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信徒偷野問題唔明?

2006-11-06 8:05 pm
讀過基本社會學及心理學的人都會知關於 Kohlberg 的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裡面提到一些 dilemma 比大家思考判斷一些道德決擇的, 而這問題不必與宗教拉上關係來研究的, 因為不管是小學生或讀過好多書的碩士研究生, 都有可能偷野, 凡有細心讀報的都可體會到, 犯案的人是超越任何社會階層及背景的.

本人現將 kohlberg 的某古舊例子重新演譯發問如下: 一個人如果母親患了重病, 只有一種極昂貴的藥 (of course要假設沒有alternative的治療!), 而情況又甚危急, 不容再拖了(of course要假設無時間去借!), 結果, 那人選擇了去偷藥, 而母親終於吃了藥好了. 問題是,

(一) 那人若是個普通的沒有信仰的人, 這樣偷藥是否正確?
(二) 那人如果是基督徒, 她的選擇是否要有所不同?
(三) 如果她是個反基督教的有博士學位的窮知識分子, 她的選擇和以上兩種情況是否有所不同?
更新1:

更正內文: (三) 如果她是個反基督教的有博士學位的窮知識分子, 她的選擇和以上兩種情況是否『應該要』有所不同?

更新2:

tlk君,我只是不願回答另一動機有問題的問題而作此發問罷了,我認為那人將自己的背景也加入其中來討論, 或加上早前有四面佛管理人員打死一個穆斯林, 其問題才有回應的價值.

更新3:

提一提, kohlberg 的 dilemma 重點是讓人清晰自己的 reasoning, 不是最終選擇的行動本身

回答 (4)

2006-11-07 6:20 pm
✔ 最佳答案
首先,就是要看用甚麼的標準來判斷,按照聖經所說,每一個人都有一顆良心作為標準,聽信福音的人則有聖經作為標準
(一)沒有信仰應該假設為沒有宗教信仰,因沒有宗教的道德標準,唯有按法律(普遍社會的良心)來處理,當然,我看不到有地方的法律是容許偷竊,但最終相信在判刑上有所酌量
(二)如果是基督徒,當然可以有Alternative(超越了你的假設),就是在神那裡麻...或者神感動人心,叫人送你藥;或是有神蹟,叫母親痊癒;又或是...太多的可能性,就連死亡也不是終結呢!
(三)反基督教與否,他也要接受法律制裁,選擇不一定一樣,也可以不同

以上只是我的愚見,沒有詳細的科學論證,亦可以隨我的人生經歷而有所更改
2006-11-07 11:11 pm
道德倫理判斷不是只有對與錯之分
浸會大學宗哲系教授羅秉祥說道德判斷可分作對,對而愴涼,可允許,錯而可體諒,錯五大類
但其實,應該分完全對,九成對一成錯,八成對二成錯....一成對九成錯,完全錯
我看你的例子並非完全對,也非全錯,每人可作不同的判斷,
無論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我明白他的壓力,我深信上帝必定寬恕他
2006-11-06 11:16 pm
偷竊就是罪行, 無論是否有重大原因,
那都是罪行的一種, 但凡是罪行, 無論是可原諒與否,
都應該會有要負擔的後果,

或者將你的問題再伸展一下, (由於所說的是特別情況, 相信那人不是慣匪)
如果他母親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 因為知道葯是偷回來的,
因而飲恨而終, 那人所作過偷葯的行為是否正確?
如果他想到受到法律制裁, 或是被人捉左去坐監,
母親會因傷心過度而死, 他會否有不同的選擇?
雖然可能當時真的認為是對的, 但那人會否終身不能抬頭,
因為她始終都係一個賊, 終身為良心所責備呢~~?

無論人是否信徒, 每個人都會有一套道德標準,
信徒應該會多了一套神的要求,
因此, 無論如何, 偷竊都不是正當行為,
人亦雖要為所犯的事而負責, 凡事當三思而後行,
做事要顧及後果呢~~

2006-11-06 17:20:10 補充:
其實決定一個人會唔會去偷野, 除左佢本身的道德觀念外, 外在因素都會係佢作出選擇條件, 例子係咁有限制, 無論佢係唔係信徒, 可選擇的條件唔多,例如, 好難偷得到, 冇膽, 冇能力,.......當然, 正常黎講冇理由睇住個阿媽死架.不過我相信, 係信徒當中, 會有人情願求告神, 尋求神的幫助, 都唔願意俾個藉口去做出違反神心意的事情,
參考: 愚見
2006-11-06 8:28 pm
偷竊本身是不當行為,無論是有沒有信仰的人,如果按所引的例子,我相信無論什麼人都要為已經做了的事負刑責

2006-11-06 18:20:45 補充:
加入其中背景來討論某些程度是可以把問題引進灰色地帶.......當進入了情義兩難時,問題變得很難處理...........這些就是掙扎之處........雖然是其情可憫,但不是其責可免...........


收錄日期: 2021-04-30 21:59: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6000051KK010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