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由人類所設計製造,靠火箭送入太空中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運行的飛行器我們便稱之為「人造衛星」(Artificial Satellite),或簡稱「衛星」(Satellite);太空梭、太空站事實上也算是人造衛星的一種。通常又將遠離地球去探測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衛星或太陽本身之航行器稱為探測器(Probe)或行星探測器;有時亦稱之為太空船。
行星探測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xingxing tanceo
【中文詞條】行星探測
【外文詞條】planetary exploration
【作 者】杭恆榮
知識分類:航空航天/〔航天器分類〕/〔航天器應用〕/行星探測
人類長期藉助於天文望遠鏡觀測行星圓面的細節﹐發現了土星環﹑木星衛星和天王星﹔運用萬有引力定律陸續發現了海王星和冥王星﹔藉助於近代照相術﹑分光術和光度測量技術對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組成有了一定的認識。然而人們在地面隔著大氣觀測行星﹐已經不能滿足對行星的深入研究。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為行星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美﹑蘇兩國陸續發射了60多個行星探測器(見空間探測器)。探測的方式有﹕ 從行星附近飛過拍攝照片﹐測定它們的輻射和磁場﹐如“水手”4號探測器在距離火星約1萬公里處拍攝了火星的第一批照片﹔ 在行星表面硬著陸﹐直接探測行星大氣﹐如“金星”4號探測器用這種方式取得了金星大氣溫度﹑氣壓等數據﹔ 繞行星飛行﹐成為行星的人造衛星﹐如“水手”9號探測器﹐“火星”2﹑3和5號探測器對火星的探測﹐“先驅者-金星”1號探測器的金星探測﹔ 在行星上軟著陸﹐對行星表面進行細緻的分析與探測﹐如“海盜”1和2號探測器的火星探測﹐“金星”7~16號探測器﹑“先驅者-金星”2號探測器的金星探測。通過這些觀測﹐人們獲得了大量關於行星的表面﹑大氣﹑周圍空間和行星際空間的測量資料﹐加深了對行星的地質﹑地貌﹑磁場﹑輻射帶和大氣成分以及行星際空間的認識﹐證實了火星﹑金星上並無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存在。
人造卫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不过,在不会产生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亦可称为卫星。如果环绕的是太阳,就可以称为人造行星。
目录[隐藏]
1 人造卫星历史
2 参见
3 人造卫星工程系统
4 卫星系统的组成部分
5 参考
6 外部链接
[编辑] 人造卫星历史
[编辑] 参见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6/Satellite.JPG/250px-Satellite.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人造卫星博物馆
人造卫星和航天飞机时间列表
依轨道种类区分:
地球静止轨道(GEO: Geostationary Orbit)
高轨道卫星,距离地表约36000公里高空,并且于赤道上绕行地球,又称同步轨道卫星
极轨道(Polar Orbit)
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Synchronous near Recurrent Orbit)
依轨道高度区分:
高轨道卫星又称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 Geostationary Orbit)
高轨道卫星距离地表约36000公里高空,并且于赤道上绕行地球,又称同步轨道卫星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中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MEO: Medium-Earth Orbit)
低轨道卫星又称绕极卫星低地球轨道(LEO: Low-Earth Orbit)
依卫星重量区分:
大型卫星(大于3000kg)>3吨
中型卫星(小于3000kg)<3吨
小型卫星(小于1000kg)<1吨
迷你型卫星(150kg)
微卫星(50kg)
依卫星功能区分:
商业通讯卫星
科学卫星
军事卫星
依用途区分:
通信卫星通讯卫星︰通讯卫星是目前与大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造卫星。举凡电视的转播、个人的移动电话、与高速网络等和通讯有关的服务,都和通讯卫星脱离不了关系。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古时候的人们对于多变的气候,最多只能凭著经验加以揣测。而气象卫星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掌握数日内的气候变化。气象卫星从遥远的太空中观测地球,不但能观测大区域天气的变化,针对小区域的天气变化做观察也一样是他的例行任务。一般我们在看新闻的天气预报时,主播背后的那幅卫星云图就是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而台风的预报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气象卫星除了对地球天气与气候的观察外,他还能对所谓的太空天气做监测工作。如太阳表面的风暴便属此类。此类的事件经常会造成地球上许多电器物件损毁。气象卫星还有其他功能。它能为诸如洪涝、森林大火等天然灾害提供监测情报,同时也能对诸如渔场资源、或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情报。如此可使各种天然资源开发与天灾救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球观测卫星︰这些卫星允许科学家聚集有价值的关于地球的生态系统的数据。
导航卫星导航卫星︰导航卫星一开始都是为了军事用途而设计的,而后由于民间的需求殷切,所以军方才将此技术解密释出。其中最著名、应用也最广的,便是原属于美国军方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简称为GPS。全球卫星系统的使用,使得人类的交通更加安全、也更加有效率。尤其是对航行于茫茫大海中的船或广阔无际天空中的飞机,有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他们将不至于迷失方向,并且能将航道控制在最有效率的路在线。因此除了增加安全性外、更能进一步降低航运成本。同时不仅是海运与空运,其他如铁路运输均能借此提高运输效率。最近由于电子科技的发达,全球定位系统的接收仪器越做越小。目前已有一些先进的车厂将此套设备安装在个人车辆上。其功用不但能当地图使用,更能借由地面的服务站为车主导引至最近的路线、甚至是避开塞车的麻烦。直到今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大多与其他种类的卫星相辅相成,使得前述的各种卫星有更精确的定位能力,有大大的提高了资料的可用性。
天文学卫星
侦查卫星
空间卫星
免拖曳卫星
科学技术卫星
预警卫星
反卫星卫星
按飞行方式分类
返回式卫星
非返回式卫星(或称传输式卫星)
著名的人造卫星(按发射时间排列)
苏联人造卫星1号(1957年10月4日)
美国同步通信卫星1号(1963年)、2号(1963年)和3号(1964年)
中国东方红一号([1970年])
加拿大兄弟1号 (1972年)
Hermes 通信卫星 (1976年)
Keo satellite - a space time capsule (2006年)
卫星服务
卫星电话
卫星互联网
卫星电视
[编辑] 人造卫星工程系统
人造卫星能够成功执行预定任务,单凭卫星本身是不行的,而需要完整的卫星工程系统,一般由以下系统组成:
发射场系统
运载火箭系统
卫星系统
测控系统
卫星应用系统
回收区系统(限于返回式卫星)
[编辑] 卫星系统的组成部分
卫星系统中,各种设备按其功能上的不同,分为有效载荷及卫星平台两大部分。卫星平台又分为多个子系统:
有效载荷(不同类型卫星均不同,共同的有:)
对地相机
恒星相机
搭载的有效载荷
卫星平台(为有效载荷的操作提供环境及技术条件,包括:)
服务系统
热控分系统
姿态和轨道控制分系统
程序控制分系统
遥测分系统
遥控分系统
跟踪和测试分系统
供配电分系统
返回分系统(限于返回式卫星)
卫星结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