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
在日冶初期,市民每人每日只可獲得六兩四的米,後來日軍仍覺得六兩四太多,並進一步削減為四兩四,因此使到很多因為飢餓而死什至出現人食人的慘劇。
(因為日本人話係日本佢地自己只係食六兩四米)
http://hk.geocities.com/ymca_2b_student/
爆發前,香港政府曾大量儲存大米等生活用品,至少在短期內無缺糧之慮。可是在香港淪陷後,糧食供應短缺。日本人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便實行糧食配給制。由於米糧供應直緊張,加上港元一再貶值,米價遂多次大幅暴漲。一九四四年開始香港存米用罄,對外交通又陷入困境,糧食供應問題,更為緊張。主要食糧包括米、油、麵粉、鹽、糖等都需配給。每人每天只能購買六兩四米及少量的鹽、油等食糧,所以大部份的香港居民都沒有足夠的糧食,生活十分艱苦。很多人被迫採摘葉、樹根或番薯藤充飢。總督部亦取消食米配給制度,以自由買賣取代。自此, 特別是居於市區的居民,生活更加艱苦。亦有很多人在這時期餓死,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日治時期的主要糧食價格指數
糧食價格(以軍票價格計算)
1943年6月 110
1943年12月 278
1944年6月 582
1944年12月 3,777
1945年6月 26,966 32,855
日軍佔領香港後,意識到大量的人口除了會帶來嚴重的糧食負擔外,會對香港的防衛資源分配構成重大問題。因此早在一九四二年一月,軍政廳即頒佈華人疏散方案,由民治成立「歸鄉委員會」,以勸喻、利誘,或甚至威迫等方法迫便居民,特別是無業及無以為生者,離港返回原籍。民治部除在廣播、報章上大肆宣傳所謂的「歸鄉政策」外,同時亦讓歸鄉委員會發動數以百計的社團,包括慈善機構、同鄉會、宗親會、工會、商會等,鼓勵他們屬下的會員離港回鄉。
為了讓居民儘速離港,日人還為他們特意安排回鄉列及輪船等;但大部分的回鄉居民卻仍多取陸路,徒步回鄉。為了避免憲兵部的審查、輪候繁複的離港申請程序,或不願接受疫症檢查等,離港居民大都沒有正式辦理回鄉手續,寧可偷渡出境。在艱辛的路途中,被暴徒、土匪掠奪或襲擊的例子,不計其數。
香港淪陷後一年間,估計超過五十萬居民離港回鄉。及至一九四三年,由於糧食問題日趨嚴重,歸鄉政策的執行更顯強硬,憲兵隊甚至在街上隨意抓人,強行押解離境。在歸鄉正策的影響下,香港人口大幅下降,至日佔未時,留港居民僅餘六十萬人左右。
http://hk.geocities.com/ccwcathycheng/project.htm
日佔時港人生活
日軍推行「歸鄉政策」,鼓勵香港居民返回中國,以減少香港人口,香港人口由1941年的一百六十一萬減少至1945年的六十萬人。
強迫回鄉
日治初期,日軍政府採取縮少人口政策,強迫市民遣反回鄉。結果,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一百萬,跌到人口只得不足五十萬。
開設慰安所
日軍在灣仔一帶,曾開設慰安所十多間。他們還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所謂的慰安婦,其實是用來當作日軍的洩慾工具,滿足他們的性慾。所以,當時很多婦女都搽「鑊撈」在面上,扮作乞兒,以避過日軍的魔掌。
六兩四米
1943年中,香港糧食出現短決,日軍政府實行配給制度,每人每日可得六兩四米。但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市民為有吃草根、花生夫來充飢,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燃料缺乏
由於木柴進口大減及存柴用盡,柴價上漲。不少居民唯有以家具替代,燒水煮飯。到了最後無人看守的房子包括香港大學、皇仁書院等,也給貧民拆去木材, 以作燃料。此外,因為缺煤的關係,大部分公共服務如供電、供水、交通 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日化政策在日治期間,日本人在香港推行「日化政策」香港的街道一律採用日式名稱。
公共服務受影響
香港淪陷後不久,由於巴士車隊被充公,日本便下令兩家巴士公司(九巴+中巴)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k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在沒有軍事雖要下,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http://www.geocities.com/boil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