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巨型離子結構即由多粒離子組成的結構
離子是指原子由於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或2個的穩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巨型離子結構即由多粒離子組成的結構
--------------------------------------------
共價鍵
共價鍵是化學鍵的一種,兩個或多個原子共同使用它們的外層電子,在理想情況下達到電子飽和的狀態,由此組成比較穩定和堅固的化學結構叫做共價鍵。與離子鍵不同的是進入共價鍵的原子向外不顯示電荷,因為它們並沒有獲得或損失電子。共價鍵的強度比氫鍵要強,與離子鍵差不太多或甚至比離子鍵強。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都可以通過共價鍵結合,一般共價鍵結合的產物是分子,在少數情況下也可以形成晶體。
吉爾伯特·列維斯於1916年最先提出共價鍵。
在簡單的原子軌道模型中進入共價鍵的原子互相提供單一的電子形成電子對,這些電子對圍繞進入共價鍵的原子而屬它們共有。
在量子力學中,最早的共價鍵形成的解釋是由電子的複合而構成完整的軌道來解釋的。第一個量子力學的共價鍵模型是1927年提出的,當時人們還只能計算最簡單的共價鍵:氫氣分子的共價鍵。今天的計算表明,當原子相互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時,它們的電子軌道會互相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整個分子共用的電子軌道。
引和排斥
在共價鍵中,被共用的電子被所有進入共價鍵的原子吸引,由此使得這些原子結合在一起。雖然其原子核之間和電子之間由於電荷互相排斥,但這些排斥作用被位於原子核間的電子減弱,而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強。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c/cd/Kwm_Atombindung.jpg
共用的電子受原子核的吸引(4綠線)
電子之間和原子核之間互相排斥(2紅線)
電子飽和
按照簡單的電子殼模型一個原子的外層電子在達到飽和狀態下最穩定。對大多數原子來說,外層電子數為8時它們達到飽和,即「八隅律」。這時它們的外層電子數與同周期的惰性氣體元素的外層電子數相同。
以氯化氫為例,在氯化氫分子中氫原子並沒有將它的外層電子交給氯原子。而是兩個原子共用一對外層電子而達到飽和狀
鍵參數
共價鍵的性質可以通過稱為鍵參數的某些物理量來描述,見下列條目:
鍵級
鍵能
鍵長
鍵角
鍵矩
例子
氧氣分子
氧原子的外層電子數為6,這六個電子中的四個組成兩對,其它兩個單獨存在。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4/4a/Kwm_O_O.jpg
每個氧原子有六個外層電子
這兩個單獨的電子與另一個原子中相應的單獨的電子結合組成兩個新的共用的電子對,由此達到電子飽和的狀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4/47/Kwm_O2.jpg
氧分子O2的模型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描寫的氧分子的模型是一個非常簡化了的模型,實際上的氧分子要比這裡描述的要複雜得多,因為這6個外層原子分佈在不同的軌道上,因此它們不能形成這樣簡單的電子對。實際上的氧分子有三對共用的電子對和兩個單獨的電子。
共價鍵的分類
共價鍵是電子雲的重疊,所以共價鍵最本質的分類方式就是它們的重疊方式。現在已知有3種重疊方式,分別稱作:
σ鍵
π鍵
δ鍵
在有機化合物中,通常把共價鍵以其共用的電子對數分為單鍵、雙鍵以及三鍵。單鍵是一根σ鍵;雙鍵和三鍵都含一根σ鍵,其餘1根或2根是π鍵。
但無機化合物不用此法。原因是,無機化合物中經常出現的共軛體系(離域π鍵)使得某兩個原子之間共用的電子對數很難確定,因此無機