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搵左幾個網站既資料供你參考: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71202218
五線譜遠在10世紀的時候,法國有一個叫[古羅]又譯為[古多]的音樂家,開始用四條橫線表示音的高低,又把當時流行的一種表示音的長短的符號放在四條橫線裏,來記載樂曲,這便是五線譜的雛形。羅馬教皇聽說此事,把古羅召至羅馬,給了他一筆重賞,並讓他把羅馬教堂所收藏的樂譜一律改為“古羅式記譜法”,也叫“四線譜記譜法”。
到了12世紀,有人把表示音的高低的四條橫線改成五條橫線,但這樣的五線譜仍不完善。如小節線、拍號等符號,還沒有出現。直到16世紀,五線譜才逐漸完善,和我們現在使用的差不多。
五線譜的工用:有低音譜號的五條線的音名可以 Good Boy Does Fine Always 來幫助記憶。 四間的音可以All Cars Eat Gas 來幫助記憶。
音符有以下幾種: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http://home4u.hongkong.com/_H4U/education/university/vtcchoir/learn.html
基本樂理
要認識樂譜,則需要先認識幾個樂譜上最重要的符號或記號。
(1) 五線譜 (2) 譜號
(3) 調號 (4) 拍號
(5) 小節線 (6) 小節
(1) 五線譜
五線譜由五條粗幼相同和長短的橫線所組成,稱為『譜表』(stave or staff) 。這五條線由下至上分別稱為第一至第五線,兩線之間稱為『間』(space),共有四個。在每條線或間上均可記錄一個音,共九個,而這些音的名稱及音高則由『譜號』(clef)決定。當要記錄這九個音以外的音時,一些很短而互不相連的附加線 (ledger line) 來表示。
(2) 譜號
譜號有三種:高音譜號,低音譜號及中音譜號。而最常見的是高音及低音譜號。
(i) 高音譜號
(ii) 低音譜號
(iii) 中音譜號
綜合五線譜及譜號,在樂譜上的音便有固定的音名及音高了。
除基本音高外,仍有加了臨時記號 (accidentals) 的變音。
常見的臨時記號有三種:
(1)升號 (sharp) -將基本音高升高半音
(2)降號 (flat) -將基本音高降低半音
(3)還原號 (natural) -將已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為原基本音高
(3) 調號
通常是指調式的音高位置,或指調式中"do"的音高位置。在五線譜中,調號是標記在譜號的右端的。而調號可由無升降號至最多七個升號或降號所組成。
(i) 升號的調號包括:
要識別升號調,只需從最後一個升號往上數一個音。那個音高便是樂曲的"do"的位置。
(ii) 降號的調號包括:
要識別降號調,只需從最後一個降號往下數四個音。若降號出現兩個或以上,尾二的那個音便是"do"的位置。
(4) 拍號
在樂譜上,"音符" (note) 是用來記錄不同的長度關係的音符;"休止符" (rests) 則用來記錄不同的長度的靜止的時刻。而每個音符仍有相對的休止符。下面是音符與休止符的對照:
在樂譜中,都會有很多豎線將音樂分成很多小格子,這些子格子稱為『小節』(measure or bar),用來分格子的豎線稱為『小節線』(bar-line) 。
嚴格來說,音符並不能直接表示拍子的個數,而只是提供了一種比例關係。要知道某一個音符在一段音樂中究竟代表幾拍,還要借助另一個記號:拍號 (time signature) 。拍號有點像數學上的分數,由上下兩個數字所組成。分母代表這段音樂中以什麼音符為『一拍』,分子代表每個小節有幾拍。
拍號上的8字,代表8分音符為一拍,而每小節有3拍。在第二小節中的4分音符則等於2拍。而16分音符等於半拍。
拍號上的2字與4字,代表每個小節由2個以4分音符為一拍的節奏所組成。所以在這個例子中,4分音符等於1拍,8分音符等於半拍了。
除以『分數』的形式來標記拍號外,還有兩個經常用到的拍號:C和。前一個(通常叫作common time) 代表,後一個(通常叫作 alla breve) 則代表。
一首曲子的拍子若是從頭到尾不變的話,拍號只需在曲子一開頭寫上。若中間有變化,則在每次變化的時候都要寫上新的拍號。
當整首曲子結束時,需要加上雙小節線 (double bar-line) 。這雙小節線可由一細一粗()或兩條細線()所組成。前者代表整首曲子完結,而後者代表主要樂段結束。
在音樂中,每小節中的拍子均有強有弱。常見的拍子的強弱規律如下:
在知道了拍子和拍號後,仍需要知道音樂的速度 (tempo),在樂譜上,有兩種常見的速記號。第一種是用意大利文寫成,例如: Moderato, Andante, Allegro 等。第二種則用數字來代表。
例如: =100即代表一分鐘有100個四分音符。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