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厭食症,點算??急

2006-11-08 12:29 am
我係一個14歲女仔~
我好似有厭食症
因為我已經有三個月冇黎月經~
錦點算???
我好驚會影響我既生育機能~
會唔會??
有咩方法可以再黎月經??
睇醫生有用嗎???睇咩科??

回答 (3)

2006-11-08 12:33 am
✔ 最佳答案
醫生的話

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病,百分之八十五發病於十三至二十歲之間。在美國,每一百名少女有一人罹患,尤見於演藝界(如芭蕾舞蹈員、歌星、模特兒)和運動員。家庭背景大部分是中產、專業或管理階層。而女性病患較男性高十倍。初期患者像不少少女般節食,約三分一的厭食病人節食前屬超重,但至正常體重仍不停節食。五分之一的病人病情非常嚴重,而只有百分之五能完全康復,其他多半時病時癒。

癥狀篇

怕肥
吃得太少(過份避免脂肪和醣)
體重過度下降,低於正常體重百分之八十五
劇烈運動
閉經(連續三次或以上經期沒有來)
後果篇

頭髮脫落
手腳凍冷,體溫低
易頭暈、失眠
精神和思維難以集中(部份病人會有偷竊行為)
情緒低落,焦慮(百分之五病人會自殺)
皮膚乾涸
便秘,肚痛
嚴重的情下更會影響健康如:
器官收縮
關節腫脹
心跳率不規則而引致心衰竭
肝受損
骨質疏鬆,易骨折
血壓低
原因篇

醫學界對此疾病的起因,看法不一,除了青春期發育的壓力之外,以下為可能之因素,但亦因人而異。每位患者有不同原因,亦夾雜多項因素之相互影響。

社會壓力
時尚推崇體態纖瘦輕盈,減肥廣告及宣傳彼彼皆是。肥胖除不美麗外,亦連帶不少負面意思,如笨鈍、缺乏朝氣。現時流行之時裝亦偏重細碼及窄身剪裁。較肥胖者需與時尚說再見。青少年受朋輩和傳媒影響,體胖容易令自我形象及自信喪失。

操控
成功節食減肥意味可操控自己及生命,達到自主,不再孤立無援。多少減肥者因為減肥成功而雀躍,而四周朋友的欣羡更形成無形的推動力。

家庭背景
壓食症患者多來自一個沒有彈性,要求嚴格,不可出錯的家庭。而患者較多認同追求完美主義者,視口腹之欲為貪念失控。

挫折
每人有不同方法應付失意。對某些人來說,挫折,例如友誼中斷,亦能激發厭食現象。

治療篇

病向淺中醫,及早發覺尤其重要。雖然大多數病人否認有病,不肯就醫,可是初期的厭食症患者較易受助,曠日持久,每愈下,則愈難醫理。
一旦發現問題,病人需交由有經驗的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診斷。
家人角色非常重要,如提供資料,協助打點飲食,包括家人看管以便患者定時進食充足的卡路里。家人的扶持非常重要,要多聽及與患者參與家庭治療,協助適應成長和挫折。
用認知方法糾正患者對食物及自己的錯誤思想。如針對自己過份的批判,偏激的要求完美,對其他人的評價過份敏感(如其他人是否對體重加倍留意),或挫敗恐懼(例如你多吃了一點,最壞的後果會是如何)協助患者成長,對體重及食物有更正確的認識。
若情緒方面有嚴重憂鬱或自殺傾向,醫生亦會針對狀安排適當的住院或藥物治療。
2006-11-08 12:41 am
首先無嚟經,不等於係有厭食症的,月經失調有好多原因的,

少女月經失調,多跟荷爾蒙失調有關,例如考試壓力、情緒驟起驟落、工作過勞等外在因素,都可能影響遲遲未見來經。

除情緒因素外,亦不排除跟疾病有關,故建議讀者盡快看醫生,及接受詳細身體檢查,了解月經失調是否與病變有關,如不涉及疾病,醫生可處方適當藥物改善情。
卵巢功能衰退 致經期紊亂
 一般從卵巢功能衰退至月經停止,月經的變化包括:次數減少及周期縮短。陳醫生稱,對於這種更年期月經的紊亂,婦女毋須過分緊張和憂慮,因為這是卵巢功能衰退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正常生理改變。

