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越南獨立簡介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半個月後法國秘密策劃侵越,胡志明則發動總起義,先後解放河內、西貢和順化等地方。九月二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誕生,推翻法國八十多年殖民統治和近千年封建統治。九月二十一日,法國軍隊乘英國戰艦登陸西貢,法軍與剛從日本集中營出來的法國士兵匯合,英軍全力配合,以西貢為基地,向內地推進,越人反抗,越戰由此展開。阮氏王朝第十三代皇帝保大,在西貢變成法國傀儡,越南分裂,南北對抗。
由一九四五年九月到一九五四年七日二十一日法軍在越一直苦戰,一九五四年七日二十一日法國簽署『日內瓦協議』而撤出中南半島。在那九年當中,河內聲稱殲敵四十六萬人,法軍慘敗的關鍵性一仗是一九五四年三月到五月的奠邊府戰役,該處是控制越南西北和寮國北部戰略要地,北越名將武元甲指揮三萬五千名越軍包圍法軍,連續五十五個晝夜激戰,將法軍打敗,法軍在這場戰後最少死去一萬六千多名士兵。法軍五四年七月撤走後,美國開始捲入越戰,據秘密文件透露,杜魯門因秘密軍援法軍在越展開反共戰爭,又誤信情報分析認為美軍必勝,從而使他以後幾屆政府捲入越戰,美國被困殺戮戰場十四年。
讓我介紹一下奠邊府戰役。
奠邊府戰役:
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軍以5倍於法軍的兵力對奠邊府進行進攻。當夜,以炮火為支援,全殲興蘭據點守軍1個外籍步兵營。次日奪取獨立山據點,全殲1個營,擊退援兵1個營,收降板橋據點,結束北區戰鬥。
奠邊府戰役的三個階段:
鑒於法軍築有堅固防禦工事,越軍採取穩紮穩打、分階段殲敵的方針。
第一階段(1954.3.13~29):越軍先後攻佔北區法軍支撐點。
第二階段(1954.3.30~4.30):越軍對敵芒清中心分區發起攻擊,利用坑道或交通壕接近並摧毀法軍支撐點,奪取奠邊府以東各制高點同時楔入中區和南區之間,分割包圍法軍,將其壓縮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狹長地段,並以炮火摧毀機場,切斷法軍來自空中的補給。
第三階段(1954.5.1~7):越軍發起總攻,全殲守敵,擊落、擊毀飛機62架,俘法軍指揮官卡斯特裏準將及其全部參謀人員。
此役是越軍首次進行的陣地攻堅戰。戰役的勝利加快了戰爭進程,對於簽訂《印度支那停戰協定》具有重要意義。
介紹完奠邊府戰役,當然唔少得介紹越南獨立的主要人物胡志明及武元甲啦:
胡志明(Ho Chi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是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越南民主共和國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越南勞動黨領袖。
胡志明生於越南義安省南檀縣金蓮村的一個學者家庭。幼年時名阮生宮,青年時名阮必成和阮愛國,在中國時曾用名李瑞。1943年方定名為胡志明。父親阮生輝考中副榜,靠教書為生,擔任過官職,後遷到南部當大夫,是個愛國的漢學家。胡志明15歲在順化國立學校讀書時,已經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1911年初,他輟學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學校當教師,1911年底,胡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國聯合運輸公司的商輪「拉都舍·特萊維勒都督」號上當廚師助手。1912年以海員身份出國,遍歷法國、英國、美國、德國、阿爾及利亞、剛果等。
1919年初,凡爾賽會議召開時,胡志明取名阮愛國,代表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權利的八項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決權。但是,巴黎和會並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胡志明1920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30年於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後用名有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勞動黨)。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胡志明化名胡光到中國南方桂林等地區,1940年9月日本佔領印度支那北部,1941年2月8日,胡志明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擔任越南獨立同盟會主席。
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胡志明,到中國去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繫,剛到廣西省靖西縣就被地方政府逮捕,在廣西各地13個縣的18個監獄裏被監禁了13個月,他受盡摧殘和折磨,不得溫飽,牙齒脫落,頭髮灰白,面容憔悴,他寫了一百多首詩,以後以《獄中日記》發表,1943年9月10日從柳州監獄獲釋,1945年領導八月革命成功,並於同年9月2日於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1946年3月舉行的越南第一屆國會一致推選胡志明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兼政府總理。1951年2月舉行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越南勞動黨,胡志明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此後,胡志明作為越南黨政領袖,於1954年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後又進行抗美救國戰爭。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因嚴重的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歲。他的遺體經防腐技術被保存在水晶棺內,一直至今。
武元甲(Vo Nguyen Giap, 1912年—),越南知名將領,奠邊府戰役擊敗法國的功臣,號稱「紅色拿破崙」。曾任越南國防部長、政治局委員等職。武元甲出生廣平省(今平 治 天省)地主家庭。1926年參加新越革命黨,1930年參加「反法國殖民統治」的學生運動被捕。後入河內大學歷史系學習,當過歷史教師。1938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44年12月負責組織「越南解放軍宣傳隊」,1945年8月隨胡志明進駐河內,至1950年,武元甲已建立起一支包含4個步兵師的正規部隊,總兵力達1萬人。1953年12月,集中4萬多人進攻奠邊府,共殲滅法軍1.6萬人,1954年法國不得不與越南簽訂《日內瓦停戰協議》,武元甲在歐美輿論界中獲得「奠邊府之虎」美譽。
《日內瓦停戰協議》生效之後,美國取代法國介入越南戰場,支持吳廷琰政權,企圖在1962年底以前平定越南。1968年美國在越南戰場兵力高達54萬人,同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1969年11月美國空軍轟炸寮國境內胡志明小道。1972年3月,武元甲以為南越部隊已經不足畏懼,動員了幾乎全部北越軍事力量,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在美軍強大的海空優勢下,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逾十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由文進勇接任。復活節攻勢使美國意識到戰事已不可為,開始決定擺脫深陷日久的泥淖,1973年1月27日雙方簽署停戰協定,美軍開始全面撒退,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軍解放西貢,戰爭結束。
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任國防部長,1981年7月任部長會議副主席。
武元甲有一名言:「全世界每一分鐘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萬,成千上萬的人的死亡,為了革命與國家的統一,即使他們是我們的同胞,也算不得什麼。」
著有《奠邊府戰役》、《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論游擊戰爭》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