隠形對空戰有什麼幫助???

2006-11-14 6:33 am
隠形戰機於空戰的時候 (非近戰纏鬥時)

它的匿藏功能會否令到敵機的雷達探測不到隠形戰機的存在??

回答 (4)

2006-11-14 6:37 am
✔ 最佳答案
雷達係用發射同接收電波黎搜尋目標, 當電波觸及飛機, 再反射返去雷達, 咁雷達就可以分析到目標既位置.

隱形戰機就係睇中呢個原理, 利用電波吸收物料, 同特別既外型, 令到電波唔能夠反射返到雷達, 咁雷達接收唔到電波反射返黎, 就會探測唔到啦.
為甚麼隱形戰機可以隱形?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可以隱形,只是我們不能以雷達偵測到它。為甚麼它可以有這種特性呢?讓我們從雷達的運作方式來解釋。所謂「雷達偵測」,就是觀測者首先發出電磁波,電磁波會被飛機的金屬表面反射向原來的方向,再被觀測者接收 (圖一)。觀測者根據發射和接收相差的時間和方向便可以求得敵方戰機的位置。

傳統的飛機為了減低飛行時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所以外殼大部份都是由彎曲的表面所組成的。因此,不論電磁波從那一個角度射到機身,總是有部分會被反射到原來的方向,使雷達探測器收到很強的訊號。現代有些隱形戰機的機殼是由眾多平直的表面構成的,所以電磁波不易被反射到原來的方向 (圖二)。除此之外,製造外殼的物料也是經過特別選擇,可以有效地吸收雷達信號的能量。這些物料一般是碳、碳纖維聚合物和磁性鐵酸鹽類的物質。結果,隱形戰機在雷達中幾乎消失,就只像一隻小鳥!

(第二篇)隱形技術的一項主要工作是提高反雷達偵測的能力,也就是提高目標在雷達偵測下的隱形性能,通常用目標 的雷達散射截面積 (RCS)表示。所謂雷達散射截面積是指:目標被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偵測時,其反射電磁波 能量的程度。雷達散射截面積的大小,反映了目標反射電磁波能量的強弱;其越小,雷達就越不易探測到目標。 從實驗驗證中,常從以下幾方面來減小RCS:

(一)使用複合材料:雷達發射電磁波碰到金屬材料時,由於是電導體,在金屬材料中易感應生成電磁流。電 磁流的流動,會建立起電磁場,使雷達做二次反射能量。複合材料是由一些非金屬材料(如碳)和絕緣材料 (如環氧樹脂)組成,其導電率要比金屬材料低得多。因此,當雷達發射的電磁波碰到複合材料時,難以感應 生成電磁流和建立起電磁場,所以向雷達二次散射能量要少得多。採用複合材料就成了最常使用的隱形措施。
複合材料(雷達吸收波材料)是一種多層結構形成的材料。它至少有三層:最外層是透波層;中間層(蜂 窩芯或泡沫芯)是電磁波損耗層;最內層是基板,具有反射抵消雷達波的特性。當雷達能量輻射到此材料結構 上時,就會被大量吸收和抵消掉。常用的複合材料有:聚氨基甲酸酯泡沫芯和環氧樹脂蒙皮、聚苯乙烯泡沫蕊和 膠合板(尼龍)蒙皮或碳纖維蒙皮、玻璃纖維蜂窩芯和石墨複合蒙皮。

(二)避免使用大而平的垂直面:當雷達的無線電波射入兩個互相垂直面中的任一個平面時,由於無線電波的 “鏡面反射”效應,就會形成二次“反射”,最後以與入射波束相同的方向反射波束到雷達。

(三)造型:採用V字及光潔平滑的外形:在雷達探測下,外層金屬會生成電磁流。當這些電磁流流動到不連續處 時,就被“散射”或者輻射電磁能,而其中一部分電磁能就會反射回雷達。以飛機為例:形狀輪廓起伏甚大及機體連接處不連續性,都會成為雷達二次反射的良好散射體,當不連續處垂直於雷達波束時,這種效應最強,基 於上述原因,在外形上採用:V字型(具實驗顯示此種造型隱形效果較佳)當然這些也是必須經過測試,而機 翼、機身、尾翼和短艙連接處光滑地過渡,或機翼與機身高度融合的構型及平滑的曲面外形