 若這種變化較輕,沒有帶來痛苦和麻煩,而且對工作和生活沒有構成影響,就可不必理會,因為隨身體對激素水平變化的適應,大多會平穩度過。不過,如果婦女出現不規則出血、周期以外陰道出血、經期後小量出血、性交後陰道出血、大量出血,以及於絕經後一年,再出現陰道出血的話,就要立刻看醫生,以確定自己是否患上其他婦科疾病,例如息肉、子宮肌瘤及子宮癌等。

 陳醫生表示,雖然大部分出血的原因都是良性的,而且容易治療,但是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也可能是子宮癌或癌前症狀。月經每人不同,當婦女發現自己出血異常時,應立即看醫生,以確定是良性或惡性問題。不過,就算是良性問題,亦有可能會影響健康,例如:出血量多會造成貧血,所以不能掉以輕心。

控制情緒減輕不適
1)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精神負擔,學會自我調節情緒。

2)與家人保持融洽的關係,以感受關心和愛護,保持良好心情。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時休息及飲食。

4)培養廣泛興趣,如聽音樂、賞畫、探訪親友、結伴郊遊等,既可保持愉快的心情,亦可增強體質,減輕月經失調帶來不適。

註:不過你咁年輕,我相信只係經期時候不準的,應該問題不大,如果你担心可以睇睇醫  生,普通西生亦可,不需要睇婦科
2006-11-08 12:37 am
中文大學醫學院指出,逾半厭食患者發病九年後仍未能完全康復,並會演變成暴食症或出現其他進食失調。 七成以上患者曾有抑鬱症,而近二成患者則在研究時被診斷患有焦慮病,曾有此病症者則逾二成。超過半數 (53.8%)患者曾作出傷害自己或自殺的行為。

易患骨質疏鬆: 曾患厭食症的少女,由於營養攝取不足,導致三十歲已出現跟七十歲老婆婆一樣的脆弱骨質。

妨礙正常發育: 在來經前患厭食症,會妨礙正常發育,就算治好了厭食症,日後也只得四呎二至三吋高。

容易導致死亡: 長期下來, 厭食症會造成腸胃功能衰竭, 於是一吃便吐, 無法進食;若未及時治療, 可能會 (死亡率達5%)。
厭食症早期認為是青少年神經萎縮毛病,多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且女 生多於男生,常見於人格低下或家庭問題,平均生病年齡為十九歲。


一、個人因素
與青春期來自內心恐懼、成長衝突有關,或個別性格偏差如內向、敏感、愛乾淨、社交差等,因此對治療相當不利。

二、家庭因素
由於過度被保護,一旦受到壓力,藉由身體症狀脅迫他人。

三、社會文化因素
與當時社會風氣對胖瘦標準有關。



一、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八十五%以下
二、即使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變胖
三、對自己身材有不恰當的評價 四、已造成無月經或連續三次月經沒來

厭食症常發生在壓力事件之後,例如轉學、離家去外地求學,或是在 身體、情感受創之後等等,但大部分仍為隱藏而漸進性發病。其中一半的病人,偶爾會有暴飲暴食的現象,四十%的病人,會自己催吐, 而有些人會使用瀉劑、減肥藥或過度運動來想辦法降低體重。也有些是長期節食減肥,飲食型態產生異常後,再逐漸發展成厭食症。

厭食症常常合併焦慮、憂鬱、強迫性想法,或完美主義個性一起出現 。也有研究指出:這類患者思考較固執、缺乏彈性;會極力想控制周 遭環境,但又無能為力;或是有長期情感壓抑,社交被動的情況持續 出現。

厭食症最讓人擔心的是,已經危害健康並造成身體機能改變或不良合 併症出現,例如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無月經、蒼白虛弱、便秘、低 血壓、心律過慢,甚至骨質疏鬆等等,請務必留意小心。

