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的詳細介紹

2006-11-05 7:10 pm
西湖十景的詳細介紹

回答 (4)

2006-11-05 7:13 pm
✔ 最佳答案
西湖為杭州最著名的景區,它位於杭州西面湖岸周長15公裡,面積約5.6平方公裡,三面環山,層巒疊嶂,天生麗質。西湖的美是大自然的賜予,更是歷代先人的傑作。西湖的景致隨著四季變化而變化,春天的“蘇堤春曉”,夏季的“曲院風荷”,秋季的“平湖秋月”,鼕季的“斷橋殘雪”,都令人嘆為觀止。古人嘗將西湖概括為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北宋一代大詩人蘇東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他是這樣描繪西湖的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堤春曉 曲院風荷 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雙峰插雲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曲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發西湖,取湖底淤泥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的長堤。堤上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古樸美觀。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漫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曲院風荷

在西湖蘇堤的跨虹橋畔,宋代時為釀官酒的曲院,院中栽荷,花開時香風四起,取名“曲院荷風”。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臨湖建碑亭、迎薰閣、望春樓及曲徑走廊,環亭植荷,曾極一時之勝,為“西湖十景”之一。後建築坍損,現經擴建,佔地28.4萬平方公尺,為環湖綠地中面積最大,以夏日觀荷為主題的名勝公園,有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湖濱密林區5個景區,主景區以亭、台、樓、閣、榭、橋和曲廊等組合成名副其實原“曲院”,並辟荷池,園內融建築於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為“芙渠萬斛香”的遊覽勝地。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一公里長的白堤,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這裏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對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裏的境界。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簷,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簷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的南山路側,從湧金門至清波門,是一座以春花為主景的大花園。沿湖柳蔭夾道,輕風吹拂,春日黃鶯鳴轉其間,欣賞“三面環山,一湖秀水”的絕佳去處。

花港觀魚

著名觀魚賞花勝地,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大型公園,坐落於蘇堤之西,在映波橋與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南宋時,蘇堤第三橋與西岸第四橋相對,其間有一水,名為花港。花家山,山下有盧園,鑿池養魚,故"西湖十景"中有"花港觀魚"名目。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的歷史經過了三個階段,吳越王錢傅椒於西元975年建八面七層樓閣式塔,後遭雷擊損毀,南宋初重修為八面五層樓閣式塔,明嘉靖年間,塔的木簷毀於兵戎,僅存磚質塔芯。1924年,塔芯倒塌,雷峰塔僅存遺址,現今重建的雷峰塔塔形為磚身帶飛簷、平座的五層樓閣式,風格基本與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相似。使“雷峰夕照”重現西子湖畔,成為杭州的又一標誌性景觀﹔美麗的“西湖十景”將名副其實,不再殘缺。

雙峰插雲

為“西湖十景”之一,宋,元時稱為“兩峰插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兩峰”為“雙峰”。雙峰指的是北高峰和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期間小山起伏,綿亙約5公里。峰頂時隱時現于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因而得名,黃昏時更美。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為“西湖十景”之一,意境是指夜幕降臨時,南屏山淨慈寺的鐘聲響徹西湖上空,山谷共鳴之景致。位於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樓內。現有的青銅大梵鐘高3公尺,重10餘噸,鐘上鑄有6萬8千餘字的《妙法蓮華經》。淨慈寺創建於西元954年,是吳越王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傳說濟公和尚曾修行於此,當時僧眾多達數百人。寺內“運木古井”是傳說中濟公運用神力,從井內運木建造淨慈寺後留下的,故又稱“神運井”。

小瀛洲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於小贏州上,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裏的最大特色。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軒榭,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夜景十分迷人。
2006-11-07 6:36 am
西湖十景是蘇堤春曉 曲院風荷 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雙峰插雲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曲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發西湖,取湖底淤泥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的長堤。堤上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古樸美觀。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漫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曲院風荷

