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修辭,記敘,說明

2006-11-07 2:26 am
我要修辭,記敘,說明 <=呢三樣野既說明 ,愈多解釋愈多字愈好,得既話比埋重點,資料網站,急要唷唔該,我要將d資料放係word到,愈多字愈好,唔該哂!!!

回答 (3)

2006-11-07 2:36 am
✔ 最佳答案
修辭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語言學的範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
語源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經》:「修辭立其誠」。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歷史
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時的修辭學更適合稱為修辭術,是指演說的藝術。在亞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在中國古代,先秦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比喻手法。兩漢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比、興。
魏晉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而宋朝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五四運動以後,修辭學擺脫了文學批評的範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的修辭研究主要有兩種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辭著作
輯錄古人的說法
漢語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辭學著作就是陳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凡》。

辭格的列表

兩件事物的比較

比喻

明喻
暗喻
略喻
借喻
象徵
映襯

正襯
反襯
對襯
轉化
借代
問句

反問
設問
誇飾
句子之間

倒反
排比
對偶
層遞

遞昇
遞降
反覆
頂真
文字

疊字、疊詞
雙聲
疊韻
對偶
雙關
迴文

參看

風格學
語言風格

參考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
鄭子瑜《鄭子瑜修辭學論文集》,中華書局

外部鏈結

香港商業廣告常用修辭格研究-修辭在商業社會的價值
-------------
說明
說明的手法有很多:
比較說明: 把兩種或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揭示事物之間相同與相異的地方,從而區別事物,說明道理。
定義說明 :用下定義的方法,指出要說明的對象的性質特點。
分點說明 :把要說明的事物分開要點,逐點說明。
分類說明 :把要說明的對象分開類別,逐類說明。
多角度說明 :從幾個角度對同一事物加以說明,顯示出該事物的特點。
描述說明:用描述的方式,顯示要說明的對象的特點。
數據說明:引用數據來顯示說明對象的特點。
舉例說明: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
比喻說明:以人們較常見的,熟悉的事物來作比喻,以說明事物、事理,使說明更清楚。
引用說明:引用重要人物的話來加強說明的效果。
--------------------
記敘
記敘手法就是記敘文的寫作手法, 常用的敘述方法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順敘就是按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面敘述, 以引起讀者註意, 然後再按事件的一般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插敘是在記敘某一事件時由於情節需要, 插入記敘其他相關事件。倒敘和插敘是長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通常應試作文為短篇, 用順敘即可有效達到目的。如果想突出戲劇效果, 在情節確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倒敘加強文章吸引力和感染力。

記敘文就是以記人敘事為主要內容的文體, 通過敘述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結果及人物的經曆、發展、變化情況對事件或人物做全面介紹。常見的形式有新聞報導、日記、傳記、故事、寓言、游記、回憶錄等。

記人和敘事關系密切, 通常並存於同一篇文章裡, 寫作時要有側重點。敘事性記敘文以事為主, 著重有條有理地敘述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及發生發展的整個經過, 人物描寫穿插其間, 為事件服務, 不能喧賓奪主。記人性記敘文以人為中心, 也離不開敘事,但不能簡單地做敘述, 而要通過介紹人物的身世經曆或事跡突出人物個性特征。

無論記人還是敘事, 文章中都必須有一條統一的貫穿全文的線索, 通常以時間、空間或事件的內在聯系為敘述的主線。敘事性記敘文可以圍繞事件發展過程來寫, 以記人為主的文章則要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線索安排細節材料。

記敘文還要註意時態問題。如無特殊情況, 整個段落和文章要保持時態一致, 不要無原因無目的地變化時態。敘述日常生活時應采用的基本時態是簡單現在式, 若想在這個時態基礎上表達已發生情況用現在完成式, 表達正在發生的情況用現在進行式, 表達將要發生的情況時用簡單未來式。在敘述過去發生的事情時基本時態應為簡單過去式, 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具體情況相應地使用過去進行式、 過去完成式、 過去未來式等。