厭食症是一種常發生在女性的疾病,病患常拒絕維持最低正常體重,或是極度害怕變胖。即使目前病因未明,但有研究指出,與內在體質、節食、外在壓力及心理社會因素均可能有關。
厭食症近年來有漸增之趨勢,其中九成發生在女性,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的高社經階層人士當中。但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現男性或學齡兒童個案。
厭食症的臨床診斷標準是:第一,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85%以下;第二,即使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變胖;第三,對自己身材有不恰當的評價;第四,已造成無月經或連續三次月經沒來。
厭食症常發生在10到30歲的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有些個案是剛好發生在壓力事件之後,例如轉學,離家去外地求學,或是在身體、情感受創之後等等,但大部份仍為隱藏而漸進性發病。
其中一半的病人,偶爾會有暴飲暴食的現象;40%的病人,會自己催吐;而有些人會使用瀉劑、減肥藥或過度運動來想辦法降低體重。也有在長期節食減肥,飲食型態先產生異常後,再逐漸發展成厭食症的例子。
雖然有人再三指出:因為媒體過度渲染“瘦即是美”的觀念,造成厭食症的高盛行率,但是這點在研究上仍無法十分確定,因為此病仍有許多生物面及心理面的因素待澄清,但只有理想的體重,才能應付日常活動所需,過輕過重都不好。
厭食症常常合併焦慮、憂鬱、強迫性想法、或完美主義個性一起出現。也有研究指出:這類患者思考較固著、缺乏彈性;會極力想控制周遭環境,但又無能為力;或是有長期情感壓抑,社交被動的情況持續出現。
厭食症最讓人擔心的是,已經危害健康,並造成身體機能改變或不良合併症出現,例如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無月經、蒼白虛弱、便秘、低血壓、心律過慢,甚至骨質疏鬆等等,請務必留意小心。
在家庭因素方面,厭食症患者常是比較脆弱、固執且被過度保護的角色,這類家庭對於衝突的解決能力,也較為薄弱。至於是否有基因或遺傳的因素,仍不是很清楚,但在厭食症患者的一等血親中,出現情感性身心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到10倍。
掌握進食行為的大腦中樞--下視丘,及種種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尤其是血清胺素,它們的失去調節與平衡,也已在厭食症患者身上發現。所以目前已確定,血清胺回收抑制類的抗憂鬱劑,對飲食疾患的長期治療,確實有治療效果。
至於厭食症的病程及預後,多數個案是起伏不定。有少數急遽惡化致死,也有幾近痊癒的個案。研究指出,發病5到8年內,有5%的死亡率;發病20年以上,則上升到13-20%,著名的美國歌星卡本特兄妹的妹妹,即因此症造成的重度營養不良而過世。
最後提到厭食症的治療,首重兩個立即性的階段目標:第一是營養重建,第二是恢復正常飲食型態。一般是採用門診追蹤,配合藥物治療,再輔以個人、團體或家庭治療;若有嚴重內科合併症出現,內科住院及強制灌食治療,也必須慎重考慮。
臨床門診,常見厭食症患者多由家人半強迫地帶來,除了心不甘、情不願外,更常見抗拒治療的情況,所以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必須在治療一開始,就與患者訂立明確的治療“契約”,不容他們討價還價,堅定而溫和地讓個案接受規則追蹤。
在讓患者在漸漸信任醫師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治療聯盟”,並了解種種出現在厭食症的不適當想法、認知扭曲、不當進食或催吐行為、及種種可怕的後遺症,與醫師真正的好好配合,來尋求症狀的漸進緩解。進食失調是由情緒和心理問題引發的外在病徵。病人將暴食或禁食當成應付生活困難、消除痛苦感覺的方法。若欠缺適當的幫助及治療,進食失調可困擾病人一生。

進食失調症病情複雜,除飲食模式之外,心理問題亦不可忽略。一方面要為病人重建定時均衡的飲食習慣,讓身體得到均衡營養;另一方面,要協助病人處理內在的情緒問題,教導他們用正確方法面對困難。

什麼人會患上飲食失調症?

