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瓦文化既未落!!

2006-11-10 5:04 am
馬瓦文化既未落!!
詳細o的!!

回答 (3)

2006-11-11 2:34 am
✔ 最佳答案
瑪雅文明(Maya) 是古代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和猶加敦半島等中美洲區域的文明。和傳說相反的是,瑪雅人從未消失;現在仍有三百萬瑪雅人居住在這些地區,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說瑪雅語系的語言。瑪雅從無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整個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

瑪雅文明 (Maya) 始於約公元前 500 - 公元 100 年間,稱為前古典期 (Pre-classic Period)。瑪雅文明在古典期 (Classic Period, 100 - 900 AD) 發展至顛峰,多座城市矗立在茂密的中美洲叢林之中,包括三座最宏偉的瑪雅城市 Tikal (蒂卡爾)、Palenque (帕連克) 和 Copan (Copn, 科班)。

在接著的後古典期 (Post-classic Period, 900 - 1500 AD),瑪雅文明中心漸漸轉移到 Yucatan 半島 (Yucatn),出現了 Chichen Itza (Chichn Itz, 奇琴‧伊察) 和 Uxmal (烏希馬爾) 等著名城市,但氣勢已漸走下坡了。

瑪雅跟大多其他古文明有些與眾不同之處:首先是瑪雅從來沒有出現一個集權國家,在她的高峰期,也只是幾座像 Palenque 和 Tikal 等強大城邦各據一方;其次是很多主要古文明都誕生於大河流域,但瑪雅文明則源於叢林。

跟很多古文明一樣,瑪雅的社會也成金字塔一樣,權力集中在王族、軍臣、祭師等少數人身上,平民百姓在中間,最卑賤的當然是奴隸了。

瑪雅文明並沒有突然消失或滅亡,而是像古埃及文明那樣漸漸無以為繼。當西班牙人十六世紀來到墨西哥時,瑪雅文明已幾乎完全失去她昔日的光輝,原因推測與人口壓力、環境破壞和墨西哥中部文明的侵略有關。

瑪雅的文字:

瑪雅的文字像中文字一樣成方塊形狀,它們有些是符號,有些是象形文字,一般寫法是從上而下,然後從左到右。


瑪雅文字石雕
(墨西哥 Palenque)

瑪雅文字到今天還未能完全解讀,既因沒有發現類似羅塞塔石的東西 (Rosetta stone,令古埃及文字得以解讀的一塊石碑),更因殖民地時代西班牙傳教士的愚昧,把無數瑪雅典籍說成是異教邪物,一古腦兒把這些最後的線索徹底燒掉,唯一倖免的只有四部早已流落異鄉的抄本,看來秦始皇也要向這班傳教士認輸。像武俠小說中看了兩頁《九陰真經》已可令武功大進一樣,這四部抄本已對瑪雅文字的解讀帶來莫大啟發。

...............

因字數有限!

更多有關瑪雅文化的資料在下方的網站:

http://maya.go2c.info/civilizations/maya.htm#page_top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9%9B%85

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征服馬雅地區以前,古典期馬雅文明曾經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中,有過約六百年左右的繁榮歲月。該文明技術水準停留在石器時代,各都市間自成王國,類似於古希臘各城邦之間的關係,有爭戰,也有結盟。由於某些因素,馬雅人陸續放棄中南部低地的都市以及周圍地區,將發展重心遷移至猶加敦半島北部,成就所謂「後古典期馬雅文明」。

導致瑪雅文明沒落的原因:

關於導致古典期馬雅文明沒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認為是各都市間的內鬥,致使統治體系的崩潰。有的則從對骨骼遺骸的研究推論,約西元八世紀後半馬雅文明可能開始出現過度開發、糧食不足的問題。另外也有人提出所謂自然災害毀滅的說法。

大約在六年前,研究者第一次發現嚴重的乾旱可能促使馬雅文明神秘的沒落消失。一則來自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像這樣的乾旱具有某種規律性,並且與太陽活動的週期有關。

太陽活動的週期事實上變動的幅度大約僅有十分之一,但卻足以造成從前馬雅文明的心臟地帶-猶加敦半島嚴重的乾旱發生。「就拿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來說,能夠對猶加敦半島的氣候直接造成影響,並且能促使與馬雅文明相關的乾旱事件一再重現。」作者佛羅里達大學的David Hodell說道。

從來自北猶加敦奇強卡納普湖(Chichancanab Lake)採集而來的沉積物蕊心中,研究者發現高濃度硫酸鈣沉積層週而復始出現,硫酸鈣的成因是大量的水分從地表蒸發後而留下的。若依據此論述,平均約208年會出現一次乾旱,由此更進而提出這與目前已知的太陽活動的週期長度206年頗為吻合。當科學家將馬雅文明的發展與太陽活動的週期一起比較研究,可以發現每次遇到乾旱發生,該社會文明的發展便有趨緩的現象。馬雅人非常倚賴降雨以及地表水源過活,這規律週期的中斷與最終馬雅文明的滅亡兩者應與曾經發生過的某次乾旱有極大關聯。




