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3年零8個月的問題 (20分)

2006-11-12 6:28 pm
我想知道香港在3年零8個月(香港日佔時期)時,日軍向香港實施了那些人口政策?
請詳細回答或者給我有關的網址,如用英文回答者可成為最佳回答。

回答 (3)

2006-11-15 5:03 am
十八天戰事


1941年12月5日,三營人口約六萬人的日軍在距離深圳河邊境僅8哩的地方集結。12月8日零晨4時45分,向英、美宣戰,早上8時30分,在三六架護航機掩護下,日軍12架轟炸機轟炸啟德機場,令到駐港僅有五架皇家空軍飛機瞬間被,陸軍方面,日軍的三個陸軍聯隊分成左、右翼及迂迴隊攻入新界。戰事一開始, 日軍便立刻橫渡深圳河, 3個步兵聯隊便向左、中、右三方進攻。由於新界沒太大戰略價值, 所以守軍便按他們的計劃, 退守至"醉酒灣防線", 並在撤退時把道路和橋樑破壞, 以增加日軍南下的困難。至當日黃昏,日軍己進佔大埔

第二天(12月9日)

  日軍開進大帽山東、西一帶。守軍在新界的兵力薄弱, 僅有3營步兵駐防, 分別駐守在"醉酒灣防線" 的西段、中段和東段。日軍第228聯隊偵察得知城門碉堡的兵力薄弱, 即於午夜發動突襲。

第三天(12月10日)

  凌晨4時日軍佔據了防線。下午,蘇格蘭營退往金山西南部,在那裡組成了新的防線。

第四天(12月11日)

  上午,日軍已攻佔了金山一帶,東面亦進至大老山,這樣,城門防線盡失,對英軍是致命的一擊,日軍不但打開了通往九龍的鐵路,而且威脅著英軍的退路。於中午,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為了保持實力, 決定把留駐新界及九龍的部隊撤回港島。同時, 他又下令破壞昂船洲砲台和九龍市區的戰略設施, 如油庫、船塢及發電廠, 以免落入敵人手

第五天(12月12日)