在西湖蘇堤的跨虹橋畔,宋代時為釀官酒的曲院,院中栽荷,花開時香風四起,取名“曲院荷風”。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臨湖建碑亭、迎薰閣、望春樓及曲徑走廊,環亭植荷,曾極一時之勝,為“西湖十景”之一。後建築坍損,現經擴建,佔地28.4萬平方公尺,為環湖綠地中面積最大,以夏日觀荷為主題的名勝公園,有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湖濱密林區5個景區,主景區以亭、台、樓、閣、榭、橋和曲廊等組合成名副其實原“曲院”,並辟荷池,園內融建築於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為“芙渠萬斛香”的遊覽勝地。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一公里長的白堤,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這裏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對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裏的境界。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簷,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簷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的南山路側,從湧金門至清波門,是一座以春花為主景的大花園。沿湖柳蔭夾道,輕風吹拂,春日黃鶯鳴轉其間,欣賞“三面環山,一湖秀水”的絕佳去處。

花港觀魚

著名觀魚賞花勝地,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大型公園,坐落於蘇堤之西,在映波橋與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南宋時,蘇堤第三橋與西岸第四橋相對,其間有一水,名為花港。花家山,山下有盧園,鑿池養魚,故"西湖十景"中有"花港觀魚"名目。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的歷史經過了三個階段,吳越王錢傅椒於西元975年建八面七層樓閣式塔,後遭雷擊損毀,南宋初重修為八面五層樓閣式塔,明嘉靖年間,塔的木簷毀於兵戎,僅存磚質塔芯。1924年,塔芯倒塌,雷峰塔僅存遺址,現今重建的雷峰塔塔形為磚身帶飛簷、平座的五層樓閣式,風格基本與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相似。使“雷峰夕照”重現西子湖畔,成為杭州的又一標誌性景觀﹔美麗的“西湖十景”將名副其實,不再殘缺。

雙峰插雲

為“西湖十景”之一,宋,元時稱為“兩峰插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兩峰”為“雙峰”。雙峰指的是北高峰和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期間小山起伏,綿亙約5公里。峰頂時隱時現于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因而得名,黃昏時更美。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為“西湖十景”之一,意境是指夜幕降臨時,南屏山淨慈寺的鐘聲響徹西湖上空,山谷共鳴之景致。位於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樓內。現有的青銅大梵鐘高3公尺,重10餘噸,鐘上鑄有6萬8千餘字的《妙法蓮華經》。淨慈寺創建於西元954年,是吳越王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傳說濟公和尚曾修行於此,當時僧眾多達數百人。寺內“運木古井”是傳說中濟公運用神力,從井內運木建造淨慈寺後留下的,故又稱“神運井”。

小瀛洲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於小贏州上,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裏的最大特色。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軒榭,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夜景十分迷人。
2006-11-05 8:17 pm
西湖
曲院風荷 | 雷峰夕照 | 三潭印月 | 花港觀魚 | 平湖秋月 | 柳浪聞鶯
南屏晚鐘 | 蘇堤春曉 | 斷橋殘雪 | 雙峰插雲

西湖為杭州最著名的景區,它位於杭州西面湖岸周長15公裡,面積約5.6平方公裡,三面環山,層巒疊嶂,天生麗質。西湖的美是大自然的賜予,更是歷代先人的傑作。西湖的景致隨著四季變化而變化,春天的“蘇堤春曉”,夏季的“曲院風荷”,秋季的“平湖秋月”,鼕季的“斷橋殘雪”,都令人嘆為觀止。古人嘗將西湖概括為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北宋一代大詩人蘇東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他是這樣描繪西湖的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院風荷

在西湖西北角,即靈隱路側,分作嶽湖、竹素園、風荷、曲院、密林、郭莊六大部分,其中風荷是全園之精華。在熏風閣、波95亭、風微亭等處倚欄賞荷,荷95漫溢,熏風入懷。
西湖荷花的栽培由來已久,早在唐代,西湖已有“繞郭荷花三十裡”之說。荷花花期可過兩個多月。花開季節,清95四溢,具有高雅的風姿,同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性更給人以品性的陶治。

雷峰夕照

雷峰塔建於宋代,明代被毀,舊日夕陽西照,寶塔金碧與山光輝映,別具風韻。1924年因塔基損毀而倒塌。關於雷峰塔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在雷峰山下憑弔懷舊,留給人們一份深思和懷念。

*雷峰塔
雷峰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鋒上,五代時由吳越國修建,塔身7級。明代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為燒塔,僅存赫色塔身。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就被法海和尚鎮壓在此塔下,塔於1924年9月25日倒塌。*