瑪雅金字塔


更多的資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t/2005-03/24/content_2738143.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2/8/1/c8380.htm

http://hkluck.com/kn/c01-21.php

2006-11-10 18:35:17 補充:
馬雅人是如何消失的?瑪雅人創造出了令人稱奇的高度文明,但是瑪雅文明為何突然消失,現在還沒有定論,科學家考古學家,對瑪雅文明湮滅之謎,提出了許多假設,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疾病,氣候變化,內部戰爭等等。 瑪雅高深的知識和文化只掌握在極少數貴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瑪雅人口絕大多數的下層勞動者完全是文盲。養尊處優的貴族知識分子,在繁華殆盡後難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同時也帶走了輝煌無比的瑪雅文明。

2006-11-10 18:35:34 補充:
他們的文化等等...?藝術許多人認為古典時期(前200年到900年)瑪雅藝術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麗的。帕倫克的雕刻和浮雕以及Copán的塑像被認為是最完美的,展現了古典瑪雅人的優雅和準確的觀察力。現代人只能從葬禮中的陶器來了解古典瑪雅的進階繪畫;另外在波南帕克(Bonampak)的一棟建築意外保存了古代壁畫。從一些瑪雅文獻中,人們發現瑪雅是少數文明中,藝術家會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的。此外,瑪雅人喜愛玉器,瑪雅的玉器非常精美,豐富。

2006-11-10 18:35:35 補充:
他們的文化等等...?藝術許多人認為古典時期(前200年到900年)瑪雅藝術在古代美洲文明中是最成熟和美麗的。帕倫克的雕刻和浮雕以及Copán的塑像被認為是最完美的,展現了古典瑪雅人的優雅和準確的觀察力。現代人只能從葬禮中的陶器來了解古典瑪雅的進階繪畫;另外在波南帕克(Bonampak)的一棟建築意外保存了古代壁畫。從一些瑪雅文獻中,人們發現瑪雅是少數文明中,藝術家會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的。此外,瑪雅人喜愛玉器,瑪雅的玉器非常精美,豐富。

2006-11-10 18:36:57 補充:
出自資料豐富的奇摩知識
2006-11-11 6:53 am
前半部份 問非所答!
2006-11-10 5:08 am
正確是 瑪雅文化~

瑪雅文明(Maya) 是古代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和猶加敦半島等中美洲區域的文明。和傳說相反的是,瑪雅人從未消失;現在仍有三百萬瑪雅人居住在這些地區,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說瑪雅語系的語言。瑪雅從無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整個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

瑪雅文明 (Maya) 始於約公元前 500 - 公元 100 年間,稱為前古典期 (Pre-classic Period)。瑪雅文明在古典期 (Classic Period, 100 - 900 AD) 發展至顛峰,多座城市矗立在茂密的中美洲叢林之中,包括三座最宏偉的瑪雅城市 Tikal (蒂卡爾)、Palenque (帕連克) 和 Copan (Copn, 科班)。

導致瑪雅文明沒落的原因:

關於導致古典期馬雅文明沒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認為是各都市間的內鬥,致使統治體系的崩潰。有的則從對骨骼遺骸的研究推論,約西元八世紀後半馬雅文明可能開始出現過度開發、糧食不足的問題。另外也有人提出所謂自然災害毀滅的說法。

大約在六年前,研究者第一次發現嚴重的乾旱可能促使馬雅文明神秘的沒落消失。一則來自最新一期「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像這樣的乾旱具有某種規律性,並且與太陽活動的週期有關。

太陽活動的週期事實上變動的幅度大約僅有十分之一,但卻足以造成從前馬雅文明的心臟地帶-猶加敦半島嚴重的乾旱發生。「就拿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來說,能夠對猶加敦半島的氣候直接造成影響,並且能促使與馬雅文明相關的乾旱事件一再重現。」作者佛羅里達大學的David Hodell說道。

從來自北猶加敦奇強卡納普湖(Chichancanab Lake)採集而來的沉積物蕊心中,研究者發現高濃度硫酸鈣沉積層週而復始出現,硫酸鈣的成因是大量的水分從地表蒸發後而留下的。若依據此論述,平均約 208年會出現一次乾旱,由此更進而提出這與目前已知的太陽活動的週期長度206年頗為吻合。當科學家將馬雅文明的發展與太陽活動的週期一起比較研究,可以發現每次遇到乾旱發生,該社會文明的發展便有趨緩的現象。馬雅人非常倚賴降雨以及地表水源過活,這規律週期的中斷與最終馬雅文明的滅亡兩者應與曾經發生過的某次乾旱有極大關聯。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27: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9000051KK041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