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 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原意為追隨者,專指擁護阿里的人,與遜尼派對立。全世界大約有10-15%的穆斯林屬於這個教派。伊斯蘭教的第一大教派是遜尼派,大約佔85-90%的穆斯林。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4/46/Yisilan.png
什葉派的信仰和制度
與遜尼派的六大聖訓集不同,什葉派有自己的四聖書,即什葉派自己的四大聖訓集。 什葉派有不同於遜尼派的宗教學者等級制度,包括大阿亞圖拉、阿亞圖拉、霍賈特伊斯蘭三個等級。只有極少數的什葉派宗教學者(烏萊瑪)才能達到大阿亞圖拉的等級,比如伊朗前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
什葉派的聖地
除了所有穆斯林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之外,什葉派穆斯林還有幾個另外的聖地:
納傑夫,位於伊拉克,阿里葬於此地。該城也是2003年美伊戰爭主戰場之一。
卡爾巴拉,位於伊拉克,海珊殉難並埋葬於此。
馬什哈德,位於伊朗,什葉派第八伊馬目阿里·里達埋葬於此。
什葉派的派別
什葉派信奉的伊瑪目教義。伊瑪目在阿拉伯語中原義是祈禱主持的意思。遜尼派中該詞還是如此。在什葉派中,伊瑪目代表人和真主之間的中介,有特別神聖的意義。《古蘭經》中的隱義,只有通過伊瑪目的秘傳,信眾才能知其奧意。
按什葉派教義,伊瑪目只能來自穆罕默德的家屬後代。阿里、哈桑、海珊是全體什葉派共同信奉的最早三位伊瑪目,之後有多少伊瑪目各支派有不同意見。
當代什葉派內部分為十二伊瑪目派、五伊瑪目派、七伊瑪目派、阿拉維教派等分支。其中十二伊瑪目派認定從阿里開始,總共有過十二位伊瑪目,前十一名逝世後,第十二名伊瑪目隱遁,將在世界末日之前重現。而七伊瑪目派以阿里的第六代後裔伊斯瑪儀為宗,受新柏拉圖主義影響,建立了複雜的宗教哲學體系。
以上每一宗派之下還分成多個分支。
什葉派的分佈
什葉派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但在個別國家非常集中,比如伊朗和伊拉克,占其人口之比例多達89%和70%。在這兩個伊斯蘭人口大國附近的亞塞拜然人口92%是什葉派。 在黎巴嫩、敘利亞、葉門、巴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也有相當數量的什葉派。
目前,伊朗是唯一一個由什葉派掌握政權的國家。
遜尼派,伊斯蘭教中的最大派別,自稱「正統派」,與什葉派對立。
穆罕默德死後,「烏瑪」分裂,主張哈里發人選推舉制。以可蘭經為其立法的主要根據,以「六大聖訓集」為其立法的第二根據,並主張布哈里的「聖訓實錄」地位僅次於可蘭經。在教法學方面,最終確立阿布·哈里發、沙斐儀、馬立克、伊本·罕百勒所創立的四大教法學派的權威地位,並按其教法執法。在誦經方面,除接受七種誦經方法為合法及正統外,還有不同場合下舉行的教儀、禱詞及動作。
在教義學方面,在與哈瓦利吉派及什葉派的爭論中,出現支派。如反對宿命論的蓋德里葉派,堅持宿命論的賈卜里派,強調內心信仰並主張對惡行延緩裁決的穆爾吉亞派,倡導理性並強調安拉統一和公正的穆爾太齊賴派,為正統信仰辯護並貶低理性的艾什爾里派,主張安拉擬人或具肉身的屬性派等。
十一世紀中期,艾什爾里派的教義得到塞爾柱王朝的支持並成為官方信仰,隨後由安薩里將其與蘇非主義(神秘主義)合一,形成遜尼派的最終教義,對歷史上一度爭論的問題取得大體統一的意見,承認阿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四任哈里發均為合法和正統,其德行與他們在位的順序相稱。
十八世紀末,遜尼派分化出阿拉伯半島興起之瓦哈比派,十九世紀末,出現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現代主義及伊斯蘭復興等思潮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