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人作詩,嘔心瀝血,一字不苟,創作態度極為認真。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就出現了不少「一字師」的故事。
一天,唐代詩僧賈島騎著毛驢在城中大街上,一邊走,一邊反復吟誦他剛寫成的五言律詩《題李凝幽居》。其中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他覺得後句中的「敲」字,可以用「推」字代替,但一時又決定不下來。賈島只顧斟酌詩句,他的驢子卻衝撞了府尹大人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他為何不回避,賈島就把他決定不了用「推」還是用「敲」字的情況告訴了韓愈。韓愈聽了,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非常敬佩他的寫詩態度。韓愈吟誦了賈島的詩句,認為還是用「敲」字好些。因為在晚上,僧門多是緊閉的,這時來人必須敲門,況且詩中寫的又是幽居,有敲門聲才能以動襯靜,使山寺顯得更加深幽沉寂。賈島認為甚有道理,便採納了韓愈的意見,用「敲」而不用「推」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