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爭的主要的製造材料和構造

2006-11-07 4:19 am
古爭的主要的製造材料和構造

回答 (1)

2006-11-07 5:03 am
✔ 最佳答案
古箏製造材料 :
箏的構造,古箏一般都用桐木製造,也有用梓木製成的。各地使用的古箏(如:河南箏、潮州箏、山東箏...等)其形製往往有許多差異。普遍使用的則是經過改革的21弦S型箏。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撥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西元前 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據古文獻記載,箏最早為“五弦筑身也”,一般認為箏是由早期的五弦發展為漢代十二弦,進而為隋唐十三弦箏,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近年江西貴溪春秋崖墳群出土了倆張十三弦箏,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表明古箏早已傳入中國南部。可見十三弦箏并非產生于十二弦箏之后,而是早就與之并存。早期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彈唱的箏歌。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古箏藝朮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逐步發展為六七種絲竹樂器耕相迭奏,歌手擊節唱和的形式。十三弦箏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發展。

古箏是現代的稱謂,古時名為<箏>。箏是以音響效果命名的樂器。目前見到最早記載箏的文獻是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李斯諫逐客書>一文,其中描繪了以箏等樂器為歌唱伴奏的情景。因此,箏在我國至少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據日本音樂家田邊尚雄的考證,箏的原始形制與蘇美人的樂器形似。

箏在戰國時代,其形制與<筑>相似,是一種竹製五弦樂器演變而來,漢代發展為與<瑟>形制基本相同的兩樣樂器。歷史上瑟較多地用於宮廷雅樂活動 ; 而箏主要流行於民間,是雅俗共賞的樂器。

近代箏主要用於聲樂伴奏( 主要是說唱 ) 和各地方樂種合奏。如北方的弦索十三套、河南大調曲子板頭曲、山東琴書、南方的廣東音樂、潮州弦詩等。箏由五絃( 戰國 ) 發展為十二絃( 秦、漢 ) 、十三絃 ( 唐、宋 )、元、明時期發展為十四、十五絃,清代才有十六絃。近代發展為十九、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六絃等,更將原有絲絃改為鋼絃或尼龍纏絃,以擴大音域,增加音量,便於轉調,豐富了箏的表現力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24: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6000051KK039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