不同年齡、種族、性別或背景的人,均有可能患上進食失調症,但年輕女性,尤其是介乎15-25歲的,則最易患上此病。

研究顯示,遺傳基因與進食失調症或有直接關係。但除了生理因素外,家長或親友的飲食態度,亦足以構成嚴重影響。面對學業壓力以至各種社會壓力,有人會選擇以飲食作為處理壓力的方法。

親人離世、受人欺侮或侵犯、家庭劇變(如離婚)、同性戀困惑等創傷性事件,亦有可能引發厭食或暴食症。身體殘障、長期疾病(如糖尿病、躁狂抑鬱症或失聰等)亦可導致進食問題。

厭食症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的字面原意是指「因心理困擾而失去食慾」,其實這並不正確。厭食症病人其實已失去了自我滿足食慾的能力,他們不是想餓死,只是誤將進食當成處理日常問題的方法。厭食症到了後期,病人完全失去自控能力,身體出現化學變化,影響腦部思維,令病人無法對進食作出理智判斷,最後因飢餓而步向死亡。餓死的病例並不常見,但厭食症的各種後遺症偶爾亦會致命。

厭食症生理徵兆

– 成人體重劇降;發育中的兒童或青少年體重過輕。

– 便秘、腹腔痛楚

– 間歇性暈眩及昏厥

– 胃、臉及腳踝出現腫脹

– 身體長出嫩毛,康復期間出現脫髮。

– 血液循環不暢;寒冷。

– 皮膚乾燥、起皺、褪色

– 女性閉經;男性失去性慾。

– 骨質流失,最後導致骨質疏鬆症。

厭食症心理徵兆

– 極害怕體重增加,即使按身高計算體重已屬正常。

– 對身材或體重有不正常觀念

– 否認問題存在

– 性格轉變,情緒反覆無常。

厭食症行為徵兆

– 怪異進食行為,例如將食物切碎。

– 行為詭秘

– 躁動不安及過度活躍

– 穿著寬鬆闊大的衣服

– 扣喉或服食瀉藥

厭食症長遠影響

長期厭食可對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女性的生育能力會受影響,年長後更有可能患上骨質疏鬆症。幸好,只要身體重新得到充足而定時的營養,這些影響是可以補救的。

厭食症的康復期短至數週,長至數月,讓病人的身心逐步重新調節。康復期間身體會出現暫時腫脹,這是重新適應定時飲食的正常現象。性格與情緒亦會短暫起伏,而起伏的程度則視乎引發厭食症的情緒問題有多嚴重。

厭食症與家庭

厭食症不但令病人受苦,病人的家人亦同樣飽受煎熬。每個個案雖有不同,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 患上厭食症的病人,往往是溫馴的乖孩子。

– 他們的脾氣往往是兄弟姊妹中最好的一個,絕少發怒,極希望取悅他人。

– 性格內向,憂慮不形於色。

– 懼怕失敗;強迫自己滿足別人的標準;對別人的評價極其在意。

– 竭力追求家長與教師所定、或自以為是家長與教師所定的完美標準。很多情況下,所謂「完美標準」,不過是病人內心的自我想像。

– 有時候,家長無微不至的照料,令孩子失去學習獨立的機會,於是他們透過控制自己的飲食體現獨立自主的感覺,不知不覺演變為厭食症。


治 療 厭 食 症 的 方 法 , 首 先 是 要 患 者 回 復 正 常 體 重 。 但 是 由 於 厭 食 症 主 要 還 是 心 理 成 因 為 主 , 所 以 患 者 除 了 要 重 新 建 立 正 常 的 飲 食 規 律 , 更 重 要 是 進 行 心 理 療 法 , 與 醫 生 傾 談 可 能 感 受 挫 敗 的 戀 愛 、 學 校 、 工 作 、 家 庭 等 問 題 。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22: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19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