(四)注意凹狀及突出物之結構:凹狀結構具有角反射器的特性。角反射器是由3個互成90度的表面角連接而 成。當雷達的無線電波射入這3個表面中的任一表面時,可能形成三次“反射”,如飛機:發動機進氣道、尾 噴管、排氣口等都可看作凹狀結構,具有較大的雷達反射信號(對發動機尾噴管來說還有紅外線輻射)。因此 對這類凹狀結構應採取隱形措施。一般採用的隱形方法-遮蔽法:這種方法是利用機體的某一部分遮避發動機的 進氣道或尾噴口,以減小雷達探測的視角範圍。例如,將發動機裝在機身背上,由機身擋住發動機進氣道和尾噴 口,避免雷達探測,發動機進氣口設在機身頂上或機翼上方的機身兩側,由機身或機翼擋住進氣口,在進氣口上 裝金屬絲網遮避,亦可抑制長波雷達探測。
參考: yahoo知識+
2006-11-14 10:51 pm
隱身功能對現代戰爭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第一次美伊戰爭已顯示隱身飛機的重大價值.
1991年時的伊拉克有極嚴密的防空系統, 防空飛彈和雷達都是俄式武器中的先進產品. 面對此系統, 美軍便決定派數架F-117隱身轟炸機作為全軍的開路先鋒, 把伊拉克外圍幾個最重要的防空雷達炸毀. 眾所週知F-117飛行性能差和速度慢, 而且只能載一個中型炸彈, 如果是普通飛機, 它未飛到伊拉克防空雷達上空就被擊落了. 但那幾架F-117不但完美地完成任務, 而且毫髮無傷地回航, 而這完全拜它的隱身功能所賜. 自此, 伊拉克的防空系統便被打出一個大洞, 所有盟軍飛機從此缺口而入並開始維時一個月的空中攻擊, 使伊軍受到致命性的打擊, 並為日後的陸上大捷打好基礎. 所以我們可以說隱身功能的F-117才是盟軍大獲全勝的關鍵, 因為若沒有它, 盟軍必須付出比現實多無數倍的傷亡和損失才可在戰爭開始時搶得優勢.
2006-11-14 7:00 am
是的.
隱形戰機可以在遠距離發射導彈將敵機擊落,
而令敵機到被擊中一刻仍不知道是誰在哪裡發射導彈.

但隱形戰機並不是完全探測不到,隱形戰機在雷達顯示如一隻小鳥的大小.
參考: me------*
2006-11-14 6:37 am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可以隱形,只是我們不能以雷達偵測到它。為甚麼它可以有這種特性呢?讓我們從雷達的運作方式來解釋。所謂「雷達偵測」,就是觀測者首先發出電磁波,電磁波會被飛機的金屬表面反射向原來的方向,再被觀測者接收 (圖一)。觀測者根據發射和接收相差的時間和方向便可以求得敵方戰機的位置。

傳統的飛機為了減低飛行時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所以外殼大部份都是由彎曲的表面所組成的。因此,不論電磁波從那一個角度射到機身,總是有部分會被反射到原來的方向,使雷達探測器收到很強的訊號。現代有些隱形戰機的機殼是由眾多平直的表面構成的,所以電磁波不易被反射到原來的方向 (圖二)。除此之外,製造外殼的物料也是經過特別選擇,可以有效地吸收雷達信號的能量。這些物料一般是碳、碳纖維聚合物和磁性鐵酸鹽類的物質。結果,隱形戰機在雷達中幾乎消失,就只像一隻小鳥!

戰機的所謂“隱形”並不是變得無影無蹤,而是要避開對手的各種探測手段。現代探測飛機的手段包括雷達、紅外線和光學,其中雷達使用最廣泛。因此,美軍戰機的隱形設計主要針對雷達進行,其中包括:採用平滑而少棱角的氣動外形、能夠吸收雷達電磁波的材料和塗料。這樣戰機的雷達波反射面積能降到0.2平方米以下。同樣大小的戰機如果不採用隱形設計,雷達波反射面積會達到5平方米以上。因此,同等解析度的雷達要發現隱形戰機極為困難。

為了對付紅外線探測和光學探測,隱形戰機也進行了特殊設計。措施包括大幅度減少噴氣式發動機噴口的紅外輻射,採用可見光反射量低的表面塗料等。但是,由於其氣動外形的限制,隱形戰機的飛行速度並不快,很少超過音速,白天突破防空戰線時戰鬥力很差。

正因為隱形戰機難以被防空系統截獲,應用它們來摧毀敵方的防空雷達和防空導彈網已成為近年來美軍參戰的“開場戲”。而且,美國研製的下一代戰鬥機F-22和F-35也大量採用了隱形設計。前蘇聯和俄羅斯也研製了自己的隱形戰機,並且開發了獨具特色的等離子體隱形技術。

隱形戰機的出現,是美國“資訊戰”戰略思想的產物。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隱形戰機儘管威力強大但也並非無懈可擊。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的F-117就被擊落過。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4: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3000051KK050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