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火鍋的起源
火鍋食制在我國本來已有很悠長的歷史。雖然確切的年代無法查證。但據考證,距今八千年的我國河南裴李崗文化時期,就發現有類似的陶器炊具。只是不同於今天的造型,而是從爐鼎鬲釜之器演變於此。遠在南北朝期間,已有人使用涮食肉類。到了唐代,便有了銅製的『暖鍋』,也就是今天的火鍋。白居易在詩中寫道:綠螘新陪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紅泥小火爐就是圍坐而涮食的『暖鍋』。直到北宋火鍋已見流行,到了元代便有了涮羊肉這個詞,傳說是元世祖忽必烈率軍遠征,由於苦戰惡鬥,人困馬乏,在飢腸轆轆中,不禁想起了家鄉的『清燉羊肉』。不料正在宰羊割肉之時,敵軍忽然來襲,此時為了節省時間,便把切好的羊肉放入沸水鍋中,肉一變色即刻撈起,灑上鹽和蔥花,雙手捧向主帥。忽必烈連吃了幾碗,翻身躍馬,率軍迎敵而去。結果生擒敵將,凱旋而歸。忽必烈在慶功宴上上說我之大勝乃羊肉之功也,並把這種吃法稱之為『涮羊肉』。之後,元人的食法更加多變化,不在侷限於涮食了。元代蒙古族盛行火鍋涮食牛羊肉,到了清代,涮肉火鍋方被列入皇宮御膳,而且其『野意火鍋』(將狩獵得來的獵物,如山雉,野兔,山豬,松雞等野味,悉數做火鍋灼料)『羊肉火鍋』『菊花火鍋』成了冬令菜單之首。嘉慶皇帝繼位之時,大擺火鍋宴。共用一千六百五十多個火鍋,故被稱為清宮的『千叟宴』,總面積比足球場還大,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火鍋宴。以後各地各民族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北京的『涮羊肉』,黑龍江的『酸菜白肉鍋』,朝鮮族的『狗肉火鍋』廣東的『海味什錦火鍋』…..以及『生片火鍋』等。
食用火鍋的基本用具
吃火鍋料理時,要準備每人一副碗筷、一根湯匙、一個盤子、一個沾料碟子,並 準備一副公筷、母匙、可濾汁網杓、夾取鍋料的夾子
,最好再準備數個菜渣盤或盒子,可保持桌面乾淨。
食用火鍋的注意事項
1.放入火鍋料的先後順序
白蘿蔔、高麗菜、大白菜適合作湯底,要先放;茼蒿、青椒、玉米、紅蘿蔔等取次鮮味及色澤者,燙熟後可出食用,一次放適量,吃完再放。
2.去澀汁
要隨時除去浮在湯汁上的澀汁,使湯頭保持美味不混濁。
3.只加高湯不加清水
湯汁不夠時要加入高湯,不要加清水,湯頭才會維持好味道而不會變淡。高湯可熬煮多一些備用。
4.湯頭含高普林,痛風者不要食用。
5.波菜與豆腐不要一起烹煮
波菜含高量草酸,與含鈣量多的豆腐同煮會產生草酸鈣。
6.慢慢食用
火鍋熱度高,邊吃熱邊吃常常會燙傷食道或口腔,所以一定要放慢速度,以免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