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北京畢竟是首善之區,吸收新鮮東西快,同時也不斷創造著新鮮的東西,所以北京人對外地人時有居上臨下之勢,“天子”腳下嘛,優越感總難免會有一點,因為北京人也是人。近來從網上看到,北京人正拿河南人逗悶子,酒桌上、茶坊間,酒酣耳熱之時,消閑品茗之際,說點“防火防盜防河南”的笑話,彼此哈哈一樂,於是便覺得,自己不是河南人真好。這種口頭貶損、“妖魔化河南人”的直接後果,是河南人開始受歧視,一些用人單位公然宣稱“河南人免談”。
河南人怎麼了?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我沒覺得河南人有什麼特別;特意了解了,還是覺得河南人沒什麼特別。
有人說,河南人的口碑不好,是因為河南人素質差,坑蒙拐騙啥事都出。還舉出例子說,比如洛陽大火、尉氏假棉、郵寄詐騙、毒大米、假藥案等等等等。乍一看,似乎有點道理,可細一想卻發現,這些事哪個省都可能有,祇不過河南被曝光了,且比較集中地被曝光了罷了,並不說明河南已是“洪洞縣裡無好人”。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當新的市場運行規則尚沒有健全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總是難免的。而作為發展中大國的發展中大省,河南被一時作為這些問題的代名詞,肯定有自身的原因。河南人口多達九千多萬,人群基數大,難免會出現一些害群之馬。人口多,受教育程度和整體素質提高就必然受限,這都需要發展來解決問題,而不能作為歧視一個地域和一個群體的理由。想想我們中國人在國際上,不也有過類似今天河南人被歧視、被污辱的經歷麼?前些年,一些遊子在海外每每被人問起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當他們說明自己是中國人時,對方馬上就會露出一臉的不屑。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中國人是“貧窮”和“不講衛生”的。今天某些人歧視河南人的心態,與當時某些外國人歧視中國人的心態大同小異——想表現高貴,卻暴露出了劣質。某些外國人歧視中國人我們會憤怒,我們怎麼再能以同樣的心態歧視我們的同胞?
“知恥而後勇”,面對河南人被貶損,河南也在反思和自省。河南省定2002年為“優化環境年”,從3月份開始,《河南日報》等一些當地主要媒體,紛紛開闢專欄就“重塑河南形象”展開討論,“形象”事關發展大局,信譽資源不能再遭損害,已成為河南人共同的心聲。 最近,河南省經貿洽談會在鄭州舉行,河南有關官員稱,“展示河南形象是此次洽談會的主要目的”。
這些官方行為,對改善河南形象無疑是有益的,而千千萬萬的河南人也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展示著河南人的純樸善良、勤勞尚義。
僅近來從媒體中了解到的,年逾七旬,包喫包住,免費向下崗職工等四類人員傳授涼皮制作工藝的“苗大娘”是河南人;在北京,救下被車撞傷又遭棄的老大娘,而後悄悄離去的民工孫天叢,也是河南人;今年以來,撥打全國紅十字總會捐贈骨髓熱線的人中,50%以上是河南人……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中原大地孕育過燦爛的文明。以前個別人確實做了一些有損河南形象的事,但他們不能代表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絕大多數勤勞勇敢的河南人。面對誤解,我要說:河南人站直嘍,別趴下。而這歧視本身則反映著歧視者文明程度還很低下,崔永元說得好:要想改變這種歧視,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歧視自己,祇有正視自己的毛病,民族纔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