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哪年結束?

2006-11-15 3:03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哪年結束?

回答 (8)

2006-11-15 4:10 am
1939-1945
2006-11-15 3:19 am
1945年9月9日——南京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派遣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







●○1945年大事記○●




[編輯] 1月
1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佔領重新華沙。
1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


[編輯] 2月
2月4日—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雅爾達會議。
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佔領馬尼拉。
2月13日—2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轟炸德勒斯登,3.5萬人死亡。
2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布達佩斯。
2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琉黃島戰役開始。


[編輯] 3月
3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芬蘭向軸心國宣戰。
3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跨越萊茵河。
3月9日—3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東京,十萬人死亡。
3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維也納。


[編輯] 4月
4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大和號戰艦被擊沉。
4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開始包圍柏林。
4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攻陷德國萊比錫。
4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與美軍在易北河會師。
4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佔領柏林 , 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情婦布恩自殺。


[編輯] 5月
5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拿大軍隊佔領阿姆斯特丹。
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無條件投降。


[編輯] 6月

-----No-----


[編輯] 7月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菲律賓被解放。
7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杜魯門總統下達使用原子彈的命令。


[編輯] 8月
8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被原子彈摧毀。
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對日本宣戰。
8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長崎被原子彈摧毀。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


[編輯] 9月
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簽署投降條約。
9月9日——南京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派遣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

















[編輯] 戰爭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爭策源地。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與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德國的納粹主義的興起,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遠東,日本的軍國主義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達到擴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間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第二次世界大戰
之一部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


















後續影響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戰爭的結果使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極權主義國家第三帝國同盟被打倒,「解放全人類」與大東亞共榮圈夢想破滅;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被削弱;美國和瑞士等「中立國」,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損失,瑞士也因為在二戰中永久中立國的角色而成為了世界的金融、銀行大國,歐洲人紛紛將錢存於瑞士,美國繼續保持了一戰以來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只死亡了30萬軍人,蘇聯成為唯一可以在軍事上抗衡美國的國家,戰前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以美蘇為中心的雅爾達體系所取代;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通過蘇共中央的指示,在二戰中在各國積極發展兵力,使用軍事手段達到政變目的,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也從二戰前的五萬人發展到了一百萬人,中國等一批歐亞國家相繼建立了效法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範圍由一個國家擴展為一個陣營;印度等殖民地利用其宗主國在大戰中被削弱的機會實現了獨立。

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並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

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飛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並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由於蘇美戰後對各自「陣營」的劃分,以及簽署的接管協定,直接促成了德國與韓國的國家分裂,德國的分裂一直持續到80年代末的社會主義陣營大崩潰後才結束,西德與東德才得以統一,而韓國的國家現在還處於分裂狀態。德國與日本由於在二戰中是納粹國,所以在後來的五十年中,國際地位低下,非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現在德日積極爭取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遭到了一些二戰中受害國的反對,德日還簽署了不得擁有核武器的協定。

而在今天日本部分反美右翼勢力試圖廢除盟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日本草擬的和平憲法,擁有原子彈,將「日本自衛隊」正常軍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以及戰爭末期美軍的東京大轟炸造成的死亡人數比美國原子彈的威力還大。

這場戰爭也是首次平民死亡人數大大超過作戰人員死亡人數的戰爭。日本由於在二戰中的化學武器很多都沒被銷毀,至今仍危害著中國東北以及包括日本在內自己國家的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與傷亡統計: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C%AC%E4%BA%8C%E6%AC%A1%E4%B8%96%E7%95%8C%E5%A4%A7%E6%88%B0%E5%90%84%E5%9C%8B%E5%82%B7%E4%BA%A1%E7%B5%B1%E8%A8%88&variant=zh-tw













.
2006-11-15 3:13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
2006-11-15 3:08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結束.
2006-11-15 3:07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
2006-11-15 3:07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於1941年,結束於1945年。

2006-11-14 19:08:35 補充:
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爭策源地。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與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德國的納粹主義的興起,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遠東,日本的軍國主義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達到擴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間的目的。1942年末的歐洲,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獲得了軍事上的巨大勝利,不僅控制了幾乎整個東南歐,還佔領了大片蘇聯西部領土,第三帝國的勢力範圍達到了空前的地步,蘇聯已經成為了同盟國的最主要國家之一

