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甜品圖片和做法~
2006-11-13 12:21:19 補充:
高力豆沙高力豆沙是一種中國甜品,起源於北京。原料主要為蛋白和豆沙。製法是將蛋白打泡至企身,然後將豆沙搓成圓形,以蛋白包好,再放到油鍋去炸而成。製造這種甜品需要較高的技巧,否則會很容易失敗。_____________糖水糖水是一種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的食品。約相等於「甜湯」,但煮得較稠,因此一般稱「食糖水」而不會稱「飲糖水」。糖水一般於晚餐後,或於十時後作宵夜享用。糖水可熱食或凍食,款式按時令而改變,如夏天食綠豆沙可清熱,冬天則可食芝麻糊。較流行的糖水包括紅豆沙、綠豆沙、芝麻糊、花生糊、杏仁糊。較新式的有各種生果的西米露。
2006-11-13 12:21:50 補充:
雙皮奶雙皮奶是一種甜品。產於中國廣東順德,甘香嫩滑,別具一格。相傳雙皮奶是由一位董婆婆在順德的大良於1950年代發明。雙皮奶在順德和澳門都很著名,而且兩地的雙皮奶的風味亦略有不同。在澳門,以義順的雙皮奶最為馳名。製作方法所謂「雙皮奶」,是指奶在煮的過程中會有兩層奶皮。所以,基本的做法,是把牛奶放進食具中燉滾後倒進小碗內,待冷卻凝固成奶皮,再輕手倒出牛奶,讓奶皮留下。之後再把倒出來的牛奶再作處理,然後倒回盛有奶皮的碗內。其中一種做法,會讓把再煮的奶倒在奶皮之上,讓兩者混合起來。另一種做法,是把奶倒在奶皮之下。
2006-11-13 12:22:04 補充:
另將鮮奶加白糖攪勻後用羅斗濾去雜物,把調好奶蛋白的(亦有用蛋黃的)鮮奶倒入,用小碟子蓋好,以防蒸汽滴落面上影響質量,隔水燉15分鐘即成。現在雙皮奶的吃法有加上紅豆、蛋、蓮子等等。
2006-11-13 12:22:24 補充:
薑汁撞奶薑汁撞奶是一種中式甜品(源自順德),是由凝固了的牛奶製成。製作薑汁撞奶使用的牛奶以廣東番禺沙灣水牛奶為佳,因為水牛奶較為濃稠,一來容易凝結,二來口感也較為香醇。原理薑含有蛋白酶,能與牛奶內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牛奶內的一種蛋白質由可溶的狀態轉成不可溶的狀態,使牛奶凝固。[製法把牛奶加熱至大約70-80度,加入適量的糖,再加入薑汁,大約一分鐘即成。 放久了的薑汁,底部沉澱一些物質,這些物質就是令到鮮奶凝固,撞前必須攪勻才可倒奶。
2006-11-13 12:22:48 補充:
豆腐花豆花,全名豆腐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甜品。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通常加入糖水食用。中國北方稱豆花為豆腐腦,但北方豆腐腦多半為鹹辛味,使用鹽鹵凝固,南方則多使用石膏。由來豆花的由來眾說紛雲,但傳說常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藥,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豆腐。劉安由洪水後、在濕鹹地中泡軟的黃豆,製出豆腐。劉安為臥居病榻的母親備餐,將黃豆漿與漢醫所與的食用石膏混合而製成。無論孰為正確,可肯定者有二:
2006-11-13 12:23:09 補充:
「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此有《本草綱目》為佐證。以及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歷史廣東廣東迄今已有食用豆花數百年歷史。種類豆花主要分為甜、鹹兩種吃法。一般來說,甜食主要分佈於中國南方及臺灣,後者則為中國北方。甜臺灣、香港及澳門地區通常加入糖水或黑糖水食用,或者黃糖都可以。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冬天則加入熱糖水食用,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或是為了口感加入綠豆、紅豆、各色水果或是粉圓一起食用。
2006-11-13 12:23:27 補充:
比較特別的有豆漿豆花-將糖水改成豆漿。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滿天星製成的「巧克力豆花」或配以芝麻糊的「黑白」。除了從湯汁下手外,臺灣亦有將豆花本體摻入其他口味如雞蛋、巧克力等的豆花,加上原本白靜的黃豆花,就成了三色豆花。鹹將豆花加入鹵或佐料,各地略不同,一般用黃花菜、木耳等。中國北方有加入肉餡,亦有中國沿海地帶就近使用海產如海帶絲、紫菜、蝦皮。甚有放入麻醬、辣椒油、香菜、醬油、醋、韭菜花、蒜泥、蔥花等,不勝枚舉。各地的口味不同主要取決於鹵或佐料。原料豆花原料很容易,僅有黃豆、水及凝固劑三種。又由於臺灣產黃豆汁液較少,故臺灣豆花多半由美國及巴西進口。
2006-11-13 12:23:43 補充:
水的多寡是影響濃淡要素;而凝固劑常為石膏、鹽鹵,通常中國南方及臺灣使用石膏故豆花較軟,北方則相反。製作豆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90℃。最後步驟稱為「沖豆花」,意即需沖入凝固劑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以及沖豆花的速度與技巧。
2006-11-13 12:24:07 補充:
龜苓膏龜苓膏是中國廣東、廣西一帶的傳統藥用食品。正統龜苓膏是以金錢龜、土伏苓、甘草等中藥材製成凝固的膏狀。相傳是由清朝時太醫嚴綺文流傳出民間的宮廷秘方,據稱有清熱解毒等功效。據說同治帝身患天花期間,曾因服龜苓膏而一度令病情好轉,但慈禧太后因偏信巫醫治同治帝之病,停服龜苓膏,貽誤病情,以致同治帝一命嗚呼。龜苓膏一般是黑色的膏狀,似涼粉,不過有較濃的中藥甘味道,吃時可以加入少許蜜糖。在夏天,龜苓膏冷吃會更美味。現代的龜苓膏成品除了在涼茶店、甜品店有售之外,在超級市場也有罐裝出售,後者中藥味較淡。
2006-11-13 12:25:08 補充: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龜苓膏, 維基百科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923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