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詳述?

2006-11-14 10:57 pm
郭子儀詳述?

回答 (2)

2006-11-14 10:58 pm
✔ 最佳答案
郭子儀,唐代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郭子儀出身一個中層官吏家庭,是通過武舉考試走上政治舞台的。天寶八載(749),為橫塞野軍使,天寶十三載(754),為天德軍(合內蒙烏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內蒙烏拉特前旗西)太守與朔方節度使右兵馬使。

郭子儀在軍事上大顯身手是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叛亂初起,郭子儀即調任朔方節度使(駐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並奉命率軍東討叛軍。正當叛軍逼近潼關,威脅京師的時候,郭子儀初戰獲捷,靜邊軍(今山西右玉)一戰,消滅叛軍七千人,繼又攻下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打通東陵關(今山西代縣東),為繼續東進開闢了道路。

至德元載(756),實際改元是在七月二月,由郭子儀推薦的新任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東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攻下常山(今河北正定)。叛軍史思明部妄圖奪回常山。雙方相持四十餘日,李光弼向郭子儀告急。郭子儀於四月兵至常山,與李光弼合兵一處,共十餘萬人,九門(今河北正定東)一戰,大敗叛軍。這時,郭子儀曾經建議,北取范陽,直搗叛軍巢穴以減輕潼關的壓力,但沒有得到玄宗的許可。

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由於他勢單力薄,岌岌可危,遂調郭子儀部到靈武,並以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宰相。郭子儀認為河東(今山西永濟)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東下可進東京,西上可取長安。於是,他派人秘密潛入河東,準備內應唐軍。至德二載(757)二月,郭子儀率軍從洛交(今陝西富縣)進攻馮翊(今陝西大荔),逼近僅一河之隔的河東。河東城內有人乘機內應唐軍,殺叛軍近千人。叛軍守將崔乾祐越城逃走,郭子儀乘勝追擊,斬敵四千人,俘虜五千人,順利攻下河東。由於唐軍連戰告捷,肅宗也由靈武到了鳳翔(今陝西鳳翔)。四月,即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元帥為皇子李俶),繼續征討叛軍。九月,郭子儀率唐軍十五萬,逼近長安,與叛軍十萬人相持於長安西南香積寺北灃水之東。經過激戰、叛軍全線崩潰,唐軍收復長安。郭子儀乘勝東進,追叛軍至潼關,殺敵五千人,佔領華陰(今陝西華陰)、弘農(今河南靈寶)。這時,安祿山已死,其子安慶緒放棄洛陽,北渡黃河,走保鄴(今河南安陽北),唐軍收復洛陽。 肅宗回到長安,召郭子儀還京。肅宗派人隆重迎接郭子儀於京城以東的灞上,見了郭子儀。感激涕零的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一這時,郭子儀兵權在握,肅宗既要重用他,又不放心他,當然只能運用這種籠絡的手段。

乾元元年(758)九月,肅宗調動各路大軍進攻安慶緒。參加作戰的九節度使中,郭子儀、李光弼戰功最多,威信最高,肅宗不願把軍權交給他們,所以不設主帥,只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攬全局。郭子儀等唐軍圍鄴,並引漳水灌城,安慶緒不僅遭水災之苦,而且城中極其缺糧,甚至老鼠也成了貴重食物,一鼠可賣四千錢。這正是破城良機,但因兵眾無主,無人統一指揮,以致坐失良機。 史思明為援鄴而截劫唐軍的糧草,又以聲東擊西的戰術不斷襲擊唐軍。於是,乾元二年(759)三月,唐軍與史思明叛軍展開激戰。正當激戰之際,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昏地暗,咫尺不辨敵我。混戰中雙方均遭重大損失。郭子儀退向河陽(今河南孟縣),保衛東京。這次戰役的失利,魚朝恩有責無旁貸之過,但他為了推卸責任,竟誣陷郭子儀作戰不力。肅宗遂召郭子儀還京,並免其軍職,還以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取代郭子儀的職務。郭子儀在京閒得無聊,党項等羌人卻在京西不斷製造事端,威脅長安。肅宗為了借重其威名,遂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只是徒有其名,因為他還不能離開京師。寶應元年(792)二月,絳州(今山西新絳)駐軍糧餉不繼,軍心不穩。有一將領王元振藉口士卒思郭子儀而發動兵變、殺了朔方等諸道行營都統李國貞。肅宗遂封郭子儀為汾陽王,並以其為朔方、河中、北庭、潞澤節度行營兼平興、定國等軍副元帥,鎮守絳州。郭子儀並不因為王元振擁護自己而有所姑息,反而斥責王元振殺害主帥會給叛軍提供可乘之機,遂殺王元振與其同謀者四十人。同時也解決了糧餉問題。這些措施,穩定了軍心,效果很好。

不久,代宗即位,又解除了郭子儀的兵權,調他回長安。

正當唐政府邊兵內調,把主要力量用於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西方的吐蕃,党項就乘機向東發展勢力,鳳翔(今陝西鳳翔)以西,邠州(今陝西彬縣)以北的地方,已失去控制。郭子儀看到這種危機的存在,曾建議不可忽視這方面的問題,但都沒引起代宗的重視。

