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本人不太同意這個觀點。
現本人舉一個現代「小國寡民」社會的例子予各位參考。
昆人是一個非洲人的族群,大部分的族人已經被現代的農業和畜牧業社會所同化,但是仍有一批住在卡拉哈里沙漠北緣的多比地區的幾百名昆人,依然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有點「小國寡民」的影子。
據人類學家於六十年代的考察,昆人所居的地區自然環境惡劣,溫差和降雨量變化很大,植物分散,不能養活大量的獸類。而昆人對農業、放牧和火器都沒有任何興趣,他們不交稅、不享受國家福利,日常以採集瓜果和捕獵野獸為生,用樹枝和草建屋,以木棍等作為一些簡單的工具,基本生活完全不是問題。
在看似如此簡陋的生活環境及質素下,其實昆人的生活是頗悠閒的。他們平均一周工作時間是1.7至2.7小時,男子用五至六天打獵,然後休息一至兩周,甚至一個月不工作,女性操持家務一天只占二至三小時。這種悠閒的生活與道家的理想中的社會確實有點接近。
「小國寡民」的其中一個前提是寡民,唯有人口數目不多,資源的分配才足夠維持這樣的一個社會。在現代人口數目如此之多,並且正在上升的世界,要做到各處都是「小國寡民」的社會確是不可能的。但在非常特別的條件下,這樣的一個世界仍是可以見到。
老子的時代,距離現今已經很遠,當時的人口數目、社會及科技發展,都比不上現代。在現今的世界尚可以發現類似「小國寡民」的例子,要在當時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本人覺得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小國寡民」的社會更加不是無法實現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