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上海,分別是甚麼名稱的??

2006-11-06 5:13 am
不同朝代的上海,分別是甚麼名稱的??

各個朝代中,上海有甚麼特色的??扮演著甚麼角色的呢??

回答 (2)

2006-11-06 7:04 am
✔ 最佳答案
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並且有了原始村落,而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松江)。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設上海縣。明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上海自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設鎮,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築城以來,至1842年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進而發展成為20世紀上葉東方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再到目前的再度勃興。如同上海的大半地區都是從海洋變成陸地一樣,上海的變遷也堪稱「滄海桑田」的歷史。
參考: wikippedia
2006-11-06 7:56 am
上海是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因吳淞江支流上海浦而得名。春秋時屬吳,戰國時當地漁民創造了捕魚工具“扈”,稱這一帶為滬瀆,東晉時在此筑滬瀆壘以防海盜,故上海簡稱“滬”。上海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兩千年歷史看西安,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一百年歷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現代中國的“縮影”,擁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作為黨的誕生地,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光彩。這裡薈萃了多少風雲人物,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李鴻章、蔣介石、宋子文等許多名流的足跡散落在上海各處的不同住宅建筑裡,蘊含著一段段耐人尋味的往事。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繁華的大上海處處顯現著她的獨特魅力,令人著迷——外灘老式的西洋建筑與浦東現代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徐家匯大教堂聖詩聲聲,玉佛寺香煙裊裊﹔過街樓下的麻將老人,弄堂裡的足球少年﹔群眾劇場的滬劇、滑稽戲,大劇院的交響樂、芭蕾舞﹔老飯店的本幫佳肴,杏花樓的廣式粵茶,雲南路的各地小吃,紅房子的法國大菜,小紹興的三黃雞,美國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館,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歡舊愛,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臨,霓虹閃耀,夜上海粉墨登場,和平飯店的爵士樂,豫園的絲竹音樂,讓人追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舊夢,而現代迪斯科的節奏,遍地開花的網吧,又把人帶回了21世紀的現代文明……

  邁入21世紀的上海,繁榮與開放在這裡播種,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浦東國際機場,無一不描繪著國際大都市的開闊前景,21世紀的上海,光榮與夢想在這裡匯合,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城市規劃館,無一不張揚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廣博情懷。新世紀的上海是現代化、國際化、時尚化的標本,她將熱情地歡迎著世界各國朋友們的到來!

回溯歷史,現在上海西部大約在六千年前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爲[申]。西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今吳淞江)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爲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江流入海處稱[濱],因此,松江下游一段被稱爲[扈濱],這就是上海簡稱的由來。
唐關元初年,興修了工程浩大的捍海塘,抵禦海潮浸灌。建塘後,泥沙迅速淤積,土地漸次開墾,人口也隨之增加。西元751年(唐天貝十年),在今天的松江縣設置了華亭縣。西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在今松江南岸、青浦東北設置青龍鎮。之後,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一條支流[上海浦](今外灘附近、黃浦江的一段)上,在上海浦西岸設置上海鎮,貨物即在這裏裝卸,原在青龍鎮的主要港口和貿易中心逐漸移到上海鎮。西元1260-1274年(南宋景定、咸淳年間),上海鎮已是[人煙浩穰,海舶幅奏,蕃商雲集]的一個重要商港。上海這一名就淵源於此。西元1292元(元至元二十九年),設上海縣。十六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爲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有[木棉文綾,衣被天下之稱。西元1685年(清康二十四年)在上海設立海關。此後,上海即成爲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之後,英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上海被辟爲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上海正式開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上海。外國資本的輸入,破壞上海和東南沿海一帶的傳統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了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生産技術和管理技術,刺激了上海商業、金融業、輕紡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的發展。這種發展是屬於半殖民半封建性質。1844年,上海有洋行11家,1876增加到二百多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上海已有洋行一千一百多家。從1847年英國東方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起,到1949年解放前夕,上海已經開設過68家外國銀行。它們長期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市場。1897年,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設立。到1949年,上海有二十多家官僚資本銀行,二百多家私營銀行、錢莊和信託公司。民族商業資本發展也較快,到解放前夕,上海大約有181個行業,行業會員十萬多戶。民族資本的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孕育了上海近代工業。1865年開設了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前身)。之後,棉紡織、繅絲、麥粉、捲煙等民族工業資本獲得較快發展。到1947年,上海工廠數占全國的60%,産業工人數占全國的61%,有七十多個行業。儘管當時上海的工業在全國是舉足輕重的,但上海的商業比重,特別是金融業比重遠遠大於工業,這說明瞭當時上海是個以金融、貿易爲主的多功能城市。
爲了擺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


收錄日期: 2021-04-22 22:20: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5000051KK055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