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清末中國未能富強,最大障礙是沒有一個強勢且英明的帝皇主持大局。
清末之所以國庫空虛,乃由四個原因而起:
1.清朝官員貪污舞弊之風嚴重,其中慈禧更挪用大筆經費賀壽。
2.清廷每次戰敗,賠款甚鉅,庚子賠款達是天文數字,令國庫雪上加霜。
3.關稅和入口稅稅率極低,這方面的稅款銳減。
4.國家無暇著眼於改善民生經濟,以致民生困苦。
為何中國會連年吃敗仗?
只怪帝皇們起初蔑視西方技術和制度,自以為天朝大國,對世界發展仍非常無知,沒有接受新思想新技術的氣度和勇氣,在西方不斷發展工業的同時,中國仍自恃農業大國而沾沾自喜,不求創新變革,因循守舊,這是由於有無能,眼光短淺的君主,才有能力堅拒所有外來物,令中國得不到進步,而嘉慶/道光此等因舊的帝皇就是中國故步自封的原因,因此一個開明的君主非常重要。
假若當初中國的帝皇欣然開放港口,樂於接受西方科技的革新,我相信中國必可在軍事方面與西方列強看齊,更不會招致百多年的一連串連爭!
為何中國連年國庫空虛?
觀清中後期的帝皇,都沒有什麼大政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沒有為中國日益增長的人口和經濟發展作出過什麼改動或變革,也沒什麼利民的措施。就是因為這樣的帝皇質素,令經濟根基沒有打穩,以致戰爭一來就支撐不來了。
另外,假若有一個強勢君主,慈禧根本無作惡的可能,即使戰爭吃敗仗,帝皇也能親自主持洋務/維新等富國強兵運動,把國家改頭換面,變成強國。正因沒有這樣的君主,才會出現光緒主持維新失敗,被慈禧軟禁等恥事!
最後,一個英明君主的出現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帝皇才有監察滿朝大臣的能力和判斷力,只要帝皇明察秋毫,致力於打擊歪風,打擊貪污舞弊,有明太祖的幹勁,有康熙帝的雄才大略,試問還會有日後賠款的事嗎?還會有貪官污吏的橫行嗎?
基於以上多點,我認為清朝積弱,不能富強,因為缺乏強勢英明的帝皇領導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