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與人之間,需要彼此相互表達意見,交流情感,互換資訊的溝通。親子之間, 更需要良好而有效的溝通。溝通的方式最常用的是“說話”(或稱之為”對話”), 彼此之間, 在”說”與”聽”中互動、溝通。然而要”說”合宜的話語,“聽”內心的聲音, 不妨注意到如下的技巧:
1、尊重對方: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人和他完全一樣。 應當尊重對方個人的想法、意見、感受、情緒和經驗,容許有個別差異、彼此不同的存在。
2、接納對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心特質,和優點與缺點,當接納他是他,他不是別人。不必要人比人,也不需要用高標準來要求別人。
3、將心比心:要能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立場去思考或感覺,放下自己的主觀,用同理心去感受對方的思想與心情。
4、體諒同情:子女的言論或行為,不一定正確。體諒他或許無知不懂,或許一時衝動,給他機會,給與同情。
5、選擇時機: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時間與地點,在既自然又有意願的情況之下,往往是最好的時機。
6、傾聽心聲:讓自己安靜、專心、誠懇、友善地傾聽子女說出來的”話”,甚至沒有 說出來的”話”。給子女時間、機會、支持、鼓勵,使子女能說出真相 與心聲。
7、正確表達:先整理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將想法和感受讓對方了解。表達的內容要具體、明確,說話的用詞要委婉、貼切,進而訴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8、控制情緒:溝通難免會有情緒,切記不要亂發脾氣,小心不要傷人自尊,冷嘲熱諷,漫罵穢語,只會加深彼此的距離與心結。快要動怒時,嘆個氣,深呼吸,走一走,洗個臉都有用。
9、避免論斷:對事不對人,可以減少傷人尊嚴的論斷,談現在的問題,不翻過去的舊帳,可以就事論事,減少人身攻擊。
10、消除誤會:溝通中難免會表錯情、會錯意,造成彼此的誤會。雙方需要有認錯的勇氣,和解釋的空間。
居家環境的水管、水溝如果不通,污水不能排除,就會污染環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人際往來,如果溝通不良,不但事業難以成功,自己的人緣或是家庭生活也都難以有美好的結果。因此,如何跟別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良性、和諧的互動關係,這是現代人生活裏必修的一門學問。
現代人因為經常自我設防,造成人際之間的疏離,許多家庭問題因此產生,例如親子之間的代溝、婆媳之間的不和,乃至親朋、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等,大都起源於溝通不良。
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有的是拙於言詞,有的因為表達不當,有的則是因為自己預設立場,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然無法溝通;也有的人態度冷漠,令人不願碰觸;但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則是姿態太高,對於自己的主張,要人奉若聖旨,完全沒有商榷的餘地,如此之人,如何溝通?因此,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讓人覺得自己很好說話,別人才好跟你溝通;能夠「與人為善」,讓別人覺得於己有利,別人也才願意與你溝通。
尤其,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彼此的共識,達成意見一致,而非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因此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能令對方歡喜接受,才是有效而成功的溝通。
佛世時,佛陀為了度化優波離、尼提等階級低下的弟子,總是先給予讚嘆、肯定、認同,先讓他們對自己建立起信心,再引入佛門。所以,佛教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都是溝通人際的最好法門。
現代人除了夫妻、親子、朋友、主從、黨政之間要溝通,甚至在國際間,國與國的關係,乃至東西文化之間,都要建立溝通的管道,彼此在意見、思想、理念、作風、主張上都要互相交流,如此才能融洽和諧、兼容並蓄的共存共榮。
除此,每日與自己保持良好的溝通,對自己的優點加以肯定,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時時保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不要讓自己的心中積滿不平、不公、不滿的情緒,一切隨來隨遣,這才是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溝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