基本要求
1. 主題鮮明, 內容清楚
主題鮮明指選擇的細節材料要清楚具體, 有典型意義, 有利於表現和突出主題。內容清楚指把記敘文六大要素, 即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過程、 原因和結果交代明白, 敘事結構完整, 開頭語、 正文及高潮性結尾安排得當, 給讀者以完整的認識和印象。

2. 條理清晰, 層次分明
指圍繞確定的線索組織材料, 按照敘述邏輯和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敘述。如果敘述的事情多而複雜, 要針對材料分析主次和層次, 辨明主線和副線, 並圍繞主線安排副線, 不要寫成流水帳。

3. 詳略得當, 主次適宜
即詳細敘述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中心事件, 重點敘述主要情節的關鍵處, 次要情節粗略簡寫甚至一筆帶過。記人敘事時繁簡得當, 分清主次是主題鮮明的保證條件。

記敘的線索有七種

1.時間順序(中二)
2.空間轉換(中二)
3.人物思想、感情變化 (中三)
4.以人物經歷(中二)
5.以事件的發展(中二)
6.以事物 (中三)
7.以事情分雙線線敍

參考: yahoo知識.. 維基百科
2010-04-30 3:41 am
Thanks!!!!!!!!!
2006-11-07 2:51 am
修辭~

1.比喻
比喻也稱為譬喻,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辭方式。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等類型。明喻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的比喻,比喻詞是「好像」、「似的」、「……一樣」等。暗喻也稱為隱喻,不用比喻詞,或本體和喻體之間常用「是」、「就是」、「成為」等詞連接。借喻沒有比喻詞,也不出現本體,而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

2.排比
將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關聯、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連續排列出來,稱為排比。可以表現語言形式上的勻稱和聲音、節律上的往復,以達到強調某種意義的目的。一般是三個以上的詞組或句子,甚至是段落。一般各部分要重複其中某些詞語,各部分關係有並列、遞進之分。

3.對比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列在一起,從性質、形象或時間上加以對照比較的一種修辭手法。

4.比較
比較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對照,以顯示個性特點的一種修辭手法。

5.引用
引用是指援引現成的語言材料,如名人語錄、格言、民謠等,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6.比擬
比擬是指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7.擬人
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人的行動、言語和思想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8.擬物
擬物是指把人當作物看待,賦予物的特徵或行為,或者把甲物當作乙物來描述的一種修辭手法。

9.仿擬
仿擬是指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篇而臨時創造新的詞、語、句、篇的一種修辭手法。

10.雙關
雙關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關係,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另一個意思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1.誇張
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本質和加強表現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2.疊字
疊字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且字形和字義相同的字重疊在一起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3.疊詞
疊詞是指把同一的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或詞組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4.疊音
疊音是指將同一的字或詞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5.疊韻
疊韻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16.複疊
複疊是指將相同的詞、句相疊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手法。

17.反問
反問也稱為反詰,是指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18.設問
設問是指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19.反覆
反覆是指用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來渲染感情、突出主題的一種修辭手法。

20.頂真
頂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一直連貫下去,使前後的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的一種修辭手法。頂真也叫聯珠。

21.對偶
對偶是指將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語句成對地排列,表現相對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22.對仗
對仗是指把字數、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成雙成對地排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對照、互相補充,取得詩歌形式上和意義上兩方面整齊勻稱的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中國漢字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23.雙聲
雙聲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聲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24.襯托
襯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陪襯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鮮明地顯現出來的一種修辭手法。襯托可分為正襯和反襯兩類。

25.映襯
映襯是指把兩類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達出來,取得互相襯托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26.想像
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的一種修辭手法。

27.象徵
象徵是指根據事物間的聯繫,以甲物示乙物,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28.聯想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的基本條件是:要善於觀察事物的特徵,要善於找出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似、相近、相反等內在聯繫與外在聯繫。通過聯想,把事物特徵和主觀感受結合起來,能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的一種修辭手法。