三潭印月

三潭,即西湖湖中三座瓶形石塔,塔腹中空,每塔各有五個孔眼內外相通,一到月光明媚之夜,在塔孔中點明蠟燭,但見月光、燭光、湖光相融,令人心醉神怡。

*三潭的傳說
相傳蘇東坡疏浚西湖後,在湖中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並明令從蘇堤到這裡的水上不得種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積。明初三塔被毀,天啟年間,石塔重新建立起來。此時的小瀛洲,整體恰如一個“田”字,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

花港觀魚

花港位於蘇堤映波橋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其間有一水地,鑿池養魚,被稱為“花港觀魚”。今花港已擴建成公園,公園采取自然式布局,園中有紅魚池、牡丹園、大草坪、密林、花港等景區,觀魚的最佳地點在紅魚池,池中紅魚成群嬉戲,怡然自樂,遊人在池旁投餌人池,歡聲笑語不斷,可謂魚樂人更樂。

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之首,位於西湖白堤西端。前臨外湖,北靠孤山。在皓月當空的秋夜,湖平如鏡,清輝如瀉。前人有詩雲:“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唐代中期,此地有望湖亭,清康熙年間,在望湖亭遺址勒石建亭,旁構水軒,瀏覽面積僅一千多平方米,如今的園地已擴大到6000平方米,亭、臺、樓、閣等建築一應具全,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聯雲:“穿牖而來夏日清風鼕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裡的境界。這裡是西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景觀。

柳浪聞鶯

在西湖東南岸,湧金門至清波門之間的濱湖地帶。南宋時,這裡為御花園,園中有柳浪橋,沿湖植柳,輕風搖曳,如碧浪翻空;春日黃鶯鳴囀其間,行人駐足而聽,故名柳浪聞鶯。1956年,此地擴建成公園,內有聚景園,聞鶯館等,全園廣植垂柳花木,中心地區為一片櫻花和海棠。沿湖地帶,柳蔭夾道,是欣賞三面雲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別具特色。陽春之際,繁花滿枝,燦若雲霞,亭廊相接,曲折有致,一幅生機勃勃的景像。

南屏晚鐘

南屏山上的淨慈寺為西湖四大叢林之一,歷史悠久。夕陽西下之際,南屏山中暮色蒼茫,但聞山麓傳來悠揚鐘聲,餘韻四蕩。此時此景,叫人暇思無限。近年來,“絕響萬年,山谷皆應”的南屏晚鐘,又以新年鳴鐘的形式,吸引數百萬海內外遊客前來參加淨慈寺吉祥鐘聲的活動。

*淨 慈 寺
始建於五代954年,原名慧日永明院,南宋1139年改為今名。寺分前、中、後三殿,寺內西首舊有濟公殿,供奉宋代高僧道濟(濟公)塑像。東首舊有運木古井。寺前有“南屏晚鐘”碑亭。*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南起西湖的南屏路,北接曲院風荷。1089年宋代文學家蘇軾任杭州知州時,開浚西湖,築起這一條橫貫西湖南北,全長2.8公裡的長堤。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車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堤旁遍種花木,春季楓紅柳綠,景色尤佳。遊客漫步其中,近看霧中西湖,新柳如煙,遠眺湖光山色,意境動人,美不勝收!

斷橋殘雪

斷橋,民間傳說中的許仙與白娘子邂逅之處。西湖風光絕色,在斷橋賞雪,更是令人傾倒。古人曾這樣描繪斷橋賞雪的情形: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敝薛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雙峰插雲

宋元時稱為“兩峰插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兩峰”為“雙峰”。雙峰指的是北高峰和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期間小山起伏,綿亙約5公里。峰頂時隱時現于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因而得名,黃昏時更美。

(白堤

原稱白沙堤,白堤連接杭州市區與風景區,全長1公裡,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命名。白堤兩側花繁樹茂,絢麗多姿。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漾碧,如在畫中遊。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

