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故事背景

2006-11-08 4:29 am
花木蘭故事背景,誰知道???
*請簡短

回答 (6)

2006-11-08 4:35 am
✔ 最佳答案
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2006-11-08 4:47 am
花木蘭

生平簡介

對于花木蘭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于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于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里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于《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么的急促緊張,是多么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么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愿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愿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伙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伙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愿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么自豪。
2006-11-08 4:37 am
根據書的記載是一天國家被敵人入侵,而朝廷發令每戶二丁抽一,而家中只有花木蘭、一個姐姐和一個幼小的弟弟,當時年老的父親重病x身,根本不適合出征,所以花木蘭代父從軍,但這只是一個古老的傳說。

2006-11-07 20:38:29 補充:
可能是版本不同,所以我和多人的見解都有很大的出入。
2006-11-08 4:35 am
木蘭的父親雖然曾是英勇戰士,卻因腿疾而行動不便,但他卻執意赴前線作戰,因此木蘭在勇氣及孝心的驅使下,決定偷走父親的盔甲從軍去,代父從軍。並在俊朗不凡的李翔都尉指揮下,混在一班烏龍百出的同僚當中接受嚴格訓練。有一次,她在軍中受傷,被醫生檢查出喬裝,但後來得到鬼馬惹笑的「守護神龍」木須及小蟋蟀福星的協助,忠於自己的花木蘭幾經艱苦終於成為出色的戰士,還救了皇帝成為不讓鬚眉的女英雄。當皇帝賜寶物給木蘭時,木蘭卻一心只想返家與父親相聚,刻劃出木蘭從軍雖然成為女英雄,但真正的意義還是為了父親。最後,她與李翔將軍由長官與下屬變為情侶,得到幸福美滿的家庭。
2006-11-08 4:33 am














圖片參考:http://www.greatchinese.com/famous/lady/ladypict/huamulan.jpg







 







花木蘭

  花木蘭,《古樂府》有木兰詩詠其事。姚瑩康(人名)的《輶紀行》以為是北魏人,宋翔鳳(人名)《過庭錄》以為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演繁露》因为《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兵”語。則认為木兰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為姓花。

  《木蘭從軍》為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本為《古樂府》詩。乃敘述古孝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累建功蹟,歷十二年始歸,眾方知其為女子的故事。後流傳甚廣,漸改編為雜劇﹑小說。
  相傳,花木蘭為商邱人。長的嫵媚端莊,貌美聰慧。由於在家中是老大,從小練就了一副好身手。父親名叫花孤,是一位老軍官。因為邊防緊急,皇上下令徵兵,花孤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從軍,而又不能抗拒軍令。於是花木蘭就從織布機上走下來,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花木蘭守衛邊關十二年,衝鋒殺敵,英勇陷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將軍。當她凱旋回家時,已年近三十了,就連她的手下也不知道他是一個巾幗女流。等大家護送她回家時,才知道一直以來英勇的將軍花木蘭原來是位女郎。
2006-11-08 4:32 am
對于花木蘭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于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于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里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于《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么的急促緊張,是多么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么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愿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愿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伙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伙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愿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么自豪。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52: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38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