  日軍攻佔了九龍馬爾比少將重新部署港島防務, 將原來的守軍混編成東、西兩旅, 並沿岸平均部署兵力。從12日起, 雙方開始發生隔岸炮戰。港島北岸在日軍猛烈炮擊下, 破壞極大。除軍事設施外,
~~~~~~~~~~~~~~~~~~~~~~~~~~~~~~~~~~~~~~~~~~~~~~~~~~~~~~~~~~~~~~~


日治下的生活


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居民生活的種種艱辛數不勝數。不過首先應當提到的是,人民的生活毫無保障。

  從日軍進城第一天起,香港居民便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遇中。酒井隆指揮的日軍第23軍是一支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對伍。該部隊進入香港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又對香港居民欠下纍纍血債。

  日軍初入九龍,沿彌敦道由北向南步行推進,見到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開槍射殺。深水到油麻地之間的馬路上,被殺害的居民不可勝訴。軍政府統治時期,社會秩序完全失控,日本,漢奸,黑社會頭目輪番出台,大肆施展其姦淫虜掠的「本領」。之後更不斷虐待香港居民,令香港居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處境中。

經過最初的震蕩和有過這段緊張經歷後,生活非像往常一樣過下去不可。人們要吃飯、要服藥,也需要牙刷、牙膏、衣服、鞋子、自來水筆、墨水、紙等日用品。當時連刀片也難以買到,它變得珍貴了,人們只得把用鈍了的在玻璃杯內緣磨一磨再用。煙草比日本鈔票更值錢。一些專業技術不再那麽有用,賺的錢也少了,商業活動也不多。罪犯在軍法下受審,受過英國法律訓練的律師派不上用場、生意少之又少,會計業癱瘓了。但是人們仍然生病和牙痛,醫生和牙醫還是非找不可。儘管藥物和麻醉藥奇缺,醫生和牙醫卻財源滾滾來。

日本人另外雇用了一些亞洲人,他們的表現比日本人更囂張。其中包括新加坡警察部隊裏的錫克教徒,共有650人,有警官也有普通警察。他們是英國人從旁遮普招募來的,都是彪形大漢,馬來西亞、香港和上海英國租界也聘用他們當警察。他們在森路平民集中營擔任守衛時兇神惡煞、仗勢欺人的惡行無人不知,市面上傳說被拘留的英國婦女也遭他們淩辱。毆打起平民來,他們是警察當中最兇狠的。戰後這批警察全被解雇,送回印度,過後再也不從旁遮普招募警察。警察部隊裏現有的裹著頭巾的錫克教徒全是在新馬出生、在本地招募的。

行政和管理語言從英語換成日語,對老一輩非常不利。他們學日語並不那麽容易。會日語的人,像來自臺灣的華人,佔盡便宜。他們有的早在日治之前便已來到新加坡,其餘是隨同日軍前來。本地年輕人爲了找工作,也多少學些日語。多數人有骨氣,不跟敵人合作,只想馬馬虎虎混日子,儘量少對敵人奉獻。只有少數人敢反抗,哪怕是暗中反抗。

聰明人和投機分子則千方百計地討日本人歡心,爲日本人效勞。他們向日本人提供勞工、原料、情報、女人、烈酒和美食,撈到盤滿缽滿。承包商走運了,日本人需要他們供應必需品,建築承包商也一樣。但富得最快的是領到執照可以在大世界和新世界遊藝場開賭場的人,當時物資匱乏,人民情緒低落,英軍可能在三兩年內回來趕走日本人,到時許多人會喪命。在這樣的氣氛中,賭博是最好的鴉片。許多人到賭場碰碰運氣,把財産輸光;還有很多人到場看熱鬧,消磨時間。

人們在賭場裏消磨漫長的時光,在簡單的賭博方式裏傾家蕩產的情形真叫人吃驚。由於生命沒有保障,賭博大受歡迎。生活本身已成了一場賭博。但無論你賺多少錢,最重要的是把它變成貨物或舊的海峽殖民地貨幣。穀物和糧食佔地方,難以儲藏處理,最吃香的是體積小又容易收藏而一旦英國人回來還有價值的東西。因此隨著香蕉票越來越多地出籠,從1944年開始,英國海峽殖民地貨幣的黑市匯率天天上升。其次是首飾。但要買賣首飾,經紀人得知道什麽是真金,24K是多少,18K是多少,得辨認怎樣的鑽石才是色澤好、瑕疵少的上等貨;當然還得瞭解紅寶石、藍寶石、海藍寶石、貓兒眼和其他次貴重寶石的特點。

膽子大的有錢人買房地産。房地産是不動産,漲幅不如黃金和海峽殖民地貨幣。轉讓房地産要通過律師辦理手續,到契約登記局登記。將來英國人回來,宣佈轉讓無效的可能性是50%對50%。此外,建築物也可能被炸毀。結果是英軍沒進攻,轉讓手續沒宣佈作廢,建築物也沒被炸毀。到日治時期的最後階段,德國投降了,日本准會戰敗,人們只要賣12瓶一箱的尊尼沃克威士卡,就能換到足夠的香蕉票,可以買維多利亞街一間店屋。買下店屋的人戰後都發財了。
2006-11-12 6:44 pm
[编辑] 抗日期间
主条目:香港日治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在1938年登陆广东,并迅速占领与香港为邻的广州及附近地区并派间谍潜入香港调查英军的布防位置。香港的华人支持抗战,出钱出力,日本军政府为此表现不满,曾多次向英国的领事抗议。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数小时后,同时进攻马来亚及越过深圳河侵占香港。其间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军发生多场激烈战事。12月25日,由于驻港英军战力不足,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开始了香港3年零8个月的日治时期。期间,日本人为方便统治,多次将港人迁回中国大陆,使战后人口骤降一百万。除此以外日本于战时实行粮食配给及强行以日本军票兑换港元及为求增加港元发行量,还强迫当时3家发钞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有利银行的经理在印制完成的港币上签字,发行约1亿元没有额外支持的纸币,故这些港币又被称为“迫签纸币”。
