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是否有嚴重和輕之分別呢? 怎樣分別呢?

2006-11-08 10:22 pm
小朋友今年5歲了,巳經診斷出是有過度活躍症,最近非常喜歡大叫,那麼他的症狀是否嚴重。 還有是用什麼來判斷呢? 如果最嚴重的,他們還會有怎麼行為出現呢?

回答 (2)

2006-11-08 10:27 pm
✔ 最佳答案
過度活躍症


「過度活躍症」是指一些兒童的活動量、專注力及自我約束的能力,與同齡的兒童比較,出現明顯差異,導致學習、社交及家庭生活上遇到障礙。病徵可概括分為三大類﹕

◎過度的活動量﹕

這個徵狀開始於學前幼兒期,進入小學後更為明顯。這些兒童上課時,會不停做出各種小動作,例如﹕不能安坐於椅子上,手腳動過不停,凡能碰的東西總要碰一下,甚至不時騷擾他人。

◎專注力不足﹕

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正常兒童短暫,導致不能長時間專心於遊戲或學習之中,經常不能完成指定的工作。

◎衝動任性﹕

由於缺乏自制能力,當他們面對一些外界的刺激,常作出過分反應,以至在衝動下做出魯莽或危險行為。

上述各種情,可能偶然在任何兒童身上發生,但對於過度活躍兒童而言,這些徵狀無論從出現的次數及強度來看,都較為明顯、嚴重及全面得多。從臨角度來說,過度活躍是一種病症,問題遠較「頑皮」、「不服從」來得持久及嚴重。一般來說,大約百分之五的兒童會患上這病症,當中又以男孩子居多。這些兒童的智商與一般兒童並無明顯差異。

學校的老師和社工通常可以辨認有關病徵,當兒童得到專業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輔導後,是會逐漸改善的。

資料來源 : 明報
2006-11-08 10:34 pm
童心診症室﹕過度活躍症 不一定過度活躍
(明報) 10月 02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近年有關「過度活躍症」的討論不絕於耳,但家長們對它的認識始終有限,究竟什麼是過度活躍症呢﹖


讀者Sammy認識一名約4歲、現就讀特殊學校的「過度活躍症」小男孩,他外表與一般小孩無異,但行為明顯不易服從,不時有突發行為、坐不定、說話急促以致別人很難懂他說什麼。Sammy希望知道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這名小朋友,以及他長大後病情會否好轉﹖

據美國精神科學會的界定,一般人所指的過度活躍症,正名為「缺乏專注力/過度活躍症」,英文簡稱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缺乏專注力以及過度活躍兩種情,可同時存在但亦可分開出現,因此患上ADHD的兒童可以有缺乏專注力的表現,但未必經常「坐不定」,相反亦然。

指示忌長篇大論

其實這些孩子經專家(醫生或教育/臨心理學家)明確診斷後,除個別輔導及可能需要的藥物治療外,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針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利用以下建基於行為處理法的建議,幫助他們改善﹕

1、給予孩子的一切指示宜簡短及清晰,忌說教及長篇大論﹔

2、所有行為無論是對是錯都要有系統地處理,獎或罰應即時執行﹔

3、應先實施一定時間的獎賞機制,才考慮懲罰機制,目的是鼓勵正面行為的出現而減少負面行為﹔

4、獎賞內容應經常轉變,通常行為處理法失效是因為兒童對獎賞失去興趣,而非處理的方法失效﹔

5、面對新環境時,應對兒童重申規則的存在及獎罰的機制,不要假設他一定懂得舉一反三。

研究顯示患上ADHD的學童隨大腦發展慢慢成熟,專注力弱、衝動、過度活躍等情會減少。部分孩子到了青少年期便不會再受到有關症狀困擾。不過,約四成以上患者,到了成年期仍需要協助。

文﹕教育心理學家 鄧澔明博士

■歡迎讀者提問,請註明《明報》副刊成長樂「童心診症室」

地址﹕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7樓副刊

傳真﹕2898 2537

電郵﹕[email protected]

http://hk.news.yahoo.com/061001/12/1ty8g.html



" 過度活躍症 " 正式的名稱為 " 注意力欠缺/過動障礙 "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常簡寫成ADHD )。

發病原因是大腦的細微功能欠佳,腦電波紊亂,而出現了:

注意力不集中(不留心聽講,易被轉移,常常忘記);
活動量過多(調皮搗蛋,靜不下來);和
行為衝動(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突然出手碰人,擅自拿取他人物品)。
這些孩子由於
(1)課業學習及表現不理想
(2)人際關係不好,易受同輩排擠,及
(3)時常遭到父母或老師責罵,而缺乏自信心。

孩子有這些失當和破壞行為並非來自故意、而品性差和不聽話,也並不完全是某一方管教不當及過度寵愛所造成。所以,家長、學校和社會不應嫌棄或放棄他們。
為免令問題變本加厲,嚴重的個案常需藥物症狀治療和心理治療。
三分之一的病童在長大成人後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有三分之一的個案雖然好動現象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而有三分之一的個案因無法適應學校及家庭,而淪為不良少年或發展出反社會行為、情緒障礙或藥物濫用等問題。
家長和教師應該:
尊重及肯定孩子,留心傾聽孩子說話和認同孩子的感受。主動要求孩子發表意見;
教導孩子對話的技巧和禮貌,尤其在聆聽別人說話時不插嘴;
教導孩子注重儀表;
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
現代學說認為「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是由於腦電波紊亂引致。但中醫理論則認為是因為「痰迷心竅」,而痰的成因是:(1) 消化不良和 (2) 食醣(糖)太多。
我們發現:「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患者多數都有強烈便秘傾向。有些患者,每每三、四天才有一次大便,而大便亦乾硬成顆粒狀。這種情形的出現,和少食果菜及腸懶蠕動有關。而大便積聚每每產生不適和中毒,令患者行動失常。
根據報告,食醣(碳水化合物)和糖(甜品)太多,會影響鈣質的吸收。而鈣質的缺少,會造成神經反應過敏及緊張,而出現狂躁過激的動作。所以,當患者不聽話和不合作時,切勿以糖果朱古力等作鼓勵和引誘,因為吃糖後,患兒會適得其反,更不聽話和更不合作。


治療方法:
激光筆直照神闕、關元、中脘、印堂、百會、啞門、大椎、身柱、神藏、命門、天樞、足三里、豐隆、通里等體穴。(每次選四至五穴,每穴照三至五分鐘)
以 800 高斯磁粒黏貼被選用之穴位(百會除外)。
壓丸貼耳,穴位包括:胃、脾、心、腎、皮質下、神門、腦點、三焦、枕等。(每次五至八穴)
揉運中脘及關元、擦推尾閭、按壓百會、四神聰、並作頸椎及胸椎之夾脊提捏。隔日治療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治療效果:治療一療程後,患兒大便及飲食習慣明顯改善;發脾氣減少,睡眼轉佳;不喜說話者較多發言及應對,喜愛說話者所言更合理及有紋路。


典型病例:
過度活躍型--樹爸爸(患兒四歲,整天要爸爸抱。剛才抱起,即攀爬上其父之肩膊,倦了才下來,就像樹上的猴子。治療四個月共十六次後,患兒病情受到控制,「爬樹」減少,舉止活動正常。其母因曾參加本會之耳穴療法講座,故在家如上法繼續為子治療。)

收錄日期: 2021-04-25 17:4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8000051KK015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