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出形聲字、象形字和會意字的資料和例子

2006-11-09 5:43 am
請說出形聲字、象形字和會意字的資料和例子

回答 (5)

2006-11-09 5:45 am
✔ 最佳答案
六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形聲)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六書,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的原始造字法則。然而,在六書出現後(時間最遲是東漢),人們造字時:

象形
指事
形聲
會意
轉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目錄[隱藏]

1 六書的歷史
2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2.1 象形
2.2 指事
2.3 形聲
2.4 會意
2.5 轉注
2.6 假借
3 六書的運用



[編輯] 六書的歷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編輯] 象形
說文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具四肢和龜甲,「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鳥」則是一隻側有豐羽、下有肢爪的飛鳥,「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戶」字則僅有一扇門。「車」字是中有車座、側有輪子、再加上輪軸貫穿其中的對稱字,「樂」字則是大鼓小鼓等樂器置於架上的象形字。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的「正例」:純粹隨著原型畫下來的,形體上沒有太大改變,例如:日、月、禾、門、鳥等字。
象形字的「變例」共有三種:

第一種為「增體象形」:以前稱為「合體象形」或「複數象形。例如「果」加「木」。

第二種為「省體象形」:例如「鳥」字省略中間眼睛,成為「烏」字。

第三種為「加聲象形」:例如「齒」字本沒有上方「止」字,為表示聲符而加上。(注意:這種字已向「形聲」類別發展,許多文字學者亦把這類字歸進形聲字中。)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侷限性較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編輯] 指事
說文敘:「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一」、「二」、「三」、「亖」(四的古文)則由一、兩、三、四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象的部份。
「指」表指示,「指」的方法有四種:

第一種用純體來指示:純體就是不增、不減、不變的單純形體,例如「齊」字,本指麥吐穗上平。

第二種用增體來指示:在原已成文的形體外,加上不成文的符號,例如「曰」字,本只有「口」,後來加上上部一畫,成為「曰」。

第三種用變體來指示: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位置的變更,例如「人」字變做「屍」字。二是筆劃的變更,如「大」字變做「交」字。

第四種用省體來指示:在原已成文的形體內,減省部份筆畫。
而「事」的內涵,則包括觀念、狀態動作、抽象事物的名稱。
純體指事為正例,增體、變體、省體則為變例。

[編輯] 形聲
說文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誓相成,江河是也。」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葉」字,形旁是「艸」,表示它是植物,聲旁是「枼」,表示它的發音與「枼」字相近;「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上下兩排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雞」則是右方形旁從「隹」(短尾鳥),左方聲旁從「奚」來發音之鳥禽類;「麪」左方形旁是「麥」,指其原料為小麥,右方聲旁從「丏」,表示發音與「丏」相近;「發」左下的形旁為「弓」字,表示與弓有關,字意是指以弓將矢發出,右上的聲旁為「癹」來表示它的讀音。

[編輯] 會意
說文敘:「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併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電」因「雨」而「申」,用以表示雷電之意。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偏旁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編輯] 轉注
說文敘:「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爲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爲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係。

[編輯] 假借
說文敘:「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語裏有的詞語,沒有相應的文字對應。於是就找一個和它發音相同的同音字來表示他的含義。例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借作「自己」的「自」。
一些難以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來表達的概念,往往使用假借之法,使該概念不致於無字可寫。如虛詞「莫、也、矣、者、焉」,代詞「我、吾、汝、乃、其」等字,本來各有自己的本義,但這些虛詞、代詞,難以用上述各造字方法來創造對應的漢字,於是先人只好假借這些字來表達此等概念。
有人會把「本有其字」的通假字,與六書中「本無其字」的假借字相混,詳見通假字條目之解說。

[編輯] 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貓」、「軚」、「鉲」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鑀」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字。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D%E6%9B%B8&variant=zh-tw"
2006-11-09 6:02 am
形聲字指取其產生的聲音做字,如江。
象形字指用物件的形象做字,如烏,魚,水。
會意字指把2個或以上的象形字組合而組成新字,如信。