2006-11-12 6:43 pm
糧食問題
在日冶初期,市民每人每日只可獲得六兩四的米,後來日軍仍覺得六兩四太多,並進一步削減為四兩四,因此使到很多因為飢餓而死什至出現人食人的慘劇。
(因為日本人話係日本佢地自己只係食六兩四米)
http://hk.geocities.com/ymca_2b_student/

爆發前,香港政府曾大量儲存大米等生活用品,至少在短期內無缺糧之慮。可是在香港淪陷後,糧食供應短缺。日本人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便實行糧食配給制。由於米糧供應直緊張,加上港元一再貶值,米價遂多次大幅暴漲。一九四四年開始香港存米用罄,對外交通又陷入困境,糧食供應問題,更為緊張。主要食糧包括米、油、麵粉、鹽、糖等都需配給。每人每天只能購買六兩四米及少量的鹽、油等食糧,所以大部份的香港居民都沒有足夠的糧食,生活十分艱苦。很多人被迫採摘葉、樹根或番薯藤充飢。總督部亦取消食米配給制度,以自由買賣取代。自此, 特別是居於市區的居民,生活更加艱苦。亦有很多人在這時期餓死,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日治時期的主要糧食價格指數

糧食價格(以軍票價格計算)

1943年6月 110
1943年12月 278
1944年6月 582
1944年12月 3,777
1945年6月 26,966 32,855

日軍佔領香港後,意識到大量的人口除了會帶來嚴重的糧食負擔外,會對香港的防衛資源分配構成重大問題。因此早在一九四二年一月,軍政廳即頒佈華人疏散方案,由民治成立「歸鄉委員會」,以勸喻、利誘,或甚至威迫等方法迫便居民,特別是無業及無以為生者,離港返回原籍。民治部除在廣播、報章上大肆宣傳所謂的「歸鄉政策」外,同時亦讓歸鄉委員會發動數以百計的社團,包括慈善機構、同鄉會、宗親會、工會、商會等,鼓勵他們屬下的會員離港回鄉。

為了讓居民儘速離港,日人還為他們特意安排回鄉列及輪船等;但大部分的回鄉居民卻仍多取陸路,徒步回鄉。為了避免憲兵部的審查、輪候繁複的離港申請程序,或不願接受疫症檢查等,離港居民大都沒有正式辦理回鄉手續,寧可偷渡出境。在艱辛的路途中,被暴徒、土匪掠奪或襲擊的例子,不計其數。

香港淪陷後一年間,估計超過五十萬居民離港回鄉。及至一九四三年,由於糧食問題日趨嚴重,歸鄉政策的執行更顯強硬,憲兵隊甚至在街上隨意抓人,強行押解離境。在歸鄉正策的影響下,香港人口大幅下降,至日佔未時,留港居民僅餘六十萬人左右。
http://hk.geocities.com/ccwcathycheng/project.htm

日佔時港人生活
日軍推行「歸鄉政策」,鼓勵香港居民返回中國,以減少香港人口,香港人口由1941年的一百六十一萬減少至1945年的六十萬人。

強迫回鄉
日治初期,日軍政府採取縮少人口政策,強迫市民遣反回鄉。結果,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一百萬,跌到人口只得不足五十萬。

開設慰安所
日軍在灣仔一帶,曾開設慰安所十多間。他們還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所謂的慰安婦,其實是用來當作日軍的洩慾工具,滿足他們的性慾。所以,當時很多婦女都搽「鑊撈」在面上,扮作乞兒,以避過日軍的魔掌。

六兩四米
1943年中,香港糧食出現短決,日軍政府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日可得六兩四米。但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市民為有吃草根、花生夫來充飢,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燃料缺乏
由於木柴進口大減及存柴用盡,柴價上漲。不少居民唯有以家具替代,燒水煮飯。到了最後無人看守的房子包括香港大學、皇仁書院等,也給貧民拆去木材, 以作燃料。此外,因為缺煤的關係,大部分公共服務如供電、供水、交通 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日化政策在日治期間,日本人在香港推行「日化政策」香港的街道一律採用日式名稱。

公共服務受影響
香港淪陷後不久,由於巴士車隊被充公,日本便下令兩家巴士公司(九巴+中巴)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k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在沒有軍事雖要下,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http://www.geocities.com/boilano/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58: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12000051KK011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