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和本草網目(5)

2006-11-13 2:30 am
李時珍和本草網目(5)for porject!!!
要詳盡答案!!!快速!
謝謝!!!>_

回答 (3)

2006-11-13 2:33 am
✔ 最佳答案
本草網目is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采」,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裡,也讚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藥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藥,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很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採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瞭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搾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採訪中,或在自己的藥圃裡,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治風痺、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籐,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籐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準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籐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 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緻。

李時珍了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採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採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瞭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2006-11-13 2:35 am
李時珍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從1552年開始研究歷代的中國本草文獻,去繁補闕,精益求精,窮三十餘年的努力,終於在1578年寫成了《本草綱目》,全書共計190萬字,52卷,分12部62類,共有1892種藥。每種藥材都詳細地敍述了性味、產地、形態、採集方法、炮製過程、藥理研究、方劑配合等。另外還有10000多附方,分列於有關藥材之後,說明該藥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總結了我國人民在16世紀以前的藥學經驗。不僅詳細地整理了過去各家《本草》中所錄的藥物,而且新增了300多種,收集了過去方劑學中的有效成方,採用了許多民間驗方。同時對大量藥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論述了藥物的培植、藥劑的炮製、生藥的鑒定、煎藥須知等。綜合面之廣是空前的,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集明代以前歷代藥學成果之大成。

諸位留意,中醫藥典《本草綱目》中的穀、果、鱗、獸、禽、介、菜、水部都是食物,極其普通的天然食物(同時也是中藥),包括其餘各部中亦有不少是食物。現代中醫院中藥房一般只有草、木、蟲、金石部而已,同樣位列這本中醫藥典之上的食物並未被使用和繼承,盡管這些食物都是上品的中藥、無毒無害、珍貴無比!《本草綱目》既然明列這些食物是中藥,可以治病,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完整地繼承之。這就是將此中醫藥典置於此處之目的,引經據典,以正視聽,同時也方便研究者。
草部 (268):甘草 黃芪 人參 沙參 薺苠 桔梗 長松 黃精 萎蕤 知母 肉蓯蓉 列當 赤箭(天麻) 白術 蒼術 狗脊 貫眾 巴戟天 遠志 淫羊藿 仙茅 玄參 地榆 丹參 紫參 紫草 白頭翁 白及 三七 黃連 胡黃連 黃芩 秦艽 柴胡 前胡 防風 獨活 升麻 苦參 白鮮皮 延胡索 貝母 山慈姑 石蒜 白茅根 龍膽 細辛 杜衡 及己 徐長卿 白薇 白前 錦地羅 檀香 鎖陽 鐵線草 當歸 芎窮 蘼蕪 蛇床 槁本 白芷 芍藥 牡丹皮 木香 甘松香 松香 杜若 高良薑 豆蔻 白豆蔻 縮砂密 益智子(益智仁) 蓽撥 補骨脂 薑黃 郁金 蓬莪茂 荊三棱(三棱) 莎草(香附子) 藿香 薰草(零陵香) 蘭草 澤蘭 馬蘭 香薷 假蘇 薄荷 水蘇 菊花 野菊花 淹閭 艾葉 茵陳蒿(茵陳) 青蒿 白蒿 茺蔚(益母草) 夏枯草 劉寄奴 旋夏花 青葙 雞冠 紅藍花 番紅花 燕脂 大薊 小薊 續斷 漏盧 苧麻根 檾麻 大青 小青 胡蘆巴 蠡實 惡實 呆耳 無名精 希薟草 箬 蘆 甘蕉 蓑荷 麻黃 木賊 燈心草 地黃 牛膝 紫菀 麥門冬 萱草 淡竹葉 鴨蹠草 葵 蜀葵 龍葵 酸漿 蜀羊泉 敗醬草 款冬花 鼠曲草 決明 地膚子 瞿麥 王不留行 葶藶 車前子 馬鞭草 蛇含 鱧腸 連翹 蒴翟 藍 藍澱 青黛 甘藍 蓼 水蓼 馬蓼 葒草 虎杖 匾蓄 蒺藜 穀精草 海金沙 半邊蓮 紫花地丁 見腫消 大黃 商陸 狼毒 防葵 狼牙 閭茹 大戟 澤漆 甘遂 續隨子 莨菪 蓖麻子 蜀漆 藜蘆 附子 天雄 側子 漏籃子 烏頭 白附子 虎掌 局箬 半夏 蚤休 鬼臼 射幹 玉簪 鳳仙 坐拿草 曼陀羅 羊躑躅 芫花 莽草 茵芋 石龍芮 鉤吻 菟絲子 覆盆子 使君子 木鱉子 番木鼈 馬兜鈴 盍藤子 預知子 牽牛子 旋花 紫葳 營實牆蘼 月季花 栝樓 王瓜 葛根 天門冬 百部 何首烏 萆解 菝葜 土茯苓 白蘞 山豆根 黃藥子 白藥子 威靈仙 茜草 防己 通草 通脫木 鉤藤 白英 烏蘞莓 律草 絡石 木蓮 忍冬 藤類概述 澤瀉 羊蹄 酸模 石菖蒲 菰 水萍 蘋 萍蓬草 水藻 海藻 昆布 石斛 骨碎補 石韋 金星草 景天 虎耳草 石胡荽 螺旋草 酢漿草 地錦 陟厘 昨葉何草 土馬 卷柏 石鬆 馬勃

