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06路線提供小西灣、柴灣、筲箕灣、西灣河、魚涌、北角及銅鑼灣往來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黃大仙的過海隧巴服務,於1975年11月23日起投入服務,是柴灣區第一條過海隧巴路線,當時由九巴及中巴營辦,初時由竹園(1985年5月31日起更名為黃大仙)至柴灣(安業街)。
本線初時採用當時在紅隧舉目皆見的丹拿珍寶服務,但不同的是,本線需要途經柴灣道「長命斜」,這些都不是丹拿珍寶適合行走的路面,尤以上斜時為甚。因此丹拿珍寶只用了數年,本線便很快改用勝利二型 (G) 和丹尼士喝采 (N)。而在當時大部分時間,丹尼士喝采型反而是用得最多,後來改用BL行走,而中巴主要都是用勝利二型(LV)行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本線客量因隨著市區的發展而不斷上揚,雖然地鐵港島線和東隧支線通車,但因為地鐵未能服務紅磡及土瓜灣,對本線客量影響甚微,而且自從九廣東鐵電氣化完成後,不少東鐵乘客喜到紅磡火車站轉乘隧巴過海,本線客量自然更有可為,因此亦更換了12米大型巴士服役本線,包括九巴的丹尼士巨龍12米(3N),和中巴的都城嘉慕12米(ML)。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空調巴士大行其道時,本線於1992年6月22日起增派空調巴士服務,當中巴專營權於1998年9月1日終結時,改由九巴及新巴合營,本線便於2000年起改為全空調服務。配合柴灣及小西灣區發展,1990年2月1日起遷往常安街的柴灣(東)巴士總站,1995年11月13日起小西灣(當時總站位於小西灣商場對面),2001年7月22日起遷往新入伙的藍灣半島。
118號線投入服務以前,本線是柴灣往來紅磡車站轉乘九廣東鐵的唯一選擇。118投入服務後,由於取道東區走廊往來,本線於港島區相對於118號線便顯得緩慢,因此不少柴灣區的乘客流失,除非需要前往紅磡、土瓜灣及黃大仙等地區,否則居民多會選擇118號線過海。雖然路線頗長,甚少乘客坐足全程,但由於能到達港島東部心臟地帶,班次亦相當頻密,沿途流水客量極高,加上土瓜灣區仍未有鐵路系統,開辦三十年來都是往來港島東及東南九龍的主要路線,從早到晚都客似雲來。
值得一提,本線由黃大仙往來小西灣(藍灣半島)方向巴士站每邊達到46個,兩邊總站總和達92個,是途經紅磡海海隧道巴士路線中,擁有最多分站的路線。
全程行車時間80分鐘
全程行車里數22.5公里
常見車款:3ASV、50XX
2006-11-07 20:54:35 補充:
第一段是鰂魚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