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識解?有心人可否答我?

2006-11-07 9:32 am
咩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li句係[佛家名句]!

回答 (6)

2006-11-11 9:42 am
✔ 最佳答案
你這兩句是由六袓壇經中節錄出來的詩句。全詩有四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要明白這四句詩,要先明白為何有這四句。原來是六祖禪師在跟五袓修行時,見到他的師兄神秀禪師寫了四句詩。神秀的四句是: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台,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神秀的四句是說我們要時常修行,去除惡習,令自己的行為(身)和思想(心)都常常保持潔淨的狀態。這四句在一般佛學的修行中並無不妥,實在是對學佛的同修一個好好的建議。可是,在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要證悟事物空相的時候,則詩句反映了神秀仍然執著於自我的身心中,實在仍未明白我們自己的身心其實亦是因緣和合而生,本質是空。所以六袓針對神秀以菩提樹比喻身,用明鏡台比喻心而作了本無樹四句。意思就是說,我們的身體亦好像菩提樹一般,本性是空(沒有樹呀);我們的心,亦如明鏡台一樣,亦無本性(非台也)。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我們要悟到身心是本來無一物,又怎會惹到塵埃呢?

六祖的四句點出了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所以五祖後來把代表禪宗領袖的衣缽傳了給他,他亦把禪宗發揚光大。
2010-04-03 6:39 am
建議參考惟覺老和尚,開示《六祖壇經行由品一》
http://www.chungtai.org.tw/turn/sutra/013.htm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念心一法不立,像樹也不對,像明鏡也不對,像什麼都不是的。這念心當中什麼都沒有,講明鏡、講菩提,都只是一種譬喻,在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一法不立,一切諸法畢竟空,無能、所,無我、我所,這念心是空性。「何處惹塵埃?」因為心不可得、性不可得,既然一切都不可得,從哪裡去沾染塵埃?所以煩惱不可得,菩提也不可得,這就是真空。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諸佛正法無礙。^_^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2006-11-16 7:24 pm
其實我覺得Citta更好 更易明白及有引導性
2006-11-07 5:24 pm
波波的答案在知道什麼是空的人來看就已很明白了。
基於波波的答案加以說明吧。
當你看見菩提樹時,其實那棵樹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因有種子而遇其他因緣而成,未有種子時這菩提樹並不在那裡,到這樹成長後,若以空性來看,這樹是不存在的,它是由樹皮(地)、樹汁(水)、樹的冷熱(火)、樹的細胞流動(風)組合而成,人們給個名稱叫樹,樹實際上是由各種組合和合而成,當中並沒有自性存在的物質。
再進一步,這些沒自性存在的物質若沒有以心識來看,他們也是不存在的,沒有心識,他們也是不存在。
其實很多人看樹都以空性來看的,植物學家看樹以植物學來看,細胞、樹紋、樹齡等,藝術家看樹會以色、線、紋來看,都不以一棵樹來看。
明鏡的情況亦一樣。
2006-11-07 9:43 am
菩提原本是一種樹本,而明鏡是則指一個鏡台。
這句的意思是:雖然你看見菩提樹,其實它是不存在的(本無樹);雖然你看見一個清明的鏡台,它同樣是不存在的。你看見萬事萬物,其實都只因你的思念,而參透萬物的真相,其實乃是「空」,即根本沒有存在的實體,既然一切只是虛幻,所以亦不需要再為甚麼東西而執者了。
「空」正是佛家的核心思想。
2006-11-07 9:36 am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參考: web search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4: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7000051KK003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