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拍拉圖人物既介紹..急急急

2006-11-09 8:45 pm
我想要拍拉圖人物既介紹..急急急 拜託

回答 (2)

2006-11-09 8:51 pm
✔ 最佳答案
柏拉圖(Πλάτων,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臘哲學哲學家,西方哲學、西方文化之一重要思想家。

他原名叫亞裡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因強壯的身軀和寬廣的前額,改名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圖是其體育老師給他起的綽號。

他出生於雅典,父母為名門望族之後,從小受到了完備的教育。他早年喜愛文學,寫過詩歌和悲劇,並且對政治感興趣,20歲左右同蘇格拉底交往後,醉心於哲學研究。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使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離開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遊歷,時間長達十多年。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為紀念希臘英雄阿卡德穆而設的花園和運動場附近創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或稱「阿卡得米」,Academy)。學園的名字與學園的地址有關,學園的校址所在地與希臘的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關,因而以此命名。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園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

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他兩次赴西西里島企圖實現政治抱負,並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80高齡去世。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三人對古希臘以及後來的西方思想和文明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主要著作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經過後世一代代學者艱苦細緻的考證,其中有24篇和4封書信被確定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鳩魯篇》《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饗宴篇》《斐德羅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爾吉亞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是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緻,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柏拉圖思想
柏拉圖認為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併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The Republic)中,有這麼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着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着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樣的權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並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柏拉圖在《律法》(The 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闢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占統治地位,因為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柏拉圖在中國
柏拉圖的理念論,被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對西方哲學的啟蒙作用被普遍認可,也因為他卓越的人格而備受尊重。

2006-11-09 12:52:06 補充:
柏拉圖肖像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e/Plato.png/180px-Plato.png
2006-11-09 9:25 pm
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希臘數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生於雅典,卒於同地。出身顯貴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少年時勤奮好學,多才多藝。20歲起追隨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深受其邏輯思想的影響。蘇格拉底去世後,他外出遊歷,學識漸增。數學上受到西奧多羅斯(Theodorus of Cyrene)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阿爾塔斯等人的影響。公元前387年在雅典辦一所學園,並親自任教和從事學園的理達40年之久。著名學生有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歐多克索斯、門奈赫莫斯等。他崇尚理念,認為數學是理念的一部分,整個物質世界是依照數學原則設計的,即「神永遠按幾何規律辦事」。數學是物質世界通向理念界的必經之路,受到數學訓練的心靈才可能去認識永恒的理念。故而,在他的園門口寫著「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他討論了立方倍積問題,主張幾何作圖應限尺規,認為若用其他工具,就難以達到訓抽象思維的目的。他提出分析的證明法,引入術語「分析」和「綜合」,最早論證歸納法和反証法,這些方法已在數學研究中獲得廣泛的運用。他還對幾何中採用邏輯方法做出了重要的改進,給幾何概念、公理以更為明确的闡述。歐幾里得的許多定義和公理都歸功於柏拉圖學派。他的數學哲學也影響深遠,其名著《理想國》中有專章論述有關問題。此外,他對教育課程的設置與改造常為後人稱道,被譽為「數學家的締造者」。



--------------------------------------------------------------------------------

以上資料摘自:
1. 杜瑞芝主編,《數學史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2000。

另一說法 :-

第一位最偉大的集大成的哲學家,他建立了西方哲學整個系統,把西方一切哲學系統都包羅成為廣大悉備的哲學體系。他把他老師蘇格拉底的客觀概念知識的理論,向上推而成為一個形上存在的本體知識,從這一個基礎上才把赫拉克利圖斯的變動說、埃利亞學派的存在理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型說,融合而成為一個博大精深、交融互攝、不可分割的系統哲學;從一個整體的、體系的、統一的立場,去追求人類至高的善:舉凡形上學、知識論、宇宙哲學、人類學、道德學、美學與藝術哲學、國家論、人類的靈魂、神、…無不在他所創造的哲學世界中,即「理型、理相、理想」的觀念世界中才能得到根本的了解。他所創造的哲學世界,乃是一個「善」─「真」─「美」一體和諧的宇宙。「善」,是一個人間的天國;它透過了「真」─知識世界:辯證;這個「善」就是永恆不變的本體;本體世界的至高點。它透過了「美」─藝術的理想,這個美在善中,是透過了真的美,才能使這個「善」成為理想國的生命價值之最高規範。所以,我們如從整個西方哲學史來看,照愛默生的觀點,柏拉圖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柏拉圖;如照另一位西方當代大哲學家的看法,西方哲學都是柏拉圖的注腳。

柏拉圖的生平 :-

柏拉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但記載他生平的史料不多。人們介紹他的生平主要依據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和柏拉圖自傳性的《第七封信》。《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的作者第歐根尼.拉爾修是西元1世紀的傳記作家。他記載了眾多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和生平,全書共十卷,其中第三卷全部用於記載柏拉圖,共109節。柏拉圖的《第七封信》是柏拉圖傳世書信(共13封)中最長的一封,大多數學者承認這封信是柏拉圖真作,把它當作可靠的史料進行研究和引證。

  柏拉圖(Plato)於西元前427年5月7日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齊那島。他的父親阿里斯通(Ariston)和母親珀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都出自名門望族。父親的譜系可以上溯到雅典最後一位君王科德魯斯(Codrus)。母親出自梭倫(Solon)家族。柏拉圖屬於梭倫的第六代後裔。