資料來源: http://mail.bhnkc.edu.hk/~chinese/file/reading/note/f4note/note_f4_15.htm
2006-11-09 5:52 am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說文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具四肢和龜甲,「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鳥」則是一隻側有豐羽、下有肢爪的飛鳥,「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戶」字則僅有一扇門。「車」字是中有車座、側有輪子、再加上輪軸貫穿其中的對稱字,「樂」字則是大鼓小鼓等樂器置於架上的象形字。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的「正例」:純粹隨著原型畫下來的,形體上沒有太大改變,例如:日、月、禾、門、鳥等字。
第一種為「增體象形」:以前稱為「合體象形」或「複數象形。例如「果」加「木」。
第二種為「省體象形」:例如「鳥」字省略中間眼睛,成為「烏」字。
第三種為「加聲象形」:例如「齒」字本沒有上方「止」字,為表示聲符而加上。(注意:這種字已向「形聲」類別發展,許多文字學者亦把這類字歸進形聲字中。)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侷限性較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一」、「二」、「三」、「亖」(四的古文)則由一、兩、三、四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象的部份。
「指」表指示,「指」的方法有四種:
第一種用純體來指示:純體就是不增、不減、不變的單純形體,例如「齊」字,本指麥吐穗上平。
第二種用增體來指示:在原已成文的形體外,加上不成文的符號,例如「曰」字,本只有「口」,後來加上上部一畫,成為「曰」。
第三種用變體來指示: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位置的變更,例如「人」字變做「屍」字。二是筆劃的變更,如「大」字變做「交」字。
第四種用省體來指示:在原已成文的形體內,減省部份筆畫。
而「事」的內涵,則包括觀念、狀態動作、抽象事物的名稱。

純體指事為正例,增體、變體、省體則為變例。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葉」字,形旁是「艸」,表示它是植物,聲旁是「枼」,表示它的發音與「枼」字相近;「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上下兩排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雞」則是右方形旁從「隹」(短尾鳥),左方聲旁從「奚」來發音之鳥禽類;「麪」左方形旁是「麥」,指其原料為小麥,右方聲旁從「丏」,表示發音與「丏」相近;「發」左下的形旁為「弓」字,表示與弓有關,字意是指以弓將矢發出,右上的聲旁為「癹」來表示它的讀音。


[編輯] 會意
說文敘:「會意者,比類合宜,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併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電」因「雨」而「申」,用以表示雷電之意。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偏旁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爲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爲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係。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語裏有的詞語,沒有相應的文字對應。於是就找一個和它發音相同的同音字來表示他的含義。例如「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借作「自己」的「自」。

一些難以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來表達的概念,往往使用假借之法,使該概念不致於無字可寫。如虛詞「莫、也、矣、者、焉」,代詞「我、吾、汝、乃、其」等字,本來各有自己的本義,但這些虛詞、代詞,難以用上述各造字方法來創造對應的漢字,於是先人只好假借這些字來表達此等概念。

有人會把「本有其字」的通假字,與六書中「本無其字」的假借字相混,詳見通假字條目之解說。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貓」、「軚」、「鉲」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鑀」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字。
2006-11-09 5:48 am
形聲字
 
「形聲字」是由「形」與「聲」組合而成的,也就是一邊讀音:一邊示意,如「睡」、「娶」‧‧‧等。「睡」字的聲音來源是「垂」,意思來源是「目」,因為人眼皮垂下來就是睡著了。而「娶」字是用「取」字的聲音和「女」字的意思組合成的,因為「娶」就是把別人家的女孩子取回來。大多數形聲字的聲符和字義有關。

例子:::http://home.cpss.edu.hk/teacher/cps-hch/new_he.jpg
http://home.cpss.edu.hk/teacher/cps-hch/new_jiang.jpg

象形字
 
「象形字」是根據東西的形狀和特徵,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來的文字,例如「木」、「山」、「手」、「龜」。「木」是指有枝幹的植物,原寫做「」,「」表示樹枝,「」表示樹根,「l」是樹幹,因為強調樹根的重要性,因此後來寫成「木」。「山」字是根據山的形狀造成的,山是由許多高低不同的山峰組合而成的,中國人自古習慣以「三」代表多數,因此山字就由「」變化成「山」。「手」是按照手的樣子畫出來的,本來寫作「」,上面是五個手指頭,垂下的直線表示手掌和手腕,後來為了書寫的方便,就寫成「手」。而「龜」字,看起來好像很難寫,其實是根據烏龜外形側面的四隻腳和硬殼,用簡單的線條畫成的,由「」演變成「龜」,不但不難寫,其實是很有趣
味性的。

例子:::http://home.cpss.edu.hk/teacher/cps-hch/new_shui.jpg
http://home.cpss.edu.hk/teacher/cps-hch/new_ri.jpg

會意字
 
「會意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併成一個新的字,也就是「會合其意」的意思,例如「休」、「尖」……等。當一個人累了想休息時,自然會走到樹邊去倚靠休息,因此「人」和「木」組合就成了「休」字。而東西上小下大,必然成為尖形,因此「小」字加上「大」字,就組成了「尖」字。

http://home.cpss.edu.hk/teacher/cps-hch/new_she_1.jpg
哩個係[[涉]]字
2006-11-09 5:47 am
請參考會考中文課文「漢字的結構」
果度有詳細解釋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3: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8000051KK044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