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初政局。

2006-11-05 11:19 pm
問題如下:

你認為袁世凱和段祺瑞,何者對民初政局的發展為禍較大?原因?

回答 (2)

2006-11-06 2:17 am
✔ 最佳答案
對於袁世凱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事大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當年23歲的袁世凱則以「通商大臣」身分駐朝,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大學士李鴻章乃於1895年舉薦袁氏負責督練新軍。


袁世凱掌握北洋軍權,為民國初年唯一之軍事強人,至其解散國會,取消約法之後,大總統之權實已形同皇帝,然袁氏心中仍有稱帝之野心。1915年8月,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鼓吹實行君主立憲;大總統美籍憲法顧問古德諾教授對於中國國體之分析報告亦遭有心人士斷章取義,以創造支持君主立憲的輿論。

12月,袁世凱下詔改國號為中華帝國,登基稱帝,並改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總統府改爲新華宮。

袁氏的登基稱帝之舉,受到當時大部份國人的反對,包括袁氏心腹將領馮國璋、段祺瑞等,段祺瑞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實已無以為繼。蔡鍔等人於雲南組織護國軍,於1915年12月25日起兵討袁。隨著帝制遭到廣泛反對而失敗,袁氏盡失人心,只得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帝號,稱帝僅83天。取消帝制帝號之餘,袁氏陷入眾叛親離的困境,欲續任大總統亦不可得,在心理的重大打擊及家族遺傳性糖尿病交煎之下,於6月6日病死。

袁世凱最後稱帝,釀成大錯,與其長子袁克定迷戀太子權位是分不開的,其中最嚴重的是他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氛圍。(此事被兒子袁克文和女兒袁叔楨無意中發現)。



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季一務實幹練的能臣,自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於中國的軍事近代化有其貢獻。袁世凱亦為推動庚子後新政的重要人物。當清室遜位、民國成立之際,袁世凱手握兵權,形象開明,出任大總統實為當時全國公意之所寄。

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國民黨,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有人指他是暗殺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的元兇,無論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殺宋,此事成為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引爆點,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凱在日本外交壓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並壟斷中國內政的「二十一條」要求中之大部分條款,使其政績蒙上污點。然持平而論,在東亞地區因歐戰爆發而陷入國際權力真空之際,面對日本一國獨強的巨大壓力,袁世凱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實已盡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違背民國公意,稱帝登基,遭到全國反對,至此袁氏之威望徹底破產。稱帝之舉堪稱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錯誤。

有人認為,袁氏是一個投機份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他卻投靠慈禧太后一黨。到宣統繼位後,被攝政王強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強迫攝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權,本應平定革命的他,反過來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清廷退位而得任民國總統。這全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為。
參考: 維基百科
2006-11-06 12:10 am
對於袁世凱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

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季一務實幹練的能臣,自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於中國的軍事近代化有其貢獻。袁世凱亦為推動庚子後新政的重要人物。當清室遜位、民國成立之際,袁世凱手握兵權,形象開明,出任大總統實為當時全國公意之所寄。

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國民黨,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有人指他是暗殺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的元兇,無論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殺宋,此事成為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引爆點,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凱在日本外交壓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並壟斷中國內政的「二十一條」要求中之大部分條款,使其政績蒙上污點。然持平而論,在東亞地區因歐戰爆發而陷入國際權力真空之際,面對日本一國獨強的巨大壓力,袁世凱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實已盡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違背民國公意,稱帝登基,遭到全國反對,至此袁氏之威望徹底破產。稱帝之舉堪稱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錯誤。

有人認為,袁氏是一個投機份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他卻投靠慈禧太后一黨。到宣統繼位後,被攝政王強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強迫攝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權,本應平定革命的他,反過來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清廷退位而得任民國總統。這全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為。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9: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5000051KK029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