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
即位前
李隆基從小就氣宇非凡。武則天當權時,金吾將軍武懿宗看不慣隆基威風,在李氏祠堂前大聲斥責隆基,隆基義正辭嚴地回答:「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武則天知道後非常讚賞這個孫子。景龍四年中宗去世,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后,廢少帝,擁其父睿宗即位,先被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右相),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隆基,退為太上皇。先天二年(713年)賜太平公主死,盡誅其餘黨。改元開元。
開元之治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號為「開元」;開元初年,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革除弊害,鼓勵生產,經濟發展,史稱「開元之治」。杜甫《憶昔》有詩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安史之亂
晚期因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玩樂。楊貴妃原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顧禮教,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高力士、楊國忠和安祿山,任由他們把持朝政。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於時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史稱「安史之亂」。玄宗出逃四川,途中兵變,士兵砍殺楊國忠,又逼玄宗賜死楊貴妃,立太子李亨為帝,父子分道揚鑣;李亨率一部份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肅宗。李隆基與陳玄禮率另一部份禁軍南逃成都,後被尊為上皇天帝。從此唐朝由鼎盛時期轉入衰弱時期。至德二載,玄宗由成都還長安,居興慶宮(南內)。宦官李輔國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係,迫使玄宗遷居太極宮(西內)甘露殿。晚年憂鬱寡歡。葬於泰陵。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他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他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其中以「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乃千古絕唱。
2006-11-12 17:07:17 補充:
再唔係,你就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8%8E%E7%9A%87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