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新界離島的所謂「原居民亅是從何處來的?

2006-11-07 3:57 am
他們是遠古「南蠻亅的後代還是從城門水塘附近金山惡猴之老祖宗的遠親演化而來?
更新1:

raymond19860107: 多謝您那麽快回應我的問題。就在你動筆回應我的問題時,我同時亦提出了以下的問題 聚居新界離島的所謂「原居民亅擁有甚麽特權? 。而你在此的回答看來跟本提問無關,反而用於另一提問中比較恰當。因此我強烈建議你盡快把你在此處之回答移到該提問下,並移除此處之回答。由於你在此之回答與本提問無關,在本提問下你將不會獲選。但在該提問下你仍有機會獲選。若你堅持保留在此處之回答,恐怕會使人對你留下 答非所問 之壞印像。請三思!

回答 (2)

2006-11-07 5:37 am
✔ 最佳答案
原居民這種東西是英國人創造出來的,血統上都是漢人
(每次我都要跟台灣朋友解釋很久,他們才不再懷疑我身上沒有一半山地人血統…)
中國自古以來地大人多,治安不易維持
這是時代使然,千萬別亂以封建、落後、專制、腐敗、中國低等論冠之
倘一個如此邪惡的種族能在如此多千年內,統治如此多人口而不滅
這不是全人類罪惡的明證嗎?

而在極南偏遠地區的廣東人,他們亦因為治安不靖及為爭奪資源引發的族群仇殺而築牆自衛
至英人來犯時,不少聚落均建有高大的城牆、護城河、大炮、鐵門等等
由於這就是他們的家,抵禦英人進攻之時,無地可逃,因而戰力往往優於清軍
而當英國人與清朝簽訂租借新界的條約時(城下之盟永不會有平等的,不要被民族主義誤導)
英國人便見識到了這些族人的抵抗意識,英國是殖民帝國之首,治術高超,自有大英帝國一套架御方法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在統治一個新地區時,往往採取殖民地+腹地的策略
舉例說,在阿拉伯半島的亞丁殖民地,只是一塊小小的商港由英國殖民總督代表女王管治
而其後面支撐著這塊殖民地的,卻是也門的什葉派教主兼國王及其他當地土酋
這些「傳統」統治者以「傳統」方式管治「傳統」土地上的「傳統」人民
而在權力上則受聯合王國的保護,成為聯合王國間接領土
使得殖民地不會成為帝國破產的因子,亦有效地統治大量地區
而不致引發當地人強烈民族主義情緒

在香港,域多利亞城及中環、尖沙咀便是主權屬英的殖民地
而租借的新九龍及新界便是腹地(後來新九龍很快速的成為殖民地一部份)
英國總督對族群承諾,準許當地人以當地習慣及《大清律例》管理自己
亦承諾保留他們自身的土地權利及習俗,自此,新界便另設布政司
直到殖民後期,新界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
而《大清律例》納妾部份,我看過資料說,到70年代,仍然適用(我還未出身,不清楚)
而這些在英國人來到之前,便住在香港的人,便被統稱為原居民了
(不包括九龍寨城,這個地區,主權從來都是中國政府的)

上面部份是有關於英國人的治術,至於原居民的來源見下面
(閣下的問題,有強烈歧視色彩,我明白 閣下非全意無禮,但亦希望提醒你,這會引起不少人的敵意及反感,深戒!)

原居民的起源,多數都能追至元朝以前的中原祖先
如鄧氏,就是在北宋時南下元朗立業的,他們是五大族中,最早南下的墾殖者
鄧氏家世不錯,在龍躍頭(無記錯的話)那支的始祖便曾高中狀元(一點不簡單)
並被皇帝看中,而與郡主(注意,不是公主)結為連理(這更是不簡單!)
成為皇族的一員,更厲害的是,幾十年後(我不記得他們過世了沒有…)
大宋天子更新自巡幸香港及大嶼山,並建立行宮和朝廷
只是後面追著一隊蒙古大軍而已……
(無錯,這便是宋帝昺……亦是盤菜以及另一支原居民--九龍城幾條圍村的起源)

第二支遷來香港的忘了是侯氏還是文氏,反正時間很近
侯氏聽說是宋朝將軍後人南逃,無查過,不清楚,反正他們是落腳上水圍的
而文氏則是文天祥的後人,落腳在粉嶺
(世界各地的文氏族人很多都跟文天祥有關,看來他在伶丁洋中也不是那麼伶丁,不過香港那支文氏可能真的與文天祥有關係,因為當日他被俘,便是因為要到海豐接他媽媽,那邊是我家鄉,距香港非常近)

