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22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千米。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柯伊伯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千米,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千米,2004年發現的2004 DW的直徑甚至達1800千米。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柯伊伯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千米。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大概可能會有50萬。
矮行星定義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中確認了矮行星的稱謂與定義,決議文對矮行星的描述如下:
以軌道繞著太陽的天體。
有足夠的質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體應力,使其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的形狀(幾乎是球形的)。
未能清除在近似軌道上的其他小天體。
不是行星的衛星,或是其他非恆星的天體。
隨後並把三顆已知的天體:冥王星、原為1號小行星的穀神星與柯伊伯帶天體小行星136199厄裡斯劃入矮行星之中;而該會未來亦會把外海王星天體或者小行星帶的一些符合定義的太陽系天體劃入矮行星之列。與行星定義的不同處只在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軌道上相鄰的小天體,因而使冥王星從行星改列為矮行星,因為它未能清除柯伊伯帶上鄰近的小天體,而矮行星將選自傳統中被認為是較小天體的小行星。
行星定義
航海家2號在進入外太陽系後拍攝的海王星與海衛一(崔頓)儘管行星這個名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在2006年8月24日之前,科學界始終沒有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可以被接受的定義。因為在天文學家工作的領域內,數千年來只有太陽系內才有行星的樣本,而數量不多的樣本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獨特性質。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覺得需要對行星做個定義,而 行星的定義也就成為這幾年來備受爭議的主題之一。
從1992年起,陸續發現了許多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小天體,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冥王星大小相當的,這使得有資格成為行星的天體由原有的9顆增加至數打之多。從1995年,發現第一個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之後,被發現在太陽系之外的系外行星,數量已經有數百顆之多。這些新發現不僅增加了潛在行星的數量,並且因為品種和性質的迥異,有些大小足以成為恆星,有些又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使得長久以來糢糊不清的行星概念,越來越有明確定義的必要性。
2005年,一顆外海王星天體 2003 UB313的發現,使得行星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他的體積比原屬於行星,但體積(質量)最小的冥王星要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由各國的天文學家組成負責為天體命名與分類的組織,在2006年對此問題做出了回應,發佈了行星的定義。依據這最新的定義,行星是環繞太陽(恆星)運行的天體,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
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則應被稱為「小型太陽系天體」。
按照以上定義,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冥王星被排除在外。已承認的矮行星則為冥王星、穀神星、和2003 UB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