  柏拉圖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據說,他的體育老師見他體魄強健,前額寬闊,就把他叫做柏拉圖,而在希臘文中 "plato" 的意思就是寬廣,也有一說是認為因其思想開闊而得名。柏拉圖有兩個哥哥阿得曼圖(Adeimantus)和格勞孔(Glaucon),在柏拉圖對話中常出現。柏拉圖還有一個姐姐名叫波托妮(Potone),她是後來柏拉圖學園的繼承人斯彪西波(Speusippus)的母親。柏拉圖的父親去世後,他的母親改嫁給她的堂叔皮里蘭佩(Pyrilampes),生子安提豐(Antiphon)。皮里蘭佩和雅典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Pericles)關係密切,柏拉圖在《卡爾米德篇》中以頌揚的口吻提到過他的這位繼父。

  柏拉圖出生的那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已經進行到第四個年頭。柏拉圖從小在繼父家度過,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時期熱中於文藝創作,寫過讚美酒神的頌詩和其他抒情詩,富有文學才能。大約20歲時,柏拉圖追隨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直到蘇格拉底被雅典當局處死為止,前後約有7、8年時間。在此期間,雅典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失敗而告終;「三十僭主」推翻民主政制,但因施行暴政而在8個月後又被群眾推翻;雅典恢復民主政治,但它又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之死給柏拉圖留下了終生難以忘懷的印象,也改變了他一生的志向。從他70高齡時撰寫的自傳式的《第七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在青年時期熱中於政治,希望能參加政治事務,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實際經驗告訴他,包括雅典在內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這一點。最後,他認為只有在正確的哲學指導下才能分辨正義和非正義,只有當哲學家成為統治者,或者當政治家成為真正的哲學家時,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這就是他在《國家篇》(即著名的「理想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即所謂的「哲學王」,讓哲學家治理國家,或讓統治者成為哲學家。

  柏拉圖主要是哲學家,但也可以說他是一位政治家,一位政治思想家。柏拉圖青年時產生的政治志向實際上貫穿他一生,它後來三次西西里之行就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的對話中有不少地方討論政治問題,集中討論政治問題的除了《國家篇》以外,還有《政治家篇》和《克里底亞篇》是柏拉圖的最後一篇對話,雖然只寫了一個開頭,但柏拉圖在其中提出一個理想的「大西洋島」,成為後來西方思想家們的烏托邦的原型,英國近代哲學家培根就寫過一本《新大西洋島》。

  蘇格拉底去世以後,柏拉圖遵從老師的教導外出遊歷。他於西元前399年離開雅典,先後到過麥加拉、埃及、居勒尼、南義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到西元前387年才返回雅典。他在遊歷中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數學、天文、力學、音樂等理論和各種哲學學派的學說。在這樣廣博的知識基礎上,柏拉圖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學說,以及對改革社會制度的見解。他回到雅典以後便建立學園,全面制定他自己的哲學體系,進一步傳播他的學說,培養人才,期望實現他的理想。

  西元前387年,柏拉圖在朋友的資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學園。此地原為阿提卡英雄阿卡德摩的墓地,設有花園和運動場。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綜合性傳授知識、進行學術研究、提供政治諮詢、培養學者和政治人才的學校。柏拉圖的學園建校後園址長期未變,直到西元前86年羅馬統帥蘇拉圍攻雅典時才被迫遷入城內,以後一直存在到西元529年被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關閉為止,前後持續存在達9百年之久。以後西方各國的主要學術研究院都沿襲它的名稱叫Academy。

  學園的創立是柏拉圖一生最重要的功績。當時希臘世界大批最有才華的青年受它的吸引,來到這裡。他們聚集在柏拉圖周圍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討論,為後來西方各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原創性的思想。柏拉圖的後半生除了短期去過西西里以外都在這裡度過,他的著作大多數在這裡寫成。可以說,柏拉圖的學園在西方開創了學術自由的傳統,是希臘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庫和人才庫。還應該提到的是,柏拉圖建立的學園Academy和後來西方各國沿襲這個名稱的各種學術研究團體也有不同,柏拉圖學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城邦培養治理人才,與當時許多城邦有政治聯繫。雖然柏拉圖在實踐中經過多次碰壁以後,他的政治理想也有所降低了,但他想按照哲學的正義原則治理城邦的思想卻並沒有放棄。他的一生雖然以主要的精力從事哲學研究,越來越少參加政治實踐,但想以他的思想影響城邦統治者,儼然以「帝王師」自居,這一點倒是和中國儒家的傳統相近的。

  為了能夠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柏拉圖曾三次赴西西里島,先後與敘拉古統治者狄奧尼修一世(Dionysus)、狄奧尼修二世打交道,希望制定新政用最好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然而柏拉圖和狄奧尼修二世的相處不睦,最後遭到失敗。從此以後,柏拉圖放棄了參與政治實踐,將全部精力用於辦好學園。

  西元前347年,柏拉圖在參加一次婚禮宴會時無疾而逝,享年80歲,葬於他耗費了半生才華的學園。他的一生經歷了雅典的衰落、政府黨團與形式的更迭、政治暴動,看見城邦轉成帝國,希臘躍進希臘化世界,他曾熱切加入政治,但對時勢深感絕望。而後從政治抽身,專心哲學,在希臘世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可用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悼詞來佐證:

  「巋巋盛德,莫之能名。光風霽月,涵育貞明。
  有誦其文,有瞻其行。樂此盛世,善以繕生。」

http://www.sinobooks.com.tw/feature/Plato/plato.htm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02: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9000051KK012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