木部 (91):柏 丁香 松 杉木 桂 筒桂 木蘭 辛夷 降真香 楠 樟木 釣樟 烏藥 楓香脂 薰陸香 沒藥 騏竭 安息香 龍腦香 樟腦 檀香 蘆薈 烏木 蘇木 蕪荑 榆 白楊 水楊 樹柳 柳 櫸 訶黎勒 無患子 肥皂莢 皂莢 合歡 秦皮 槐 楝 海桐 罌子桐 梧桐 桐 楸 漆 椿樗 杜仲 厚樸 小蘖 檀 蘖木 樺木 棕櫚皮 烏臼木 巴豆 大風子 阿魏 相思子 桑枝 柘 楮 枸橘 梔子 酸棗 白棘 蕤核 山茱萸 胡頹子 金櫻子 郁李仁 鼠李 女貞 冬青 枸骨 衛矛 南燭 五加 枸杞 地骨皮 石南 牡荊 紫荊 木槿 木芙蓉 接骨木 茯苓 琥珀 豬苓 雷丸 桑上寄生 竹 竹黃

土部 (21):白堊 黃土 東壁土 胡燕泥土 土蜂窠 蜣螂轉丸 蟻垤土 白蟻泥 蚯蚓泥 烏爹泥 伏龍肝 土墼 白瓷器 烏古瓦 古磚 煙膠 墨(玄香) 釜臍墨 百草霜 鍛灶灰 梁上塵

火部 (5):炭火 艾火 神針火 針火 燈火

穀部 (43):胡麻 大麻 小麥 大麥 雀麥 蕎麥 稻 粳 秈 稷 黍 蜀黍 玉蜀黍 粱 粟米 參子 稗 薏苡仁 罌子粟(罌粟) 阿芙蓉 大豆 大豆黃卷 黃大豆 赤小豆 綠豆 豌豆 蠶豆 豇 豆 扁豆 刀豆 大豆豉 豆腐 蒸餅 曲 神曲 紅麴 蘖米 飴糖 醬 醋 酒 燒酒 糟

果部 (61):李 白果 巴旦杏 梅 榔梅 桃 栗 大棗 梨 木瓜 楂子 榲柏 山楂 林檎 柿(柿蒂) 安石榴(石榴皮) 橘 柑 橙 柚 枸櫞 枇杷 楊梅 櫻桃 銀杏 胡桃 榛子 阿月渾子 橡實 槲實 荔枝 龍眼 橄檻 榧實 海松子 檳榔 椰子 波羅蜜 無花果 馬檳榔 枳 秦椒 花椒 胡椒 畢澄茄 吳茱萸 鹽麩子 茗 甜瓜 西瓜 葡萄 嬰奧 獼猴桃 甘蔗 沙糖 石蜜 蓮藕 芰實 芡實 荸薺 慈姑

鱗部 (29):龍 吊 鱷魚 鯪鯉 石龍子 守宮 蛤蚧 蛇蛻 蚺蛇(埋頭蛇) 白花蛇 烏蛇(烏梢蛇) 水蛇 石首魚(黃花魚) 鰣魚 鯽魚 鱖魚 金魚 鱧魚 鰻鱺魚 鱔魚 泥鰍 黃顙魚 烏賊魚(烏賊骨) 蝦 海馬 鰾 魚子 鯉魚 青魚

