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麥理浩勳爵(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 KT, GBE, KCMG, KCVO, PC, HonLLD, MA)(1917年10月16日-2000年5月27日)是香港第25任總督,1971年11月19日上任,在位港督時為麥理浩爵士。
1939年,麥理浩加入殖民地部,派駐馬來西亞。自1941年派駐廈門任副領使以來,他被多次派駐東南亞及中國各地的領事機構。其後調回英國外交部。1971年被委任為香港總督,先後續任3次,任期10年5個月,至1982年5月8日離港返英,是任期最長的港督。
他剛上任時,香港貪污風氣嚴重,公僕向市民收取小費的事時有發生。1973年,總警司葛柏涉嫌受賄,麥理浩爵士在翌年2月成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負責處理反貪污工作。1975年,香港政府卒之將葛柏引渡回港受審。
1970年代,香港人口劇增,麥理浩爵士推行一系列措施以減輕人口問題,其中包括「十年建屋計劃」(1972年)、發展新市鎮及興建地下鐵路(1979年)。70年代中期,一些中產市民既不希望入住質素較差的公屋,但經濟能力無法供款購買私人房屋,有見及此,麥理浩在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同年,他推行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所有6至15歲兒童必需接受教育。
1979年年初,他到訪北京與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商討香港在1997年,即新界租借條約期限屆滿後的前途問題。他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第一位到訪的港督。
由於麥理浩熱愛遠足,香港一條從西貢北潭涌經九龍群山連接屯門的行山徑命名為麥理浩徑,以紀念他為香港作出的貢獻。西貢亦有以他妻子命名的麥理浩夫人渡假村。
1983年麥理浩爵士返回英國後,獲英女王封為終身貴族,並晉身上議院,是為麥理浩勳爵。
2000年在英國蘇格蘭病逝,享年83歲。
你們還記得「十年建屋計劃」、「小販認可區」、「廉政公署」嗎?他對旅行界最大的德政是1976年制定了「郊野公園條例」,為郊野公園提供了法律根據,保護及開發郊區。
在之前,香港只有新界及郊區,市民可以隨意砍伐樹木,生火,駕車進入任何地方,郊野遭遇破壞而全無辨法。法例對市民作出種種規限,郊野得以保存面貌,公園內的昆蟲動物得以繁殖。直到現在,已劃定22個郊野公園和14個特別地區,佔約六成土地。這政策已影響兩代人,大眾亦享受到大自然的樂趣,「麥理浩徑」就是香港對他的政績及經常行山而留念的。
97回歸後,經歷金融風暴,經濟泡沫爆破。隨之而來,暴露了房屋、教育、社會福利的缺失,歸究原因,是前十年,香港的稅收太側重地產,形成畸形發展。這兩年,社會百廢待舉,而政治及經濟則起了翻天覆地變化,這情況與麥理浩時代何其相似,現在,我們需要像麥理浩般膽識與遠見的人士,為香港籌劃未來,維新香港郊野面貌。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現在連接港九,進入下世紀,大舉開發大嶼山是必然的策略,作為喜歡郊遊人士,我特別關注大嶼山的發展,在此,我向政府官員、議員、保育團體大聲呼籲:“保護大嶼山”
我希望大家能關注下列情況:
保持原貌:讓它自然地發展,是上上之選。
近年的發現,原來香港保留很多罕有珍貴的昆蟲和動物,比起外國不惶多讓,我們應該值得驕傲。就請保留這片土地作為港人的後花園,可帶動各種自然的康樂活動,讓港人消氣減壓,對於人做的康樂設施,越少越妙,事實上,越多越厚的石屎,祇會阻隔人在大自然應有的本能。
地產:“NO WAY”
過去十年,香港太側重地產的收入,現在吃盡苦頭。地產的蓬勃,牽引各大小地產商拆去舊建築,向郊野打主意,甚至大起哥爾夫球場。大嶼山有很多寺廟、古建築,拆去它們,就是抹去大部份港人的回憶,他們的根,當董特首一方面鼓吹「愛國愛港」,另一方面又准許其他人拔起我們的「根」,「愛國愛港」就會顯得虛偽了。我對起哥爾夫球場更深痛惡絕,它對珍貴土地的利用,環境等構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朱總理對廣東省亂起哥爾夫球場急剎車,請參考原因。
高密度新市鎮:夠了夠了。
在2011年東涌將會容納32萬人口的新市鎮,是改變大嶼山之始。新市鎮的居民是有權利要求市鎮應有的設備,這要求是合理的,亦意味著移山填海工程,改變生態環境;他們亦會要求加闊道路,自由去大澳、梅窩等地,於是破壞、污染隨之而來,最後變成石屎森林內一片花園而止。事實上,我很奇怪,新界元朗等尚有很多地方包括房屋作發展,更方便大眾中港往來,實在不需太快發展高密度市鎮。(如何發展大嶼山,需大家慎密深思的。)
「英國人能,中國人更能」;
「這是個挑戰的年代,更是個希望的年代」;
「留名與湮沒于歷史中,只是一線之隔」。
希望大家能好好的開發這片土地去迎接光輝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