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醫生看過沒事,那應該不是大問題。如果你仍然擔心,大可去做身體檢查,驗一驗尿就知道。
正常尿液顏色從淡黃色至琥珀色不等,主要是尿色素和少量膽色素與尿膽素原的顏色,尿液的顏色會受到食物、藥物、維生素、疾病等影響。紅色尿可能會因血尿、血色素尿所造成;黃褐色或褐色尿可能因黃疸等所引起;橘紅或橘褐色尿則可能是藥物所造成;褐色尿則因先天異常或高鐵色素所造成。異常的尿液顏色,需配合化學分析和顯微鏡觀察做診斷。
正常尿液呈透明狀,有時也會有些磷酸鹽或尿酸沈澱,也會因來自尿道口和生殖道的粘液影響,使尿液稍呈混濁狀,未必有病理意義。
這裡有由中醫角度看小便的各種症狀,讓你參考。
小便黃赤--指尿液顏色呈深黃,黃赤或黃褐,甚至尿如濃茶的異常表現。又稱小便短黃--是指小便量少,色黃或赤而言。本症可見於外感時病過程中的熱化階段,亦可見於內傷雜病中的虛熱症候。在各種疾病過程中本症非主症,但尿量多少和色澤在辨別症候之屬熱屬寒,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小便主要由於膀胱所司,但其形成則與腎的氣化,脾的運化,肺的通調水遁和三焦的決瀆作用等有關。如這些臟腑發生病變,即可出現小便色和量的失常。
小便渾濁即小便混濁--簡稱尿濁,是指尿道中流出穢濁似膿樣物而言。而排尿時并無尿道澀痛的症狀。本症有赤濁和白濁之分。如尿濁中混有血液者,稱為赤濁,不混血液而白如泔漿,則稱為白濁。本症的病位雖在腎和膀胱,但其病變與脾有密切關系,因脾主運化,轉輸精微,若脾運失常,精微不能輸布,就有可能影嚮腎與膀胱,發生本症。
小便清長--是指小便色清量多,排尿時無灼熱或刺痛感而言。(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說明小便清多,是屬於寒症。本症一般不作主症,但對辨別寒症與熱症有較高的價值。
小便不利即小便不暢--是指排尿困難而量少,甚則小便閉塞不通,但無尿道刺痛感覺而言。此症又稱癃閉,癃為小便不利,排尿不爽,尿液點屢出而短少,閉為小便不通,小便欲解不得解,閉塞不通。(類証治裁)說:"閉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因兩者互有聯系,不能截然分割,所以臨床多合稱癃閉。本症病位雖在膀胱,但排尿須賴三焦的氣化,如上焦之氣不化,則肺氣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即所謂"上竅閉而下竅亦塞"中焦之氣不化,則脾之運化失常,累及膀胱,所謂"脾病則九竅不通",下焦之氣化不化,因命門火衰,無陽則陰無以化,或腎與膀胱俱熱,無陰則陽無以化,均會出現小便不利或不通。
小便不通--指小便排出困難,嚴重者尿液點滴難出。參小便不利條。
小便頻數--是指小便次數頻繁,次數明顯增多,甚則一日達數十次的一種症狀,尿量或少或多不一,排尿時無尿道刺痛感而言。其症有因外侵襲,有因臟腑失調或虛損所致,而兩者常互相聯系,互為因果。至於消渴病亦見小便頻數,但以三多為特徵,即除多尿外,并見多飲,多食,而非僅見小便頻數。
尿後餘瀝即小便餘瀝--是指小便後點滴餘瀝不淨,或小便時尿出無力,點滴不盡而言。本症可見於腎氣不足,膀胱失約,或中氣下陷,脬氣受傷的症候,但以腎氣不足為多見。
小便失禁--是指小便不能控制,自行排出而言。本症分:醒時小便失禁,不能自行控制,或滴瀝而下不斷,常於白天發生,見於病後體弱和老年人,睡中遺尿,於熟睡後尿液流出,醒來始覺,多見於夜間和兒童患者。兩者均屬膀胱與腎臟虛寒為主要病變。(諸病源候論)說:"此由膀胱虛冷,不能約於水故也" "夫人有於眠睡不覺尿出者,是其 體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者,則膀胱腎氣俱冷,不能溫制於水"但亦有與肺,脾,心等臟腑病變有關。
夜間多尿--指夜間小便次數及尿量增加的症狀。一般夜尿次數在二,三次以上或夜間尿量超過全日的四份之一,甚者夜間尿量可接近或超過白晝尿量。白晝小便正常,獨夜間尿多。
遺尿--多於夜間睡中發生,兒童較多見。
小便疼痛即小便刺痛--是指排尿時尿道刺痛,灼痛,澀痛,絞痛為主要症狀而言,同時伴有小便淋漓不暢。本症通稱淋症。前人根據不同伴隨症狀,分為七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血淋,寒淋),五淋(即七淋減去熱淋,寒淋),而臨床所見除五淋外,較多的為濕熱淋。雖有種種不同類型,但常相互聯系,如石淋可轉為血淋,石淋,血淋,氣淋,膏淋遷延不愈,可成為勞淋。
尿血--又稱溺血或溲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夾雜血塊而言,尿色因之而淡紅,鮮紅,紅赤,甚或夾染血塊。本症與血淋相似,其區別點為:小便時莖中無明顯疼痛,為尿血;小便時滴漓澀痛,痛苦難忍,則稱為血淋。本症多因熱邪擾動血分所引起。(証治匯補)說:"溺血未有不本於熱者"其病位為腎與膀胱,因腎主水液,膀胱主藏小便,而引起腎與膀胱的病變,則與心,小腸,肝,脾有密切關聯,但有虛實之分。
小便挾精--指尿液中混挾精液或排尿後精液流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