獸部 (30):豕 狗 羊 牛 馬 驢 駝 阿膠 黃明膠 牛黃 鮓答 狗寶 虎 豹 象 犀 野豬 熊膽(脂) 羚羊 鹿 麋 麝 靈貓 貓 湍 兔 水獺 牡鼠 蝟 獼猴

禽部 (16):鶴 鵜鶘 鵝 鶩 鳧 雞 雉(野雞) 鴿 雀 蝙蝠 寒號蟲 斑鳩 烏鴉 鵲(喜鵲) 鷹(鷹屎) 鶚

蟲部 (42):蜂蜜 蜜蠟 蜜蜂 馬蜂 露蜂房 藝翁 蟲白蠟 螳螂(桑螵蛸) 白僵蠶 晚蠶蛾 原蠶 九香蟲 紅娘子(樗雞) 斑蝥 地膽 芫青 葛上亭長 蜘蛛 壁錢 全蠍 水蛭 蛆 蠐螬 蚱蟬 蟬蛻 蜣螂 天牛 螻蛄 螢火蟲 衣魚 鼠婦 蔗蟲 蜚蠊(蟑螂) 蜚虻 蟾酥 蛤蟆 蛙 蝌蚪 蜈蚣 蚯蚓 蝸牛 鼻涕蟲 蛔蟲 蛞蝓

介部 (15):水龜 玳瑁 鱉 蟹 牡蠣 蚌 真珠 石決明 海蛤 蛤蜊 車渠 貝子 淡菜 田螺 蝸螺

菜部 (60):韭 蔥 薤(薤白) 大蒜 葫 芸薹 芥 白芥 蕪菁 萊菔 生薑 幹薑 胡荽 芹菜 大茴香 菠菜 薺菜 菥 雞腸草 苜蓿 莧(莧菜) 馬齒莧 苦菜 萵苣 翻白草 蒲公英 蕺 蕨 薇 翹搖 鹿藿 藜 芋 薯蕷 甘薯 百合 竹筍 茄 壺盧 苦瓠 冬瓜 南瓜 黃瓜 絲瓜(絲瓜絡) 苦瓜 紫菜 石 石花菜 鹿角菜 龍須菜 睡菜 靈芝 木耳 皂莢蕈 香蕈 蘑菰蕈 雞菌 土菌 地耳 石耳

水部 (16):露水 明水 冬霜 臘雪 夏冰 半天河 流水 井泉水 甘泉 溫湯 鹵水 阿井泉 地漿 百沸湯 漿水(酸漿)

人部 (6):人中黃 人尿 亂髮 溺白沂 秋石 人胞

金石部 (61):銀 自然銅 銅青 鉛 鉛霜 粉錫 鉛丹 密陀僧 錫 鐵 鐵粉 鐵落 鐵精 白石英 水銀 水銀粉 粉霜 銀朱 靈砂 雄黃 雌黃 石膏 滑石 不灰木 五色石脂 爐甘石 無名異 石鐘乳 石腦油 石炭 石灰 陽起石 慈石 代赭石 禹餘糧 空青 曾青 綠青 扁青 膽礬 砒石 金星石 礞石 花乳石 金牙石 石燕 食鹽 鹽 鹵堿 凝水石 玄精石 樸硝(硭硝、馬牙硝) 玄明粉 硝石 硇砂 蓬砂 硫磺 石硫赤 礬石 綠礬 黃礬

一般人見了中醫處方,常會啞然失笑,認為是無稽之談,荒誕不經,天方夜譚!但是,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鑽石就是這樣生成的,癌症愛滋病也就是這樣治癒的!現代偉大的科學家們披著白大掛,拿著玻璃試皿,這個成份,那個分子式,頭頭是道,娓娓動聽,非典來的時候,他們到哪裡去了,躲在哪裡發抖了呢?君不見古時的嫦娥奔月,現在又何止奔月!古時的后羿射日,現代的科學家們不是正在打算摧毀月球?古老的迷信就是現在的科學,古老的文化就是我們將來的出路,同時也是二者層次的分別!現在,似乎真的可以啞然失笑了。
2006-11-13 2:34 am
李時珍(1518-1593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後,三次應考鄉試都失敗,於是他便按照自己的意願學醫,從此開始了他的醫生生涯。他一面行醫,一面整理所得的知識和經驗,花了近四十年的時間編寫和修訂了圖文並茂的《本草綱目》,詳細介紹了近二千種中藥,對醫藥學有很大的貢獻。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51: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2000051KK042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