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故事背景

2006-11-08 7:16 am
我想要花木蘭的 {{{{{ 故事背景 }}}}} !!
例如:人物、朝代...
Thank you!!!!

回答 (4)

2006-11-08 7:21 am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中,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

《木蘭辭》描述,北朝可汗徵兵抵禦北方民族入侵,女子花木蘭之父亦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成男人,購買鞍馬,代父從軍。

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因軍功彪炳得到可汗召見;可汗雖授以高官厚祿,木蘭卻只請准予解甲返鄉。木蘭獲准返鄉後,回復女性裝扮,昔日同袍才驚覺原來木蘭實為女子。
2006-11-08 7:28 am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女扮男裝的英雄故事和精神,戶喻家曉,從公元四世紀初以來一直感動著華夏子孫。如今,花木蘭也走出了國門,走上了世界舞台,成為具有巨大魅力的藝術形象。

花木蘭何許人﹖

據考證,花木蘭確有其人。她的家鄉在延安之南的萬花山鄉的花原頭村。那裡有她走馬練武的遺址、她的墓(舊稱花家陵)。 原來的墓在幾十年前已毀平,如今的墓是重修的。與陵墓隔河相望的一座不高的黃土山上,野牡丹達幾萬株之多,開花季節,一山燦然,滿目芳菲。牡丹在陝北許多地方茂盛地野生著。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說﹕「牡丹出丹州、延州。」丹州就是現在的宜川縣,延州就是今天的延安,那裡過去視牡丹為荊棘,「土人皆取以為薪」。洛陽牡丹的原產地,就在黃土高原上,不過黃土高原的人們不以它為珍奇而已。可是,對花木蘭這朵牡丹,黃土高原是引以為驕傲的。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是靠了北朝民歌《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陝北的人民從古以來善於歌詠、說唱。「信天游」不知唱了多少年,近代的《蘭花花》《三十里舖》《走西口》等等,以及韓起祥的三弦說書,都證明在古代產生《木蘭詩》這樣的民歌是絕對可能的。

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的一百七十多年間,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南北朝時期。北方在這個時期裡,長期兵荒馬亂、相互攻戰。因此民歌裡也較多地反映戰爭和與戰爭有關的內容。《木蘭詩》就是如此。對於《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曾經諸多爭論,可是大多數專家認為它產生於南北朝的北魏時期。

北魏存在於公元四世紀初,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建都於平城(今大同),先後吞併了後燕、夏、北燕、北涼等國,於公元四三九年統一了北方。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南至秦嶺、淮河,東北至遼寧西部。《木蘭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就在北魏推翻也是鮮卑族建立的後燕這一時期。後燕據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後燕於公元四○七年滅亡,存在只有二十多年。

《木蘭詩》提到木蘭應可汗(只有北方少數民族的國君才叫可汗)點兵隨軍渡過黃河東去,「暮至黑山頭」。「黑山頭」即今日北京昌平的天壽山,屬燕山山脈。燕山橫在河北北部。當時正是後燕的領土。

花木蘭所以能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剽悍的、尚武的社會風氣使然的。她如果平時沒有馬上的騎射功夫,也不可能「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只在閨房裡呆著的姑娘恐怕馬背都上不去﹔只會「當戶織」的女兒也經不住「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她必須和馬上功夫了得的男人們一樣,才能堅持得下來。我不禁想到,樊梨花是青海湟源人,穆桂英是山西北部人,古代能騎能射能戰的女子都是具有尚武精神的游牧民族或半農半牧地區的巾幗。

《木蘭詩》雖然不長,卻反映那時的社會的一個側面。像花家,只有二女和小弟(年齡尚小),「阿爺」起碼四十歲了,而且是全家的主要勞動力。即使如此,也要抽去從軍。可見當時連年征戰兵源困難,花家的「阿爺」也不能免征,逼著花木蘭替父從軍。當時的從軍,還要自備鞍馬,詩中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可見當時的延安的城市建設很有規模了,已有了東南西北市了,軍需品也相當齊全。從軍者自掏腰包,也反映了當時老百姓負擔的沉重。相對於其他朝代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政府養兵,北魏政權是罔顧百姓的死活的。從軍如此,徵糧等等恐怕更加殘暴。《木蘭詩》從正面烘托花木蘭的英雄形象,不寫其他﹔但我們從側面看到許多社會問題。統治者好大喜功,連年征戰,把烽火年代的人們置於水深火熱的戰亂、屠殺之中。所以,十年歸來後,花木蘭只想「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不要封賞,只要寧靜的女兒生活。這些都是從故事敘述中折射出來的內涵。

從《木蘭詩》的寫作手法看,是民間的敘事格調,它連續運用重疊和排比。重疊句式如「東市」「西市」連續用了四「市」,文人創作很少這種羅列的。排比如「旦辭爺娘去」「旦辭黃河去」,連續用相同的句式。又如「爺娘聞女來」「阿姐聞妹來」「小弟聞姊來」一連串的重複。這些重疊和排比的運用,不使人感到呆板,而使氣氛加重、情緒升溫、組合和諧,更增添詩句的活躍和跳動。這正是群眾語言的魅力。「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之類,很可能是後代文人加了工的。

《木蘭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千古新鮮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千古英偉的藝術形象。

花木蘭正如萬花山上怒放的幾萬株牡丹,留艷人間。
2006-11-08 7:25 am
其實花木蘭都唔關《木蘭辭》事,篇《木蘭辭》都無話木蘭係姓花
2006-11-08 7:19 am
花木蘭是古代的一個巾幗英雄。平時,她除了織布,就跟父親學武,學得一身好本領。那時候,北方的匈奴入侵邊境,朝廷就徵兵抗敵,木蘭的父親也接到通知。木蘭想到父親年老,怎麼能夠上戰場呢?

按照當時的規例,如果被徵召的人不能上陣,可以由家中的男丁代替。木蘭見弟弟年紀太小,不能代替父親。她想:如果我是男孩子就好了,可以代替父親從軍!

突然,木蘭想到一個辦法,她打扮成男孩子去見父母,父母竟然認不出來。木蘭向父親請求,要代父從軍,保衛國家。起初父親不肯答應,但在木蘭的懇求下,最後終於答應了。

木蘭換了男裝,跟父母話別後,騎着馬,奔向前線。

木蘭的武藝高強,上陣殺敵英勇頑強,打了許多勝仗,立下不少戰功,並被升為將領。經過十多年的作戰,敵人被打退了,木蘭領兵班師回朝。皇帝嘉獎木蘭,木蘭要求回鄉探親。

木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見到了親愛的父母,看到弟弟已經長大成人,欣喜若狂。父母看到木蘭平安回來,高興得眉開眼笑。一家人團聚了。

木蘭脫下戰袍,換上女裝,她的同袍異常驚訝,誰也想不到和他們一起共同戰鬥、威風凜凜、馳騁沙場、勇往直前的花木蘭,原來是個女孩子。

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心,受到人們的稱讚。


收錄日期: 2021-04-16 15:18: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52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