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真摯的情感乃是人類最可貴的..
認同!
2.請問佛教為什麼要沒有感情?
不認同~因為佛教所教導的是要我們放下執著感情所帶來的痛苦的執著。將原本因為因五陰及執著所覆蓋住慈悲和智慧所產生的情感,蛻變為具足大慈悲,大智慧的慈悲心。
因為執著情感,往往會一直給我們帶來想不到的痛苦,可是當具足了慈悲和智慧時,不但不會造作痛苦,亦能確實的幫別人根本解決他的痛苦。
當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見到相愛的情侶,往往是笑一笑,內心沒有貪著,也沒有失落,因為他已經可以令自己不受到種種迷惑所造成的苦惱,可以照顧每一位眾生,因為這樣,所以他並不缺乏,因此自然就遠離了情侶之間的愛情,家人之間的親情,朋友之間的友情;因為漸漸了知生命的真相,漸漸具足覺者的智慧,他將這些感情的行動,昇華成為對於一切的眾生不起分別,平等對待的大慈悲;對於自心所產生的影子和執著,也逐漸微薄,於是在越來越清楚生命的真相下,他漸漸能體會到大眾真正所虛要的是什麼,因此漸漸有辦法打從根本,真正的幫助他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盡心盡力幫助,以這樣的態度作為平等對待,運用智慧開設種種方法,但不令自己和身邊的人執著於這些方法,如此幫助乃至於不是身邊的大眾,他都利益;如此在利人中學習自利,在自利中,學習利他,不再受過去因為自己深深的人我分別所給自己造成的痛苦,最終證得佛陀的廣大智慧--平等性智。
佛陀所教導我們的,不是硬把情感捨棄掉。而是要我們從自己的迷失和妄見當中出離,出離自心所幻化的色、受、想、行、識的遮蓋,開顯自己內在真正的慈悲心。
一樣是愛人,但我們往往所愛的是【我所樂見的人】或是【我見到我所愛的人】,因為太深太重的人我分別,導致我們連愛一個人,都不能達到真正的真摯,反而還因為這麼深重的人我分別而愛,及化成的行為,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凡惱。所以在一開始修行時,必須要讓我們去【反觀自心】,將這些深厚的習氣去除掉,否則又得因為錯誤的愛人而讓雙方凡憂。
所以在佛教中,不排斥感恩,還教導我們,時時要想到: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我們現在所能享受的,是除了朋友、親屬外,還有很多不認識的人共同所創造的。),還有教導我們這一切的三寶恩。
這是完美的感情呈現呀!而報答這些恩惠,並不會導致你會沈輪或是迷失,還能讓你精進。
所謂不必要的情感,就是:貪著於目前的環境,而忘了世界上的現像其實是時時刻刻在改變的,沒有一刻暫歇。因為貪著於目前的環境,又目睹並親自體驗了無常的現前,而產生種種痛苦。此外,因為貪著的原因,使得自己不知不覺地不斷向外追求,以圖能回復原本環境的感受,忘了世事無刻不暫歇的道理,以致自己久遠以來,一直在奔波勞累,但所追求的是一個永遠不可能的結果。
這樣的情感,障礙自己去正確認知事物的能力,給自己帶來無量的痛苦,也給別人直接間接帶來凡憂,並且還令自己沈輪在痛苦中,無法出離;所以這樣的情感,必須修正。
3.都不能有半點感情了嗎??
當動之以情時,必須不要忘記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是不是在感情中,附加造作了 貪、瞋、痴、慢、疑、邪見呢?發現了就將它改進,讓自己的行為舉止更合乎圓滿,令自己的心智更向個成熟的大人。
捨棄是一個不得己的過程,因為出家眾必須承擔著比一般在家眾的責任還要大,出家眾承擔的是大眾的道業和法身慧命,所以出家眾在由一般大眾,到入如來家學習時,必須要比一般大眾更加精進,才有能力照顧到眾生,眾生的道業。
只有強硬地捨棄自己的感情,就沒有其它的,這樣根本無法解決問題,無法讓自己從自己心中的影子和執著中出離,而且這也是不合人性的,不可能因為這樣而有成就。佛法所教導的,並不是這樣。
2006-11-17 10:48:38 補充:
國家很多物資流通能不致貧富差距那麼大,還必須感謝宗教團體。
國家能維持一定的道德水準,國人的心靈能比較安定不致於去造作一堆壞事浪費國家資源,還必須感謝宗教團體。
許多家庭紛爭能夠不動用到國家及司法的資源就圓滿解決,還必須感謝宗教團體!(尤其是佛教、基督教。)
學佛絕對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你會批為毫無根據的思想,那代表你還未能完全吸收到2500年以來所有社會大眾對於佛教的想法。如果佛家中心思想完全建立在【毫無根據】,早就淪為一般民俗宗教了!為什麼當代太虛大師、歐陽等中華文化大家還致力復興佛教文化?
除非是你覺得你的學識函養比他們還深厚,那就另當別論。得請您提出您的高見。
2006-11-17 10:50:55 補充:
(歐陽竟無、太虛大師是當代中華文化大師...)
佛教思想資源很豐富,我們可以從中拿可以讓人健全成長的思想呀!又不是只要是有學佛教思想的人,一定一生下來就要出家。人又不是螞蟻="=
只是有些想要再更深入佛家思想的人,並且想要真正了解究竟佛教所教授的是什麼,我覺得這樣出家也不是不好,至少他能把佛教中能培養健全人格的思想教授和傳達給社會。
(五戒我認為就是其中一個教導大眾如何培養健全人格的具體模式...)
2006-11-17 10:57:46 補充:
ok,說了那麼多廢話...當時是因為受儒家文化所影響,即認為佛教這個外來文化是不符合中國【道統】(聖道的傳承),而破斥之。基本上,各有各的思想,認同此方思想的人,無從去說彼方思想不對。好比站在儒家思想模式和架構中,佛家本來就不是儒家思想了,怎麼去比較?(講的根本就是不同的兩回事,硬要看當然看什麼都不對。)...硬要比就是勢力大小的鬥爭,那根本不是真理之爭,對人類的未來有何貢獻。更遑論思想都尚未學習清楚的人,說不定是自己在和自己爭辯。(天音:在說你嗎?沐:(光速逃~))
參考: 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