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詩在藝術表現上極其精煉。全篇句句敘事,既無抒情、也無議論,但又處處寓抒情、議論於敘事之中,愛憎強烈、傾向鮮明、褒貶明確,既省了大量筆墨,又避免了概念化的傾向。詩中還應用藏問於答的手法:老婦的“致詞”中用事件的轉折和結局暗示了官吏始終橫暴、蠻悍,不斷的逼問老婦的情形。

三個兒子參軍入伍,就已經死了兩個。寡婦兒媳帶著一個吃奶的孫子,連一條出門見人的裙子都沒有!老頭子雖然翻牆逃走了,老太婆卻當晚就被抓壯丁的官吏抓到軍中去為兵士做飯去了。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孫、姑媳,悲慘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啊!作者當時也身為國家官吏,面對這一悲慘現實,沒有美化遮掩,而是如實揭露,發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聲音一直迴響到今天。杜甫一生中固然費盡心力去發展詩歌技巧與方法,但他的名聲不是單憑詩歌技巧與方法就能成就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他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那顆赤誠之心,使得世代後人永遠把他記在心中。

【全詩串講】

傍晚過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徵兵的官吏抓人。
老頭子翻過牆悄悄逃走,老太婆去應付出了房門。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憤怒!老婦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聽到老婦走上前去傾訴:“三個兒子都去鄴城入伍。
一個兒子捎了信回來說,另兩個兒子最近剛戰死。
沒死的還得苟且的活著,死去的就是永久的終止。
這家中再也沒有別的人,就只一個吃奶的小孫子。
要哺乳孫子媳婦未改嫁,進出門沒一條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雖然體力衰退,也請你今晚上把我帶回。
河陽這一仗我可以應急,還能為兵士們準備晨炊。”
深夜了已經沒有說話聲,隱約間聽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時我要起身往家趕,只能與老頭子一人告別。
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迎。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寫作者投宿石壕村時,耳聞目睹的官吏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是唐詩中廣為傳播的名篇。投:投宿,找地方住宿。捉人:這裏指強行抓壯丁。一何:此處的“一”是語助詞,用以加強語氣。男:兒子。偷生:苟且的活著。乳下孫:還在吃奶的小孫子。老嫗:老太婆,這裏是詩中的老婦自稱。幽咽:形容低微的哭聲。
p.s.杜甫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2006-11-14 21:25:02 補充:
http://www.chiculture.net/0409/html/b18/0409b18.htmlthis!!!you can see about杜甫

2006-11-14 21:27:04 補充:
to下:don,t抄我ok???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2: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4000051KK042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