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經濟的困難

2006-11-08 5:02 am
香港現正面對哪些發展經濟的困難???

回答 (4)

2006-11-09 5:04 am
✔ 最佳答案
●整體政策上:港府並沒有就本港的專長發展,特別是金融相關的行業,而上海、深圳,以致鄰近的星加坡,甚至杜拜也對香港的優勢虎視耽耽,而本港的官員仍然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完全缺乏危機意識,在行業的發展上:

一.金融期貨的發展已被其他地區搶去了。

二.旅遊業則有頭威無尾勢。

三.展覽業,未能把國內的優勢帶給香港,反而優勢卻開始被國內逐步吞噬。

四.運輸業,基於土地、人工成本高昂,基建項目必須要融合泛珠三角概念,才能保障未來地位,然而,香港的官員在談判桌上,又極其「無能為力」,所以未來前景,頗危。單看珠三角的碼頭生意每每雙位數字上升,便應作警醒。

●人口結構:

香港的人口只有七百萬人,很難像其他大國一樣,即使經濟不振,也可以靠內需維持經濟,再者,自從97年後,本地出生率下降,大量新移民湧現,新移民不僅以低學歷低收入為主,且部分還要靠綜援為生,除了令庫房開支暴升外,對內需更毫無助益,不利本地社會消費,以及房屋銷售。

即使最賺錢的地產商,都認為香港地產已今非昔比,紛紛轉戰國內(近年如恒隆系、新地,中期的有長黃系,早期則有新世界、恒基等),這也是大家要警醒的資金轉向問題。

●資源

本港的物資很大部分來自中國,以及東南亞,而本港與美元掛鈎,人民幣及東南亞貨幣不斷升值,雖然有利本港的出口,但在生活,甚至經營成本上,卻因為幣值問題,而不斷增加。

人才方面,香港的優勢亦恐怕會繼續消失,因為,國內由70年代中開始只生一個孩子,80年代改革開放,2003年開始,經濟進入大躍進年代,人才培育的素質愈來愈好,現時很多企業都直接和外國的大企業直接溝通,香港的中間人角色開始淡出,日後要留住有能之士更難,沒有了一班中流抵柱,香港則更難發揮擾勢。

至於土地問題,土地成本高昂,是香港廿三十年存在的問題,但最終令妨礙 但問題的癥結,還在於地區的發展潛力,經濟問題環環相扣,大政策環境部署不當,往後的代價卻是香港市民自己承擔的。

今時全球經濟好,大家又忘了,香港正面對優勢流失的危機,可畏!
2006-11-09 6:38 am
1. 人口老化 > 社會生產力下降
2. 香港經濟轉型, 但同時地, 本地缺乏足夠的人才, (例如是資訊科技業, 物流業等等); 相反, 香港有一批製造業的人材, 但在經濟轉型的大勢下面臨結構性失業問題
3. 高地價政策 > 土地成本過高, 影響外資的投資意欲
4. 本港缺乏天然資源, 不但製造業原料是需要進口, 連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靠其他地方供應
5. 政府政策因素
2006-11-08 6:28 am
有以下困難:
1)政府無知又無能為力。不知發展經濟的困難。往往妨礙經濟發展,好心做壞事。
2)科研人材不足,在知識主導的競爭下處於弱勢。
3)土地不足而且貴,令經營成本高。土地資源不足下很多大發展也做不了。
4)大众醉心抄樓抄股,都想搵快錢,無心實務地發展經濟。
5)政客水平低,小動作令經濟發展受影響,例如領匯事件。
6)大財團攏斷下,又不發展經濟,繼續抄樓。

2006-11-11 03:05:49 補充:
7)周邊地區的崛起,例如深圳,上海,新加坡等,和香港直接競爭,分薄了香港可以得到的資金和機會。8)香港人工資高,在人工成本上,己輸了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9)香港多了很多一心食綜援的人,令經濟發展百上加斤。
2006-11-08 5:52 am
For me, the most important devevlopment problem facing Hong Kong is that people in HK and the Government do not know what development problem they are facing!

In other words, lack of direction and concrete plans and initiative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1) The ones who know what they know
(2) The ones who know what they do not know
(3) The ones who do not know what they do not know

Sadly enough,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the government belong to type (3)!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5: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41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