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笛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代稱爲“篴”。
秦漢後,笛才成爲竪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 。
笛在漢代前多指竪吹笛,秦漢以來,笛已成爲竪吹的簫和橫吹的笛的共同名稱,並延續了很長時期。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傳入橫笛,亦稱“橫吹”。它在漢代的鼓吹樂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支竹笛,都屬橫吹類的笛樂器。
北朝時,笛子不僅極爲普遍,而且有所發展,形制、長短、粗細變化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開始有了“橫笛”之名。隋朝後期,出現了能演奏半音階的十孔笛。
從唐代起,笛子還有大橫吹和小橫吹的區別。同時,竪吹的篪才被稱爲簫,橫吹則稱之爲笛。唐朝呂才,制“尺八”,竪吹,並傳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倉院中,珍藏著我國盛唐時期製作的4支橫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橫笛各一支,竹質的兩支,它們長短不同,但都開有7個橢圓形音孔。劉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聲,是爲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時已有竪笛,吹頭加一木頭,使氣從縫隙中通過,射向兩哨孔邊陵發音。
宋笛制多樣,有叉手笛、龍頸笛、十一孔的小橫吹、九孔的大橫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後笛子與現在類似,由於戲曲的蓬勃發展,笛子成爲很多劇種的伴奏樂器,並按伴奏劇種不同分爲兩類:梆笛和曲笛。
20世紀六十年代,趙松庭發明排笛,將2至4根不同調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擴大三個八度以上,音樂富于變化,易於演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兄弟民族的音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單就漢族來說,也都有不同地區的不同特色。現將幾種不同的笛子及演奏特點簡介如下:
一、 北方的笛子
北方的笛子多爲梆笛(高音笛),發音高亢、嘹亮。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在演奏當地色彩的樂曲(包括各種地方戲曲)時,以“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爲多用。氣息運用上較猛。如秦腔、眉(右邊加耳旁)戶、蒲劇、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這些歡曲音樂,就可以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傳統演奏方法。
二、 南方的笛子
江南一帶普遍多使用曲笛。這種笛子的笛膜貼得較松,音色潤麗、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種北裝飾手法,如“喚音”、“叠音”、“倚音”、“顫音”等最爲多用,一般忌用强吐和斷奏。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不能過猛過急。如果多吹奏一些江南的傳統樂曲,對熟悉江南笛子的特點和風格會有直接的幫助。
笛子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强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爲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够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鐘就不錯了
運氣對于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爲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呼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2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爲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運氣對于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于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①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擡,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 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援,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裏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③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于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中國笛子開孔貼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種笛子,這是中國笛子獨特的結構方式。笛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問題,對于吹笛子的人來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
笛膜大多采用葦膜(蘆葦空心杆中的一層薄膜)。多年的藝術實踐證明,葦膜是最好的制膜材料。葦膜以嫩、老、薄、厚來區分它的好與差。嫩的質薄,透明發亮。老的質厚,糙而發黃。吹笛一般選用嫩膜爲好。
笛膜選好後,要進行細緻的粘貼工作。在粘貼之前,先用刀將笛膜斷成長方形小塊,然後逆笛膜原條紋狀用雙手向兩邊拉,至笛膜出現與原笛膜條紋方向成爲垂直狀的條紋,便可粘貼。粘貼可用阿膠、桃膠、白芨等,先沾濕膠體,輕輕塗抹于膜孔四周。然後左手握住笛身,右手持膜按正確方向貼向膜孔。當笛膜接觸膜孔後,先用左手拇指將笛膜沿笛身的一側邊壓牢,再用右手將膜拉出細紋後用右手拇指指肚將膜的另一側壓牢、抹平。逐步貼好後,用兩手大拇指肚輕輕按住膜孔兩邊的笛膜,同時向笛身兩側輕抹。注意調整笛膜的鬆緊度,過緊則音色發木、不亮;過松,音色發啞、發沙,高音吹不上去。所以要乘膠水未幹之前邊試吹邊調整。如果發現笛膜已經過緊,可以在膜孔邊稍微沾水,然後用食指指肚肚輕輕按壓笛膜,來逐步調整。
貼好的笛膜的笛子在用過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因爲氣候與氣溫的變化而影響到笛膜的鬆緊。在這種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重新貼笛膜。過緊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辦法來使它恢復;松塌了,可以先向笛膜呵熱氣使它濕潤,然後再自然吹幹或用體溫使它受熱哄幹,反復幾次就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