=======================================
*** 新西湖十景 ***

1985年經全國投票評選,產生了新西湖十景:雲棲竹徑、龍井河茶、玉皇飛雲、阮墩環碧、吳山天風、滿隴桂雨、九溪煙樹、黃龍吐翠、虎跑夢泉、寶石流霞。

雲棲竹徑
雲棲竹徑位於西湖之西南,五雲山雲棲塢裡。

龍井河茶
位於風篁嶺山。傳說 「下有萬古蛟龍淵」,故名龍井。

玉皇飛雲
位於西湖之南,五代時吳越王迎明州阿育王寺佛舍利於此供奉。

阮墩環碧
舊名阮公墩,嘉慶初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後利用葑泥堆成。

吳山天風
位於西湖東南。由延綿的寶月、娥眉、淺山、紫陽等小山而成。

滿隴桂雨
位於西湖之西南,南高峰與白鶴峰夾峙下的自然村落中。

九溪煙樹
九溪煙樹,即著名風景點「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垅下。

黃龍吐翠
黃龍洞在棲霞嶺北麓,又名無門洞、飛龍洞,原稱「護國仁王院」。

虎跑夢泉
「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禪寺內。「虎跑」之名,因「夢泉」而來。

寶石流霞
寶石山面對西湖,是西湖北面的一座天然屏障,初名石姥山。
2006-11-05 7:35 pm
西湖十景的詳細介紹


蘇堤春曉 曲院風荷 平湖秋月 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 
雷峰夕照 雙峰插雲 南屏晚鐘 三潭印月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曲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發西湖,取湖底淤泥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的長堤。堤上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古樸美觀。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漫步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曲院風荷

在西湖蘇堤的跨虹橋畔,宋代時為釀官酒的曲院,院中栽荷,花開時香風四起,取名“曲院荷風”。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臨湖建碑亭、迎薰閣、望春樓及曲徑走廊,環亭植荷,曾極一時之勝,為“西湖十景”之一。後建築坍損,現經擴建,佔地28.4萬平方公尺,為環湖綠地中面積最大,以夏日觀荷為主題的名勝公園,有岳湖、竹素園、風荷、曲院、湖濱密林區5個景區,主景區以亭、台、樓、閣、榭、橋和曲廊等組合成名副其實原“曲院”,並辟荷池,園內融建築於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為“芙渠萬斛香”的遊覽勝地。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一公里長的白堤,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這裏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對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裏的境界。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簷,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簷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的南山路側,從湧金門至清波門,是一座以春花為主景的大花園。沿湖柳蔭夾道,輕風吹拂,春日黃鶯鳴轉其間,欣賞“三面環山,一湖秀水”的絕佳去處。

花港觀魚

著名觀魚賞花勝地,江南園林藝術與西洋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大型公園,坐落於蘇堤之西,在映波橋與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南宋時,蘇堤第三橋與西岸第四橋相對,其間有一水,名為花港。花家山,山下有盧園,鑿池養魚,故"西湖十景"中有"花港觀魚"名目。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的歷史經過了三個階段,吳越王錢傅椒於西元975年建八面七層樓閣式塔,後遭雷擊損毀,南宋初重修為八面五層樓閣式塔,明嘉靖年間,塔的木簷毀於兵戎,僅存磚質塔芯。1924年,塔芯倒塌,雷峰塔僅存遺址,現今重建的雷峰塔塔形為磚身帶飛簷、平座的五層樓閣式,風格基本與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相似。使“雷峰夕照”重現西子湖畔,成為杭州的又一標誌性景觀﹔美麗的“西湖十景”將名副其實,不再殘缺。

雙峰插雲

為“西湖十景”之一,宋,元時稱為“兩峰插雲”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改“兩峰”為“雙峰”。雙峰指的是北高峰和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期間小山起伏,綿亙約5公里。峰頂時隱時現于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因而得名,黃昏時更美。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為“西湖十景”之一,意境是指夜幕降臨時,南屏山淨慈寺的鐘聲響徹西湖上空,山谷共鳴之景致。位於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樓內。現有的青銅大梵鐘高3公尺,重10餘噸,鐘上鑄有6萬8千餘字的《妙法蓮華經》。淨慈寺創建於西元954年,是吳越王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傳說濟公和尚曾修行於此,當時僧眾多達數百人。寺內“運木古井”是傳說中濟公運用神力,從井內運木建造淨慈寺後留下的,故又稱“神運井”。

小瀛洲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於小贏州上,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裏的最大特色。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軒榭,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夜景十分迷人。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52: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5000051KK013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