廣德元年(763)九月,吐蕃開始東進,邊將向朝廷告急,宦官程元振置之不理,根本不向代宗報告。吐蕃順利東下,很快到達涇州(今甘肅涇川),涇州刺史高暉投降,並引吐蕃深入內地,一直過了邠州(今陝西彬縣),代宗始有所聞。吐蕃繼續東進至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今陝西武功西),京師震動,代宗才命雍王李适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陽(今陝西咸陽東)。郭予儀久居京師,手下沒有軍隊,臨時湊集了二十餘人到咸陽,面對二十餘萬敵軍,當然難以有所作為。他派人向皇帝告急,由於程元振從中作梗,也未能見到代宗。

吐蕃逼近長安,代宗倉促出奔陝州,郭子儀循秦嶺而東,沿途收容唐軍散兵,駐軍在商州(今陝西商州)。他認為從商州出藍田(今陝西藍田),吐蕃自然不敢東進,代宗在陝州也就安全,於是,代宗沒再堅持調他東去陝州的意見。 郭子儀派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藍田,觀察敵情。長孫全緒白天擊鼓張旗,虛張聲勢;夜間多處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同時,還有數百人於夜間在長安城中擊鼓吶喊,還發出郭子儀將率大軍到來的消息使吐蕃惶恐不安。在這四面楚歌聲中,吐蕃感到無力控制長安,只得撤兵西去。 十二月,代宗回到長安,郭子儀等到滻水以東迎接。代宗羞愧的對郭子儀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自此以後,郭子儀的聲望更高了。

平定僕固懷恩,又是郭子儀的一大功績。 安史之亂結束後,僕固懷恩率朔方兵駐屯汾州(今山西汾陽)。

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懷疑僕固懷恩與回紇有勾結,遂向代宗密奏僕固懷恩欲反。僕固懷恩受到猜疑,有詔書也不敢進京。當代宗徵求除去僕固懷恩之策時,有人建議:僕固懷恩所統之兵皆郭子儀舊部,如果派郭子儀去統領這支軍隊,僕固懷恩就一籌莫展了。代宗遂命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使。僕固懷恩感到危在旦夕,遂舉兵反唐。他進攻太原失敗,帶三百人逃往靈州(今寧夏靈武)。郭子儀到了汾州,僕固懷恩所部,皆鼓舞涕泣,喜其來而悲其晚。 僕固懷恩到了靈州,勾結回紇、吐蕃,大舉內進。郭子儀奉命出鎮奉天(今陝西乾縣),在乾陵之南大敗僕固懷恩。 永泰元年(765)九月,僕固懷恩再次勾結回紇、吐蕃內進。

僕固懷恩中途暴病而死,郭子儀用分化手段,拉攏回紇,共擊吐蕃,迫使吐蕃退兵。

建中二年(781)六月,郭子儀去世,終年八十五歲。
2006-11-14 11:06 pm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又稱郭令公,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將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a/Guo_Ziyi.jpg


[編輯] 生平
出身官吏之家,父親是郭敬之。早年未受重用,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被封為朔方節度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奉詔討伐,聯合朔方軍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此時郭子儀建議皇帝,北取范陽,直搗叛軍虎穴,以減輕潼關之圍,玄宗不允,這種下日後藩鎮割據的局面。天寶十五載(756年)與回紇聯軍平定河曲,次年春天收復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陜西大荔),並進攻潼關,大敗崔乾祐。至德二載(757年),奉詔引兵赴鳳翔,途中擊敗李歸仁,與安守忠、李歸仁戰於清渠失利,退保武功,隨元帥廣平王李俶率唐與回紇兵,再與安守忠、李歸仁,收復長安(今西安),乘勝東進,安慶緒退回相州。史思明從范陽率軍救安慶緒,唐兵退潰,宦官魚朝恩讒毀,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封子儀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又遭宦官程元振離間,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攻佔河隴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入侵,同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一度直逼長安,朝廷再以子儀為關內副元帥。此時吐蕃軍已渡渭水,唐代宗棄長安東奔陜州,子儀循秦嶺至商州(陝西商州)收集散兵數千人,以智取勝,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吐蕃不解其意,乃撤兵西去,於是長安光復。十二月,代宗回長安,郭子儀到滻水迎接。代宗羞愧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廣德二年(764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謀反,引回紇、吐蕃十萬軍進攻關中。子儀埋伏於乾陵(陜西乾縣),回紇、吐蕃軍知其有備,不戰而退。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子儀在涇陽(今屬陜西)被回紇所圍。子儀在回紇素有威望,親率數十騎到前線,親自說服回紇大帥藥葛羅與唐結盟,反將吐蕃打回去,穩住關中,長安之危遂解。大曆元年(766年),屯軍於河中,使軍糧充裕。大曆十四年(780年),唐德宗李適繼位,子儀被尊為「尚父」。建中二年(781年)六月,郭子儀去世。
郭子儀第六子叫郭曖,娶昇平公主。大曆二年(767年),郭曖與昇平公主吵架。郭曖說:「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罵回皇宮,皇上安慰昇平公主,叫公主回家去。郭子儀知道後,氣得把郭曖囚禁起來,等待皇上治罪。代宗安慰郭子儀說:「俗話說『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小倆口在私房裡吵嘴,咱們當親家的,怎能當真呢!」(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資治通鑑·卷二二四》)



收錄日期: 2021-04-23 12:40: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4000051KK016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