29.反語
反語是指用與真意相反的話語進行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法,多含諷刺意味。

30.諷刺
諷刺是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的一種修辭手法。

31.精警
精警是指用簡練而出奇的語句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長的哲理,使人震驚,耐人尋味的一種修辭手法。

32.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而是借用有密切關係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代替的一種修辭手法。

記敘~

記敘就是記敘文的寫作手法, 常用的敘述方法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順敘就是按客觀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面敘述, 以引起讀者註意, 然後再按事件的一般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插敘是在記敘某一事件時由於情節需要, 插入記敘其他相關事件。倒敘和插敘是長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通常應試作文為短篇, 用順敘即可有效達到目的。如果想突出戲劇效果, 在情節確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倒敘加強文章吸引力和感染力。

記敘文就是以記人敘事為主要內容的文體, 通過敘述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結果及人物的經曆、發展、變化情況對事件或人物做全面介紹。常見的形式有新聞報導、日記、傳記、故事、寓言、游記、回憶錄等。

記敘文
記敘文就是把人物的經歷、言行和事物發展的過程交代和表達出來。
記敘文六要素注意事項:
1.人物:記敘文中的人物是主角、要寫得有血有肉,個別特出。
2.時間:時間有現在、過去、將來的區別,敘述時要交代清楚。
3.地點:記敘文中、地點包括事件發生的環境,狀況和氣氛。
4.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事件的第三個重要環節。好的記敘文、起因和結局兩個環節。好的記敘文、起因和結局兩個環節更要緊湊配合,以使事件既不落俗套,所以要求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動人。並且能夠圓滿地把事件因果連貫起來。
在叙述的過程中,暫時停下叙述的片段,加插上一些與目前主題有關的資料,從而豐富文章的內容,然後再繼續先前的叙述,這就是插叙。例如看龍舟競渡時,聯想起屈原的事蹟,就是常見的例子。使用插叙,往往使人對當前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對人物有豐富的認識或對人物有更豐富的刻劃,但要切記應用插叙要來得自然,而且必須要與主題有關才可。

說明 ~

1) 引用說明 - 定義係用於古人或者係有相當權威既人曾經發表過既言論或者係詩詞引用係自己既文章中.好處係令文章更具說服力, (類似現時廣告常用既名星效應.) 例如(1) : 某某香港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係座談會中也曾提及到XX一句話....例如(2) 俗語有云: [ 是非成敗, 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

(2) 舉例說明 - 實例(真人真事,不帶個人意見),好處係令抽象既道理變得具體化.例如(1) 就陳健康事件黎講.....(真係有里件發過, 眾所皆知都知佢係衰人,但係你並非講佢, 你只係搵佢黎做借鏡幫你清楚說明自己既文章) ..

(3) 解釋說明 - 只係把例子再說明白一些,用自己既立場去評論里件事. 例如(1) 假如我們再維持田鴨式的教育,相信將來就..... 為什麼?因為.......

(4) 數據說明 - 用真實數據去表現客觀既事實,增加說服力 ! 令人更容理解 ! 同之前講過既引用權威人名差唔多,只係里個係用統計數字去表達, 唔係用人物.

(5) 分類說明 - 可同類歸納起黎,令條理更加清析.

(6) 比喻說明 - 可分為明喻(讚多)同暗喻(諷刺多),把類似既人事物特徵套落被比喻既人的角色中(又叫物以類聚) .(相等於依家"好似"既意思) . 例如 : 我把A小姐比喻為一朵玫瑰色, 你古我係褒佢定係貶佢呢? 其實我可以算係明喻讚佢靚,但也可以暗喻踩緊佢多刺,鍾意爆陰毒 !

(7) 比較說明 - 又叫對比法. 一定係一個正一個反,一個好一個衰至可以作對比.可以突出主題, 加強說服力. 例如(1) 陳健康可以同曾特首既為人作比較. (一個衰一個好)
參考: 唔知你岩唔岩用...//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19: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6000051KK029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