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分寒底或熱底呢???

2006-11-05 7:10 am
Q1:想分清潔怎樣是寒底或熱底

仲有Q2:我always 手冷腳冷,是否寒底?

回答 (2)

2006-11-05 7:17 am
✔ 最佳答案
怎樣去分寒底或熱底呢?
人的體質正常來說是沒有分寒、熱底的,只有屬於偏向寒底、熱底還是躁底,其實在中醫的理論上,健康標誌是陰陽平衡,包括機體內部、機體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所以朱醫師指一般正常來說,人們是沒有寒熱底之分的,如果有都是因為本身身體出現問題,而導致體質偏向於不同的底子,常見的有寒底、熱底和燥底。由於熱屬陽,寒屬陰,所以民間就逐漸簡化為熱底和寒底。

 一般來說,熱底的人是喜涼惡熱的,大便乾燥偏硬,而寒底的喜熱惡涼,大便多是稀爛的,而不寒不熱的無寒熱喜惡人士,每日大便都是不硬不軟的。

體質偏向寒、熱、燥都是會轉變的,比方體質偏寒的人不斷吃溫熱食物或中藥,平衡後不懂停止,會變成體質偏熱。同樣,體質偏熱的人常飲涼茶亦有機會變寒底。另外,如果經過大病、生育等,身體的機能可能會轉變,若營養補充不足,寒熱底都可能會互換。

 大多數人士的底子多是傾向於寒性、熱性或燥性。傾向寒性底子的人,比較怕冷,食寒削食物會感到不舒服,更可能有頭暈、洩瀉、反胃、口淡的感覺;而熱底的人,體質較熱,進食煎炸食物會容易「上火」、心情煩躁、喉乾舌躁等;而燥底子的人皮膚會較乾,大便呈粒狀,眼睛乾涸,口舌更易有「飛滋」。

在寒冷的天氣下,不同體質的人有不同的寒冷表現,如偏向寒性的人,手腳特別容易冰冷,背脊經常感到寒冷,心臟功能亦會有影響。而偏向熱性底子的人,身體偏熱,所以一般都不怕冷,冬天時不會有手腳冰凍的情況。另外,燥底的人有時亦會感到手腳寒冷,但多數不會全身手腳冰凍,只會集中於指尖寒涼。

食野方面,偏寒性的人盡量少吃羊肉和生冷食品,而偏熱底和燥底的人應戒吃一些燥熱食物,多吃淮山、百合,更可有滋潤功效。由於寒冷天氣,身體特別容易受病菌感染,所以多做運動、常飲暖水、穿多件衣服,都是禦寒的好方法!
2006-11-05 8:43 pm
以中國醫學來說,分寒底或熱底是從陽盛則熱,陰虛則熱,陰盛則寒和陽虛則寒去分別。

陽盛則熱

陽盛是病理變化中陽邪亢盛的熱證。

陽邪致病,如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可造成機體陽氣偏
盛出現高熱、汗出、口渴,面赤、脈數等症狀,其性
屬熱,所以說「陽盛則熱」。

因為陽盛則往往可以導致陰液的損傷,如在高熱、面
赤、脈數的同時,必然出現陰液耗傷而口喝的現象,
故曰:「陽盛則陰病」。

「陽盛則熱」是指因陽邪所致疾病的性質而言;「陽
盛則陰病」,是指陽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陰液)
而言。

陰虛則熱

陰虛是人體的陰液不足,陰虛不能制約陽,則陽相對
的偏亢而出現熱象。

如久病耗陰或素體陰液虧損,可出現潮熱、盜汗、五
心煩熱、口舌乾燥,脈細數等症狀,其性質亦屬熱,
所以稱「陰虛則熱」。

乖戾即不和或失調。陰陽不和或失調,就會彼此偏衰
偏亢,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常等。這是病理變化的
基本原理。陽指陽熱,陰指陰液。陽熱過盛或虛火妄
動都會使陰液耗損,這些都屬陽氣勝而陰不足的病證


陰盛則寒

陰盛是病理變化中陰邪亢盛的寒證,陰邪致病,如納
涼飲泠,可以造成機體陰氣偏盛,出現腹痛、泄瀉、
形寒肢泠、舌淡苔白、脈沈等症狀,其性質屬寒,所
以說「陰盛則寒」。

陰盛往往可以導致陽氣的損傷,如在腹痛、泄瀉、形
寒肢泠、舌淡苔白、脈沈的同時,必然出現陽氣耗傷
而形寒肢泠的現象,故曰:「陰盛則陽病」。

「陰盛則寒」是指因陰邪所致疾病的性質而言;陰盛
則陽病,是指陰盛必然損傷人體的正氣(陽氣)而言


陽虛則寒


陽虛是人體陽氣虛損。

根據陰陽動態平衡的原理,陰或陽任何一方的不足,
必然導致另一方相對的偏盛。

陽虛不能制約陰,則陰相對的偏盛而出現寒象。
如機體陽氣虛弱,可出現面色蒼白、畏寒肢泠、神疲
倦臥、自汗脈微等症狀。
其性質亦屬寒,所以稱「陽虛則寒」。
參考: 中醫天地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11: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4000051KK057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