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快快快

2006-11-08 4:01 am
請問詞的體裁係什麼?????

回答 (2)

2006-11-08 4:04 am
✔ 最佳答案
1.論說文(議論文)作法

凡發揮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的意見,以及辯論事物之利害得失,使人承認為目的的文字,稱為議論文。議論文中往往兼有記敘與說明,然以議論為為主,故仍屬於於議論文。議論文作法:記敘文在記敘事物,給予讀者認識;說明文在說明事理,給予讀者知識至於議論文是在陳述辯駁意見,提出自己主張,使讀者信服。因此,議論文的作法,又與記敘文說明文不同。怎樣作議論文,分述如左:

1.題目的探討:議論文題目,較為複雜,故在著手寫議論文前,關於題目的意義,題目的內容,須先十分明瞭;認清目之後,找出要點,須如何說明,如何證明,然後再去採擇材料,組織成文。

2.材料的蒐集:題目認清後,即可蒐集材料。寫作議論文,全恃識見淵溥,思想高起。要識見淵博,便須多讀書報,不但須讀古人書籍,又須多讀今人書報,議論不至偏激,於陳腐。要想思想高超,就要多充實相聞,加以思考。因此,議論文的材料,應就平日多讀書報,及自己思考中去採集。

3.材料的選擇:採集所得的材料,必須加一番選擇,選材的標準,有下列三種:

1.精當:就是切合題目,議論文的寫作,最忌舖張敷衍,所以在選材時,要以題目對象,切合題目的材料,加以選取,不切合題目的材料,一概剔除。此為選材時,最宜注意的手續。

2.確實:就是適於論證,論證必須確切可靠,所以在選材精當之後,又要將此材料的來源,材料的論證,考查是否確實,確實的選取,不確實的必須刪除。這樣的得失,物情的真偽,自能確實可靠。

3.動聽:議論的目的,在說動讀者,引起信念。因此,選材不但要切實,還要求動聽。動聽的材料,第一要合情合理,得娓娓動人,措詞不可太誇張,形容不可太過分。形容過分,足使讀者感覺虛偽,減少信念。第二要合時宜,議論在表達作者以思想,思想須與時代環境相適應,立言才能中肯,易於動聽。第三要迎合讀者心理,即須設身處地,從讀者的立場,選取迎合讀者心理的材料。
4.材料的支配:材料選取後,又要加以適當的支配,標準有二:

1.一致:議論文是以問題為核心,作者對此問題論證得失,分配各項之下,照此支配,即得一致。

2.連貫:所連貫,即在全文語句,彼此啣接,切不可語氣中斷、上下下接,致混讀者的注意,減少興趣。

5.篇章的結構:在各種體裁中,結構最嚴整而又最明顯的,首推議論文,議論文的結構分為下列三部分:

1.緒論:緒論為一篇議論文的開場白,未闡明正文前,先行總提幾句,使讀者預先知道本文議論的問題,以及立論的要旨。措詞要簡勁精鍊,引起讀者的注意。

2.證明:議論文揭開緒論後,再決定一個或數個所欲議論的要點,通常叫做論點。例如議論文的題目是「讀書與救國」,則其論點是「讀書的目的」,「讀書和救國的關係」兩方面,然後按照所提出的論點,逐步發揮。論點認定了後,就要加以證明,否則便不能使人承認你的主張或意見。證明的方法有兩種:
  
A.直接證明:即直接例舉事實為證據。例如: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人不知孝父母,獨不思父母愛子之心乎?方其未離懷抱,飢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為父母者,審音聲,察形色,笑則為之喜;啼則為之憂;行動則寸步不離,疾痛則寢食不安。養之教之,至於成人,復為授家室,謀生理,百計經營,心力俱瘁。父母之恩,實同昊天罔極!」這篇的主旨是說「孝」,所以用了許多關於孝的積極理由,來證明人類應該遵守孝道。

B.間接證明;即自己的主張或意見,用反證的方法,儘量證明對方的錯誤,而使自己的主張成立。例如: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警政,很使我們懼怕的,他們以警察為壓迫台胞的工具,以警察力量來解決及補足政治上的一切缺陷。一方面盡量剝削台胞的權利,一方面更拼命加重台胞的義務,實殘暴至於極點;但我國的警政就不同了。」這篇主旨是說我國警政,而全篇寫滿了日本統制台灣時警察的殘酷,間接證明我國的警察的仁民愛物。總之,無論直接證明也好,間接證明也好,總要真確可靠,引起讀者信念為要。

3.結論:結論為一篇論文總結,用簡勁精鍊的語句,收束正文總說幾句,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並須與緒論相照應,方為前後一貫的議論文。
議論文寫作指導舉例:

題目:論誠實

(1)寫作指導:

先說明誠實是一個成功的基本因素;欺詐取巧只能只能僥幸成功於一時。再舉求學做事兩例為證。

(2)發表順序:

A誠實的重要。
B詐欺取巧非久違之計。
C例證。
D結論。題目:論天下無難事。



議論文的最後一部分叫做「結論」。結論是根據「主張」而來的。主張怎麼樣,結論就該怎麼樣,這樣「首尾呼應」、「前後一貫」,議論就算圓滿成功了。



2.論說文(說明文):

  說明文的意義:

  凡說明事物,剖釋義理,闡明意象以人明白為目的的文字,稱為說明文。例如:

  國文說:「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共享。」

  禮、義、廉、恥是我國的立國精神,也是我們共同的校訓,最可貴的文化傳統。我們要以它做為行為的標準,生活的準則,彼此間互勉勵實行。

  說明文和抒情文正立於相對的地位,前者是純客觀的,後者是純主觀的。此外像記事,敘述和議論文,也總是主觀的成份多。所以在寫說明文時,必須離開自己,毫無成見,求事物的清晰為主。



3.記敘文(記事文)

  記事文的意義;凡將人和物的狀態、性質、效用等,依照作者所目見、耳聞或想像的情形記述下來的文字,稱為記事文。例如:

  「如今長得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聰明乖覺,百個不及他一個。」-紅樓夢第二回。

  「案上擺著大鼎,左邊紫檀木架上放著一個官 大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放著一個比目盤,旁邊掛著小槌。」-紅樓夢第四十回。

  「可以敵得洛西的人,一個都沒有,他什麼都好,論算術、作文、圖畫,總是他第一,他一學即會,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凡事不費什麼力氣,學問在他,好像遊戲一般。」-愛的教育。

  上面所舉的例,都是記事文。所謂人和物的狀態、性質、效用等,都是靜態的,空間的。這個標準,全是就作者的觀感說的,所以有時被記出的雖是動態,但仍是記事文。例如:

  「隄上雖有微風,河裏卻絲毫沒有波紋,水面像鏡子一般,映出澄清的天空的影。」-少年的悲哀。

4.抒情文

  (一)抒情文的定義-抒情文是作者發抒心靈上的真摯感觸,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用適切的詞字,再渲染上情感的色彩,而發抒出來的文章。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每個人都想把內心的情感說出來,獲得別人的同情與安慰;在高興喜悅時,如能得到他人的同情,那麼這份快樂,在精神上更是得到鼓舞;如果在悲憤哀傷時,而得到別人的安慰,自己的痛苦就獲到解脫;總之抒情文都是希望自己得到同情與安慰而寫作的。



5.應用文

(一)書信的作法:

  (1)書信的結構:

  通常我們寫一封信,在結構上來說,大致可以把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是先說幾句禮貌上的應酬語。第二段是本文,是這封信的主旨敘述,只要有這一段,這封信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了。第三段是結束的應酬語,譬如我們去看一個朋友,商量一件事,一般的習慣在禮貌上總是先寒暄幾句,然後談到正事,臨走時說聲「再見」!那麼寫信先寫幾句禮貌上的應酬語,不就等於見面時的寒暄嗎?末了的應酬語,也就是等於說一聲再見了!

  (2)書信的稱謂:

  書信的稱謂雖隨俗而異,但用在書信內,名目自有一定,稍有訛謬,就會鬧成笑柄。

  稱謂若是直接對稱或自稱,應視彼此間的輩分及關係而定,口對父母,稱「父母親大人」,自稱「男」或「兒」。如學生對老師,稱「夫子」「吾師」;但女學生不能稱「夫子」,因古時妻子對丈夫亦稱「夫子」;自稱學生或受業。
2006-11-08 5:49 am
詞是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詞。
當時稱為「曲子詞」,又別稱為樂府、詩餘、長短句。

每首詞都有一個與它相配合的樂調,稱為詞調。
每個詞調有一個名稱,如《念奴嬌》、《揚州慢》等,這些名稱叫做詞牌。
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數、字數、韻位、平仄排列。
一首詞,字數在 58 個字以內的叫做小令,也有人以 59 至 90 字的稱為中調,
字數在 90 個字以上的叫做長調(又稱慢詞)。
詞的一個片段叫做「闋」或「片」。詞一般分為前後兩段,叫做雙調。
而所謂「詞的體裁」,就是對這些 調、牌、字數… 等等的描述。

2006-11-18 00:19:02 補充:
問非所答! 問題係問 「詞的體栽」喎!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34: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36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