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厄爾尼諾?

2006-11-05 5:51 pm
何為厄爾尼諾?

回答 (2)

2006-11-05 6:27 pm
✔ 最佳答案
聖嬰現象(El Niño),又稱厄爾尼諾現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語是「男孩」之意。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的陰性名詞為拉尼娜(La Niñ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對聖嬰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甚至變為西風時,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厄爾尼諾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與澳洲氣壓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東面的海面氣壓下降;
南太平洋的貿易風減弱或往東面吹;
秘魯附近的暖空氣上升,令當地沙漠下雨;
暖空氣由太平洋西岸擴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東面。同時它令東面較乾燥和有乾旱的地方降雨。

影響
大型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來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4-2005,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聖嬰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聖嬰現象,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溫比常年平均溫度偏高2℃左右;同時,熱帶地區的大氣環流也相應地出現異常,熱帶及其他地區的天氣出現異常變化;南美洲的秘魯北部、中部地區暴雨成災;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孫河河水猛漲,造成河堤多次決口;巴西東北部少雨乾旱,西部地區炎熱;澳大利亞東部及沿海地區雨水明顯減少;中國華南地區、南亞至非洲北部大範圍地區均少雨乾旱。

1990年初又發生聖嬰前兆現象。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溫度高於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溫度比往年高出0.5℃外,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域水面溫度也比往年高出將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層比往年淺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時上漲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聖嬰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令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這次聖嬰現象緊接1990-1994年發生,頻密程度罕見,但規模較小。

同時,聖嬰現象帶動的溫暖海水,影響魚類的成群移動,破壞珊瑚礁的生長。

參考網址:

厄爾尼諾現象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E%84%E5%B0%94%E5%B0%BC%E8%AF%BA%E7%8E%B0%E8%B1%A1&variant=zh-tw
2006-11-05 5:58 pm
隨著夏季的來臨,防汛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長江防汛總指揮部在日前召開的指揮長會議上透露,由於目前在西太平洋水域已發現“厄爾尼諾”徵兆,因此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在下半年產生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來勢較急,有可能在江南梅雨季節就發生,並有可能導致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

長江防總有關人士表示,長江上游已有130年沒發生超過8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再次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不容忽視。而“厄爾尼諾”的出現,則加大了這一可能性,因此要對長江今年的水雨情和可能發生的災情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防禦準備。

據記者了解,為確保今年長江安全度汛,長江防總已要求各地做好防大汛的準備,以重要堤防隱蔽工程和新建工程為重點,認真做好汛前檢查,抓緊水毀工程修復掃尾工作;落實分蓄洪區調度運用及區內人員轉移方案;儘早完成各大型水庫今年度汛方案的編制和報批,落實遇超標洪水的防禦措施;做好防大汛的同時,做好抗大旱的各項準備。

“厄爾尼諾”正在醞釀

對於“厄爾尼諾”是否會在今年出現的問題,有關專家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和多年預測經驗認為,厄爾尼諾極有可能在今年出現,具體出現時間可能為2001年汛期之後。但由於其具體發生原因仍不清楚,而且近年厄爾尼諾的出現有加快趨勢,因此不排除提前來臨的可能性。

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在熱帶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層海溫異常偏高,已經具備了產生厄爾尼諾的前期條件。隨著年際地球自轉速率由加速變為減速,香港的海平面自1998年以來上升了10釐米,但最近卻變為下降,因此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形成之中。

不過,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在以往21年中的發生頻率加快了,這使得地球出現大旱或大澇的次數也相應增加。厄爾尼諾現象以往發生時間平均間隔約為3至4年。而近20年來,厄爾尼諾現象發生頻率為每兩年一次,每次持續時間12至18個月,因此,厄爾尼諾現象提前出現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應密切注意其近期動向。

新聞資料

不祥的“聖嬰”

厄爾尼諾(EL nino)是西班牙語,意為“聖嬰”,是指太平洋中東部赤道附近海表溫度每隔幾年出現的異常升高現象,它可以引起全球範圍內的氣候反常,導致世界眾多地區出現洪澇、乾旱等災害性天氣。

厄爾尼諾是一種不規則重復出現的現象,一般每3至7年出現一次。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以來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輪1997至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1982至1983年發生了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厄爾尼諾,持續時間長達兩年之久,造成大約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進人90年代後,厄爾尼諾幾乎每年發生。

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最明顯的表現是它能使來自東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風強度減弱,造成夏季降雨帶的位置偏南,出現南方暴雨成災、北方旱情嚴重的異常現象。目前,有關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收錄日期: 2021-04-29 21:50: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5000051KK010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