2006-11-14 19:10:16 補充:
1943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在歐戰局勢急轉直下,蘇軍和盟軍,特別是蘇軍經過浴血奮戰,根本扭轉了戰局,到1945年,蘇軍和盟軍從東線和西線對開,德國最後戰敗。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盟軍扭轉了戰局,開始發動反攻,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軍也加入了對日作戰,並很快殲滅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和北朝鮮;中國軍隊(包括國共兩黨的軍隊)也轉入了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早晨,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在天空升起一個高度達6萬英尺(18公里)的蘑菇雲。日本天皇繼後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正式結束。
2006-11-15 3:06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華民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
之一部份

順時針方向,從最上方起:D-Day時盟軍在諾曼第的海灘登陸、 納粹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柏林戰役時紅軍在德國國會大樓升起蘇聯國旗、在長崎被投下的核武器、1936年位於紐倫堡的大集結
日期: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位置: 歐洲、太平洋、東南亞、中東、地中海與非洲
結果: 同盟國勝利。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出現。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的創造在歐洲的影響造成了冷戰。
起因: 德國入侵波蘭。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者
同盟國:
蘇聯
美國
英國
中國
以及其他 軸心國:
納粹德國
日本
意大利
以及其他
指揮官
史達林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溫斯頓·邱吉爾
蔣中正
阿道夫·希特拉
東條英機、昭和天皇
貝尼托·墨索里尼
兵力
{{{strength1}}} {{{strength2}}}
傷亡
士兵死亡:
17,000,000
平民死亡:
33,000,000
合計死亡:
50,000,000 士兵死亡:
8,000,000
平民死亡:
4,000,000
合計死亡:
12,000,000


戰爭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爭策源地。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與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德國的納粹主義的興起,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遠東,日本的軍國主義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達到擴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間的目的。




1942年末的歐洲,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獲得了軍事上的巨大勝利,不僅控制了幾乎整個東南歐,還佔領了大片蘇聯西部領土,第三帝國的勢力範圍達到了空前的地步,蘇聯已經成為了同盟國的最主要國家之一



1943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在歐戰局勢急轉直下,蘇軍和盟軍,特別是蘇軍經過浴血奮戰,根本扭轉了戰局,到1945年,蘇軍和盟軍從東線和西線對開,德國最後戰敗。



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盟軍扭轉了戰局,開始發動反攻,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蘇軍也加入了對日作戰,並很快殲滅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和北朝鮮;中國軍隊(包括國共兩黨的軍隊)也轉入了局部反攻



1945年8月9日早晨,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在天空升起一個高度達6萬英尺(18公里)的蘑菇雲。


二戰對人類的影響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個極權國家被打倒;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被削弱;美國大發戰爭橫財,躍居世界頭號強國地位,蘇聯成為唯一可以在軍事上抗衡美國的國家,戰前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以美蘇為中心的雅爾達體系所取代;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通過蘇共中央的指示,在二戰中在各國積極發展兵力,使用軍事手段達到政變目的,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也從二戰前的五萬人發展到了一百萬人,中國等一批歐亞國家相繼建立了效法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範圍由一個國家擴展為一個陣營;印度等殖民地利用其宗主國在大戰中被削弱的機會實現了獨立--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並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飛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並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由於蘇美戰後對各自「陣營」的劃分,以及簽署的接管協定,直接促成了德國與韓國的國家分裂,德國的分裂一直持續到80年代末的社會主義陣營大崩潰後才結束,西德與東德才得以統一,而韓國的國家現在還處於分裂狀態。德國與日本由於在二戰中是納粹國,所以在後來的五十年中,國際地位低下,非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現在德日積極爭取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遭到了一些二戰中受害國的反對,德日還簽署了不得擁有原子彈的協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這場戰爭也是首次平民死亡人數大大超過作戰人員死亡人數的戰爭。

日本由於在二戰中的化學武器很多都沒被銷毀,至今仍危害着中國東北以及包括日本在內自己國家的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與傷亡統計: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美蘇英法中五個戰勝國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2006-11-15 3:05 am
1945年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8: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4000051KK030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