之後中國進入元朝,香港無記錯的話,是整個劃入江西行中書省治下,這是另一支大族廖氏便遷入
廖氏遷入時,據說最早定居於河上鄉,此地水旱甚繁,地又不佳
而我聽一些廖氏人說,他們有一個很有趣的廖侯換地故事
便是廖族深感地方不好,便想遷入上水這塊好地,可是侯氏先來,此地早便被搶
於是有人便看準侯族老實人的性格,在晚上潛入扮鬼
一段時間後,廖人便扮作挨義氣,把河上鄉的「好地」與上水這塊「陰地」互換
於是今日的河上鄉便住著侯氏,上水便住著廖氏
這是廖氏的說法,故事有歷史來源,但不一定全部是事實真相
現代人當故事聽來有趣便好,用來作道德指摘便顯得無知了
而這故事相信侯氏定必有另一套說法及版本,我不知道,亦無問,故不述
廖族發跡較晚,所以他們在清朝當大官時,所建的萬石堂比鄧氏來得更大更好,亦是香港最大的祠堂建築,現在是一級古蹟
當然,鄧氏作為皇族的附屬,地位怎會低於廖氏呢?
這背後還有一大堆明清的祠堂規定,二進三進式的限制,建築技術的進步,香港墟市的發展等,不多述了

五大族中四族的起源大概如是,另一族不清楚,不述
而五大族所說的,是圍頭話,據傳其實就是東莞話,我不知道,亦不述

而除了這些農耕原居民外,還有一些蛋家人
他們說蛋家話,據說是越人(你可目之為南蠻)的後代
他們不準應考科舉,亦不準上陸,俗語蛋家雞見水,睇得唔飲得,便來自於此
因為見的都是海水嘛,蛋家人被受歧視,到近代都有不相信陸上人(包括英國人)的傾向
所以聽朋友說,七八十年代的水上人船隻都是金庫,因為他們不相信陸上人的銀行
所以所有財產都放在漁船上,此事未經考証,備作參考
今日的蛋家人,我不太知道是否認識,一來人數不多,二來大家都講廣東話,三來外貌亦難分,四來不少蛋家人都移居陸上
而今天的漁民中,固然有不少蛋家人,但亦有很多陸上人加入,所以不宜以此作準
而鴉片戰爭時,據說蛋家人曾助英人破壞林則徐的封鎖線,亦不需要用當時未傳入中國的民族主義來批評
始終漢人對他們亦不太公平,他們為何要效忠這個政府,況且當英人決定保存原居民的傳統時
北面那堆圍村亦不是一樣放下武器?始終那時候的民族觀念與今日的並不相同
他們保護的、守衛的,不是中華民族這個未出現的東西
而是自己的生活習慣及利益,至於南蠻血統方面,如果越人是南蠻
長久被視作蠻族的蛋家人,明顯便是,但其他陸地的原居民
他們都採用中原文化,祖源亦追至中原,是中原人無異議
始終漢民族本身就不是就血統論,儒家文化向不以血統定義民族,而以文化來論
所以漢武帝死時的顧命大臣中,不是有匈奴人嗎?不是有朝鮮人嗎?
難道漢武帝又會缺乏民族意識嗎?不要忘了《孟子》中,有一句是「堯,東夷也,舜,西夷也」(大意如此,自行上寒泉資料庫或中研院十三經資料庫查查看吧)
漢民族的精神領袖,民族祖先,又何時變了做蠻夷呢?
因此我們在思考古代時,不要加入太多現代的民族觀念,不然看古書時,我保證你必然會看到想死,始終民族這個東西是現代的,不會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這是要留意的東西,希望有助於你

2006-11-06 21:46:17 補充:
補充一下,《孟子》的內容不一定是孟子所說的這句我無空找原文,所以不太清楚正如另一句廣為錯誤引用的句子「食、色,性也」可謂誤解《孟子》的經典中的經典不單把說話人弄錯(全文是:告子曰:「食、色,性也」)而且內容亦解錯,色,不是色情之義,性,不是sexy的意思,想知就問中文老師啦想不到中學課程裡面文學科的必讀課文都會被人誤解如斯,不是教育失敗是甚麼?最重要的,是把孟子的意思弄錯,孟子後面亦有對這個言論有所評論他不是完全贊同告子所說的

2006-11-06 21:46:45 補充:
另一個經典是莊子的「子非魚」,很複雜的對話關係,亦有很多人弄錯說話者這有點像(假設例子)《明報》報導李鵬說:天安門的學生都是反革命然後引用的人把報導李鵬這四個字略去,變成《明報》說:天安門學生都是反革命這樣便論証《明報》是極左報章……我怕上文會有誤導別人的內容,特意提示一下
2006-11-15 4:36 am
聚居新界離島的所謂「原居民亅是從山東省(客家人)、廣東
~~
school armarm教緊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01: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6000051KK037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